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项链》主题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和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情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行为和动作"中。  相似文献   

2.
总戴着阶级的有色眼镜看《项链》,看到的永远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摘掉有色眼镜.换一种眼光,站在当今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读《项链》,你便能发现那挂假项链所折射出的美好人性的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高中阶段学习《项链》的时候,老师对其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形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爱慕虚荣就成了玛蒂尔德的代名词。如今重读《项链》,觉得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个具有诚实善良美德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角玛蒂尔德富有个性,可关于《项链》的主题,众说纷纭。本文试将玛蒂尔德与俄狄浦斯、包法利夫人作比较,以探寻《项链》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5.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6.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小说表现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着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聂晓霞 《现代语文》2006,(7):112-112
每次讲授《项链》,我都产生为玛蒂尔德写点什么的冲动。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动笔写下我这些年来教授《项链》的点滴所得。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中国流行甚广,几乎每套版本的中学语课本都选它,可谓经典了。但是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形象——玛蒂尔德的认识有失公允。以前常常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具有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最后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众口一词,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3题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人性的弱点”教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老师,什么是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发问的是班上最爱思考的学生。“我同意您对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定位,但为什么非得给她贴上‘小资产阶级’的标签呢?现实生活中那些打肿脸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不朽之作《项链》,历经一百多年长盛不衰,其奥妙就在于主题的丰富性。长期以来人们用学功利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观点评价它,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小说深刻地批判了玛蒂尔德特别强烈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是造成她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重读《项链》,最让我感动的,是诚信。有人说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但我却说是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及路瓦栽先生的诚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诚信感动着小说中的人物,也感动着许许多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外国文学研究》八○年第一期刊登了董星南同志的《项链三题》一文,认为我国解放后关于《项链》主题(“讽刺小市民或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的一般看法不够正确,应该是“对小资产阶级中少数人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思想作了深刻的揭露,客观上反映出了他们的经济地位极端脆弱不稳,在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下,终究逃不脱破产的结局。”我认为这种观点仍然不够准确,不尽全面。《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普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社会环境和她的社会地  相似文献   

12.
骆新强 《文教资料》2010,(20):54-56
现实生活中人有多面性,文学形象也是如此。以往有关《项链》的教参多从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等角度来批判玛蒂尔德夫妇,而如今教材则将它归入到诚实守信主题中。这启发了我们换个角度来欣赏他们:即使厄运来临,也要坚守诚实守信的高贵之心,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13.
《项链》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历经一百多年而长盛不衰,而对其主题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另一种说法是:作者无意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他所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以成功塑造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而蜚声全世界。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集中体现了她的强烈虚荣心,她出身低下,却向往着过高雅和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这一点,已成公论,毋需赘述。值得探讨的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其丈夫路瓦栽就不爱慕虚荣吗?  相似文献   

15.
大师金庸对小说创作有过一段精辟论述:“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之所以饮誉世界100多年,我以为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刻画。一些有关《项链》的评论文章,都着重分析了马蒂尔德巨大的虚荣心,狠狠地揭露了资本  相似文献   

16.
玛蒂尔德作为《项链》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是十分丰富的,她既是充满虚荣心、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又有着不谙世事的单纯。十年艰辛历程让她发生了蜕变,她既是值得同情的命运的不幸者,又是值得赞扬的生活的勇士。  相似文献   

17.
<正>《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借了一条钻石项链炫耀自己的魅力,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料项链丢失,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为偿还债务,她与丈夫节衣缩食,劳苦工作了十年,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作者以此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玛蒂尔德也一度成为“欲望与虚荣”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 人性的弱点 " 教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  相似文献   

19.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20.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 人性的弱点 “   教读莫泊桑的小说&;lt;项链&;gt;,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