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巍  秦峰 《军事记者》2006,(3):46-46
2004年底至2005年初,面对年关临近的实际,陕西日报把关注的目光集中投向全省的贫困人群,精心策划了“关注贫困”大型系列采访报道,一大批年轻记者在西北最寒冷的季节,深入陕南、陕北和关中最贫困的乡镇、山村和厂矿,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目击最基层的情况,了解普通群众面临的衣食冷暖等困难,真实反映地方党委政府是否把生活困难群众过冬问题放在心上。这组全部用第一手素材写成的报道,文风清新,生动平实,既有针对性,又有感染力,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各级干部对待贫困群众的态度、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2008,(1):F0002-F0002
新的一年开始了,《青年记者》根据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建议,版面上作了些调整。 当然,我们力求更内在的变化; 关注“趋势”: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变化,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办刊的肥沃土壤,也是我们办刊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说实话,我也不知该怎么形容这两年来的记者生活。虽然没有面临下岗,也没有吃不上饭,但在媒体工作的人都知道,身在其中的我们常常身不由己。有时,我倒挺羡慕那些小媒体里做事的同行,每天对付几篇稿子,编辑不会拿记者稿子“开涮”,即便动“刀子”也会手下留情,毕竟稿源不多,报纸总得靠稿子撑起来,总不能第二天开“天窗”吧。我想说的是,在南都这样的口碑不错的媒体里做记者,虽然收入可能高点,但对年轻记者来说,成长过程绝对不会一帆风顺,注定要磕磕绊绊。许多人心中都有个“结”:青年记者,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4.
□穿上这身军装,走到哪里都是战场。□记者这个职业最经不起老,生理的老好理解,心理的老易漠视。□最该激动的年龄激动不起来.也就别指望难再激动的年龄激动起来。□年轻记者要想得很远,也不要想得太远。□年轻态是一种好心态。□年轻的触角永远是张着的,年轻的状态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5.
范进 《中国记者》2014,(1):63-64
媒体如何助推青年记者成才?培训、进修等都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摔打才是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盐城晚报》4位不同岗位青年记者的获奖作品,分析了青年记者的成才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本文结合新闻理论和工作实践,就青年记者在采访时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和深入细致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取哪些采访技巧,进而获取最具价值的新闻素材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剑 《新闻前哨》2003,(11):51-52
2002年,我在报社编辑部工作6年后,来到襄樊分社工作,成为驻站记者中的一名新兵。对于一个写惯了“经济分析”、“市场观察”,跑惯了政府部门、企业和市场的青年记者来讲,一下子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起初的确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一年多来,我逐渐适应了记者站的工作,迈出了  相似文献   

8.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6,(9):32-32
文人背景出身的江南春,能将剑拔弩张3年的最大竞争对手聚众收编,的确超出不少市场人士的想象力。他的成功诀窍是什么?请关注本期“传媒骄子”《江南春:做有创意的生意》。今年3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揭晓的首届全国创新传媒评选中,齐鲁电视台获得“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大奖,这是全国400多家省、市非上星电视台和山东传媒界的惟一获奖者。新闻茶座《执行力创造优秀媒体》,展示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电视人在事业上的追求。记者部落  相似文献   

9.
郑宝珠 《东南传播》2011,(11):151-152
记者,是一种光荣神圣但极具艰苦的职业。当好记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修养,还必须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修养,否则根本不能胜任采编工作。本文从新闻专业技能修养的特点出发,结合作者新闻工作实践体验,认识青年记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虚心学习、刻苦实践,切实提高专业技能修养。  相似文献   

10.
陈俊 《青年记者》2010,(12):23-24
从学生到记者,这个身份的转变,一般会使刚刚进入新闻行业的年轻人拥有一定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记者接触的行业、人物多,看到的新事物、大场面多。但当年轻记者入行一段时间后,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做生意赚了钱,或者在单位升了职,可能会在心里产生不平衡。因此,在选择和从事记者这个职业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一位普通的基层新闻记者,将目光长期投注在贫困的家庭和遭遇不幸的人身上。他用自己的泪水、困惑、苦恼和感动,诠释着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和良心。本期"新闻茶座"讲述《一位基层记者的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12.
陈晓舒  马军 《新闻天地》2008,(11):18-19
贴子“史上最牛处级官员别墅群”近日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该帖披露:国家级贫困市——河南省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所建的“别墅群”,位于3000万元巨资收购的黄金地块,每套当前价值约200万元,分配给领导时只收成本20万元。  相似文献   

13.
此根据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最近给集团新聘高校毕业生培训授课时的讲话整理而成。傅绍万同志深入阐释的“坚持党性、服务人民,追求真理、求实创新,团结和谐、充满活力,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的大众报人精神,具有大众报业集团的特色,同时也是新闻传媒业应大力倡导的“先进传媒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庆祝第六届记节的时候,特刊发此,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芃 《青年记者》2007,(13):28-28
很惭愧,受教受益受惠于《青年记者》多年,直到编辑同志约稿才知道,这份充满了时代气息、新锐理念的纯业务刊物竟然诞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为她洗礼的,是战士的鲜血,是抗日的烽火。仅凭这一点,她就永远值得我们尊敬。更何况,她现在还处于思想的前沿、理论的高端,始终保持着青年的朝气和锐气,新鲜,生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陈军 《新闻导刊》2006,(1):35-36
南振中在《记者的战略眼光中》一书中曾谈到: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同一所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社后.最初三年的业务水平不相上下:三五年之后,差异开始显现;十年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今天。对于处在激烈新闻竞争中的年轻记者.是不是深有同感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表现出来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周期也更短.一两年开始产生差距。三五年后能力悬殊,让不少年轻记者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16.
张威 《新闻记者》2007,(5):13-17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政府、环境组织、媒体的介入,绿色题材变得  相似文献   

17.
岳婷婷  保战 《新闻窗》2009,(2):52-54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记者加入到新闻队伍中。青年记者思想活跃、热情高、行动快、冲劲足,为新闻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也有一些青年记者因缺乏工作经验而不慎误闯“职业法律雷区”,不仅自己吃了官司,也给供职的媒体增添了麻烦,特别是这种情况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那么,当前记者所面临的“职业法律雷区”究竟在哪里?作为青年记者,如何免踏“职业法律雷区”,避免新闻侵权,做好新闻工作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青年记者新闻侵权的案例做了认真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他对新闻还是一张白纸。 两年后,他的抽屉里已经塞满了大大小小,厚厚的一堆获奖证书。 作为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的“十大商圈”主力报道记者之一、作为名牌栏目“给酒店打分”系列报道的主持人和主要采写人、作为以《安定门桥改造,12月你在干什么》系列报道为代表的调查报道记者,两年来,他的新闻报道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更是在商报读者中声名远播。采访中,常有被采访对象拿着他递过来  相似文献   

19.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7,(13):33-33
“不怕苦。不怕险,迈开双脚去一线。”这是一位军事记者从业20年的真切感悟。战火中的伊拉克.非典病房.淮河抗洪前线、开县井喷现场、非洲疟疾传染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本期“传媒骄子”关注《冀惠彦: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相似文献   

20.
季颖 《新闻记者》2004,(6):14-15
会么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同情弱者、公平心、正义感或者……也许,每个新闻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对这个问题最深切的感受,还得从一次失败的采访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