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状况,本文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215名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科学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女生比男生重视早餐;营养知识水平不高和饮食行为不科学致使营养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在校270名2011级初中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科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平均知晓率由55.02%增加到71.70%;饮食行为明显改善,平均正确饮食行为比率由46.11%增加到53.65%,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转变饮食行为状况;女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提高、饮食行为改善方面优于男生,营养教育效果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3.
食育是饮食行为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食育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值得大力推广的事情。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且越早开始越好。目前我国食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幼儿食育的推进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幼儿园、家庭、政府、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4.
郑彩玲 《天津教育》2021,(5):174-175,178
在幼儿的相关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能够使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让教师和家长思想上真正开始进行重视起来,这对幼儿进行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礼仪。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参考,对食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就食育课程为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关解析。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上,提出了一些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况自然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97-98,128
目的:调查某中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为更好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女生的营养知识及行为优于男生;县城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中学生改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通过随机抽取02、03年级学生各600名,对他们的营养知识-态-行为及选修营养课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选修营养课程组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77.53±11.77)高于未选修组(75.50±11.07)(P<O.01);②研究对象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膳食行为,选修营养课程组学生在某些营养态度或膳食行为上优于未选修组学生.营养公选课程的设置对非营养专业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仍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程度挑食和偏食行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食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国民学习与掌握饮食有关的知识,培养正确的饮食选择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一种教育。开展食育活动,要求将健康饮食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态度和饮食习惯。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探讨食育活动中所蕴含的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独特价值,对我国进一步推行食育计划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304名3-6岁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式构建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简称"主体性")与家长饮食营养教育行为(简称"教育行为")、家长对幼儿进餐行为的态度和评价(简称"态度和评价")以及家长自身饮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教育行为对主体性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效果值为0.670;态度和评价可直接地或通过教育行为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影响,其总的影响力是0.710;知识态度行为通过三条途径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总效果值为0.533的影响力。三个预测变量,即教育行为、态度和评价以及知识态度行为,能联合解释主体性76%左右的变异量。因此,本研究认为成人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的重要支持者,幼儿自身则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发展的真正力量;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成人,只有将自己的外在影响建立在幼儿生理需要和心理因素等基础上,帮助幼儿将这些外在影响转移或内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心理结构,才能在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中发挥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饮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从幼教实践看,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彩玲 《天津教育》2021,(4):179-180
幼儿的饮食习惯与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有正确的饮食行为,才能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一般来说,零至七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开展的食育课程,甚至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饮食行为。对此,本文从必要性阐述出发,研究环境与饮食教育的关系及推进食育课程的必要手段,对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某高校医学院386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回答正确率总体上在50%左右,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有27.2%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且早餐质量较差,早餐品种较单调.另外,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仅有9.8%,但他们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有89.6%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变不良饮食习惯,92.5%的学生愿意以后更多地关注营养知识.结论: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应加强医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正>食育指与饮食行为有关的教育,包括饮食文化、饮食营养知识及制作方法等内容。幼儿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开展食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关键经验的积累。在传统节日中往往有享用美食的习惯,节日美食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积极的生活观念和情感。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时,要注重将食育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依托传统节日元素,传播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从事具体的社会实践工作.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学前教育专业尤其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卫生保健》是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及疾病预防、膳食营养等知识的课程.但大多数的学生对此课程不太重视,大部分课堂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冯晓洁 《动漫界》2022,(20):78-79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相似文献   

15.
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是通过饮食观念、营养、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为幼儿开展食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6.
我园通过对已有食育课题“家园营养卡:幼儿食育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的结题总结,认为食育课题还可以继续挖掘研究,因此确立了“基于二十四节气幼儿食育课程信息化的实践研究”,继续探寻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借助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把文化与饮食融为一体,挖掘适合幼儿学习和操作的实施策略,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给予支持,构架家园共育桥梁...  相似文献   

17.
顾荣芳 《幼儿教育》2012,(33):2-4,18
在哲学史上,关于知和行的先后关系一直存在纷争。通过对幼儿有关饮食营养概念认知的调查和对幼儿进餐行为的观察发现,幼儿对饮食营养概念的认知与其进餐行为之间存在着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对幼儿的饮食营养教育适宜在生活中适时适度进行,强调潜移默化,以促进幼儿饮食行为与饮食认知的一致,进而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训练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学生特色能力。方法在对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定位的基础上,以我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及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策略。结果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一般教育能力优势突出,综合教育能力表现较好,但是专业特色能力却亟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食育教育能力和食疗保健能力两个主要方面。创新点以特色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主题进行模块化训练。通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下园见习与实习、毕业设计等途径,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特色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学前教育开设的课程中,音乐课也是一门必须课程,算入学生的最终考核中。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素养。在这一新的要求之下,对幼儿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更加重视,要求对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进行相关的改革,对于考试制度也加以更新。不论是社会、教师,还是家长,都意识到了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教育中的作用,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笔者查阅了近几年采用K-A-P模式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但是这些学生营养态度良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营养知识,愿意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