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1世纪的艺术视域中,数字影像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制造的影像成为主要的艺术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影像艺术以数字化的图像语言为视觉表象,以新技术手段为诗意载体,借助于Video、摄像机、投影仪、互联网和多媒体视频编辑软件,制造了后现代社会的“仿真”与“拟像”现实。大量的影像与Video艺术实例证明,影像艺术具有视觉诗意:借助视觉画面的审美表现力传达作者对影像文化的诗意追思。  相似文献   

2.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是一种思维内在性研究理论,他以影像本位为理论视角,以感性与影像的“相遇”式的研究取代了意义式研究的主流电影理论研究,建立了以“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为主线、以不可辨识区为核心原则的多维性、生成性思维模式,以“第四人称单数”的摄影机视点否定单一线性的叙事逻辑,并以此界定传统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影意识”既是一种影像哲学,更是一种思维哲学,在数字影片、3D影片所展现的电影新景观时代,表现为电影美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影像的时间美学逻辑发展可以追溯到柏格森对时间本质的深刻思考。柏格森将时间定义为生命的绵延,而思维和影像正是在时间流中,我们经验和理解世界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时间—影像”的哲学理念,将“运动—影像”概念扩展为“回忆—影像”“梦幻—影像”与“晶体—影像”,从而确定了时间—影像的经典理论。同时,他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演化为影像符号学,为数字影像向交互—影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奠基。因此,可以说德勒兹的时间—影像理论是影像时间美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影像的本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空间的实质,是一个事物所处周围环境的立体位置,以及它本身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距离间隔和区域,由长度、宽度表现出来并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绘画艺术便是将表现的自然空间转化为平面的图式空间、视觉空间,并融入了个体生命的心性空间。在这里,首先是自然空间、画面空间、心理空间的三者关系。显然,中国山水画主要表现是其“笔墨结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笔墨”通过规律性的组合之后而成“象”:一种客观的“景象”,一种人文的“气象”,一种艺术的“形象”。其“笔墨”,在程式自由的空间中铺张弥漫。  相似文献   

5.
王瑞吉 《现代教育》2003,(10):60-60
Video的汉语意思是“录相、录像机”。在外语教学中Video能使声音与图像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语言与情景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现实感与逼真感,可以说Video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普及,许多中学教室都配备了“四机一幕”,但据笔者所知,这些教学设备很少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本文拟定对Video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2023年春节档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对焦20世纪下旬步入低谷的中国男乒国家队,以传记体为视角复写了中国乒乓事业的低潮与崛起,影片以生动的人物群像摹绘与个体生命的“享受”价值观宣导,在影像技法、主题旨归、叙事策略上颇有卓进,尤以空间层级的架构为长。影片通过异质文化空间的转移,借“他国度”的存在指涉人物的困境与成长,运用物质与意识双重空间的对照与人物心理意志和情绪播演互文,借助观影主体和影像本体的“胜利”集体意识塑成归属,实现空间的叙事作用,呈现出一种新主流影像的思维革新,为传统主流电影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时间空间化”这一批评术语为各类研究者所使用,但他们的理论来源与所指意义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詹姆逊针对后现代社会时间体验的扁平化与空间化现象,提出“时间空间化”概念用来揭示后现代文化弊病以及对历史意识缺席的批判。第二,“时间空间化”是王建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构的“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涉一种杂糅共谋且有待超越的当代社会发展形态并兼有理论自觉意味。第三,“空间时间化”作为与“时间空间化”相对应的概念在叙事研究的批评絮语中创生,被借以描述一种独特的现代空间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从1975年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电视(Music Video)诞生至今,音乐电视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由一个新兴的影像形式发展成为当今较为成熟的、代表着流行与时尚的一种电视艺术体裁.音乐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叙事性的影像形式,由于其自身种种特性的制约,不能实现电影式的"时间流程完整、逻辑顺序严密、因果关系连贯"的叙事,而呈现出独特的"拼贴"叙事风格.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性和叙事的相对完整性,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电视手段来弥补音乐电视叙事的不足,达到音乐艺术和影像艺术更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德武的诗歌与诗学具有一种鲜明的时间诗学的本体性特征,“思”与万物的“诗意”是诗人创作中的自有之物,借助时间完成。李德武在对时间本体性安置、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等问题的探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时间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先贤对“道”之论述,表明“道”是一种空间体现,具有无限弹性;将人与“道”并列,这也说明了“道”是可具体而微的,是可以实指物种及其智慧的。“道”正是时间与空间之有机糅合,而并非仅就空间而言,现代物理学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