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影视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目前,全国有收音机5亿台、电视机4亿台,电视家庭用户超过3亿,城乡广播听众近12.22亿,电视观众12.38亿,城镇居民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人均年支出近1 300元,这些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支撑.  相似文献   

2.
一、过去:广播是弱势媒介吗 1.经营规模弱小说。从四大媒介的广告经营额来看,全国2001年的广告费为794亿元,广播仅为18亿元,占全体的2_3%,和电视(179亿元)、报纸(157亿元)相比,当然就是一个弱小的媒介。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广播经营规模虽不大,但并没有看做是“弱小”。1999年美国的广播广告经营额为172亿美元,占全体广告费的8%,属于发展较快的媒介。当年发展最快的是互联网,其次是有线电视,广播为第三位,增长率为14.2%。美国广播广告的发展,得益于媒体的兼并收购而形成的经营大型化。  相似文献   

3.
马年岁末,广播行业不断传出捷报。2014年11月7日,上海广播的全年广播广告订单突破7亿,预计到12月底,全年广告订单数将超过7.3亿,东方广播中心旗下的动感101音乐频率全年广告订单突破2亿元;截至12月30日,北京电台广告收入已经突破8.5亿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6,(6):79-80
2005年广播创收较大幅度地超过前几年,达到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虽然如此,中国广播产业还远远没有拿到其应有的广告份额。目前,广播广告占全国广告投放总量的2%~3%,远远低于欧美等国家的水平。如美国为13.2%、法国为12%、墨西哥为l3.7%、澳大利亚为9.2%.  相似文献   

5.
仇敏 《新闻窗》2006,(2):62-62
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出现了复苏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国有12家电台经济收入超过1亿元。有的地区广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报纸、电视、网络。而在我省.广播与报纸、电视、网络的竞争仍处于劣势。面对这种局面.是坐等广播自然复苏.还是顺应时代潮流去展开竞争,开创一个新天地。是我省的广播记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记者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生存和发展。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专业广播的出现和对专业广播的经营.使广播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其功能由以一般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转向以需求细化了的各个受众群体为服务对象,成为推动广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专业广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伟 《声屏世界》2004,(7):36-37
在广播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中,今天的广播在媒介格局中的地位似乎并不让人乐观。据统计,全国2001年的广告总收入为794亿元,广播仅为18亿元,仅占2.3%,和电视的179亿元、报纸的157亿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国所有广播电台一年的广告总收入甚至还比不上某个重大节13期间的手机短信收入。这与广播这个重要媒体的  相似文献   

8.
李玥  柴焱 《声屏世界》2013,(11):5-8
广播同报纸电视并列.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新闻传媒之一。然而,当广播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广播界的同仁忽然发现.广播开始出现不容忽视的滑坡现象:有效覆盖率在减少。广播收听率在降低,传媒面临着经费不足、设备陈旧、人员老化、运转迟缓等诸多困难。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广播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努力下.我国广播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2009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75.83亿元.营业额过亿元的电台15家以上.北京电台超过了5个亿。2012年广播广告收入136.2亿元,增长达10.44%.超10亿元省市有江苏、广东、浙江、北京等。  相似文献   

9.
经贸信息     
经贸信息韩国对地毯需求更猛增韩国今年对地毯的需求量增加,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韩元以上。有关方面估计,韩国国内企业今年销售的地毯将达到960亿韩元,比去年增加24%,进口地毯将达到260亿韩元,比去年增加18%。东欧与俄罗斯需进口香皂东欧各国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李姝 《河北广播》2005,(6):33-34
当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广播面临巨大挑战.网络广播、手机小区广播以及DAB数字广播的蓬勃兴起。促使广播必须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打造强势平台。抢占第四媒体资源、创建自己的网站、依靠网络技术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目前许多广播电台事业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邓一 《视听界》2002,(6):80-81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兴起,在给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广播外宣,成为摆在广播外宣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占90%。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寻求实现中国对外广播节目在西方发达国家主流社会落地的各种努力中,互联网将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那么,网上广播在对外宣传中有何优势  相似文献   

12.
孙艳 《声屏世界》2000,(1):46-47
1969年底,当拉里·罗伯兹(Larry·Roberts)受命为美国国防部组建“阿帕网”(互联网的前身)时,谁能料到这种用于军方通讯的电脑网络会成为日后的新兴媒体呢?现在,“而立之年”的互联网上至少运行着6500台主机,130万个小网络。全球互联网使用者达1.5亿,预计到2001年将翻一番达到3亿。面对全球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如日中天的电视都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与压力。来自“亚太地区科技与报刊国际会议’”①的信息说,有专家预言: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  相似文献   

13.
谁能相信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广播广告高速增长后,多数电台开始实现广告增长的“软着陆”时,还有一家电台能在上一年创收1.5亿元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年刨收超过50%的猛增,达到2.3亿元人民币?这不是一个神话,这正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2006年令广播业内拍手称绝的“壮举”。重大突破的背后必有着自己的原因。怀着一颗好奇心,笔者联系上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英华,力图在对这位女统帅的访谈中,揭秘这2.3亿。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有一系列调查数据出台,从中首先可以看到我国广播的受众规模和媒体地位。我国总人口是13亿,有34亿个家庭,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1%,据此框算的听众规模超过12亿,这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网络和最大的广播市场。《2005 中国广播收听年鉴》给出了确切的数字。在全国范围内,有 30%的家庭拥有收音机,其中城市家庭为48%、农村家庭为24%,其余70%的家庭(52%的城市家庭、76%的农村家庭)没有收听设备。东北、华北、华东三个地区的收听设备拥有率达到平均每户一台,而其他地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据CSM媒介研究在全国64个市县的调查,2004年广播实际听众规模为42142.8万,其中城市为14566.1万人 (为34.6%),农村听众为27576.7万人(为65.4%);各占其10岁以上人口比例的37%、57.5%和31.2%。从数字中可以看出,农村人均接收比例低,但接收基数  相似文献   

15.
弱势媒体强势竞争——广播广告现状、经营特征及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播广告也疯狂 本世纪头5年,广播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是一个亮点,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监管司的统计:2000年后的5年中,平均每年33.22亿元,平均增幅31.40%2004年、2005年更是分别达到35.5亿元和49.68亿元,年增长分别为38.83%和39.94%。  相似文献   

16.
甄西 《出版参考》2007,(7S):33-33
随着电子出版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韩国成立了“韩国电子图书国际财团”。该财团每年都要对从事电子出版的出版社会员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并公布调查统计的结果。据该财团“2006年电子图书产业的状况以及2007年的市场展望》报告显示,韩国2006年电子出版的市场规模为500亿韩元(约合5.5亿人民币),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两倍。该报告预测,按照以上趋势发展下去,2007年电子出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韩元(约合11.2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姜萌 《青年记者》2008,(11):59-60
有关数据显示,虽然从1 983年到2006年,我国广播广告经营额的年增长率达到近20%,但是广播广告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据中国广告协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广播广告经营额将由2006年的57.2亿元提高到100亿元,接近翻一番.对于广大广播工作的从业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广播通讯的标题,是靠电波传播给听众的.由于听觉不同于视觉.广播通讯的标题在遣词用语、文采风格等方面.都要具有广播特色。  相似文献   

19.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广播事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从技术层面上讲.广播是最具与新技术融合、最适合移动接收、最具伴随性的媒体。二十一世纪的广播技术创新,完全不同于以往具体、局部的设备改造更新.而是对包括技术手段、设备应用、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等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