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至资江重游双清亭二首 本诗为作者咏邵阳家乡的诗作之一,作于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共二首。时年46岁。是年春天,魏源从所居之地——扬州回邵阳家乡扫墓,故地重游。资江为湖南四大水之一,流经邵阳,双清亭建于伸入资江的孤石峰名砥柱矾之上,因资江和邵水汇流于此,故名“双清”,前人题有“双清胜揽”四字,为邵阳名胜之一。又名亭外亭,此亭始建于宋。亭为六  相似文献   

2.
魏源经济思想研究余德仁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鸦片战争之际,魏源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中,痛愤外侮,积极参与筹划浙东抗英战役。鸦片战争失败后,继承林则徐未竟之志,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倡言“师夷长技...  相似文献   

3.
1848年,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六年,丁母忧的原江苏东台县知县魏源访问了澳门、香港。这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中大陆地方官员首次访问港、澳。①说起魏源(17941857)人们可能还较陌生,而若说起龚自珍(179-1841)人们可能很熟悉,龚自珍以一首《九州生气情风雷》诗而使今日每一位中学生不能忘记这位清代中后期的大文学家、大诗人、大思想家。事实上,魏源与龚自珍是最亲密的朋友,两人之间的友谊几乎就象恩格斯和马克思当年所结下的友谊一样亲密无间,心0相印。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巧得很,恩格斯(1820-1895)也小马克思(1818-18…  相似文献   

4.
魏源是邵阳的具有全国影响的近代名人之一。以往凡报刊上或各种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有关魏源的文章,作为邵阳人,我们都以极大的兴趣去阅读它。根据我们的印象,以往读过的关于魏源的文章,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研究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其著作则主要侧重于《海国图志》等。这当然是完全应该的。但对他的诗作尤其是山水诗,近些年来虽已为一些人所重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时期有两个影响很大的思想家,一个是龚自珍,一个是魏源。人们常常龚、魏并称。然而由于魏源多活了十几年,亲自参加了反侵略的鸦片战争,因而他对侵略者的认识,对西方世界的了解,都大大超过了龚自珍。魏源是湖南邵阳人,出身于地主家庭,生于一七九四年,卒于一八五七年。在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他积极参加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在鸦片战争中,他又和主战派坚定地站在一起,积极参与了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在斗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凶  相似文献   

6.
魏源论     
魏源(一七九四——一八五七)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汉士,清乾隆五十九年,生于湖南邵阳之金潭。父邦鲁,历任江苏嘉定、吴江等地巡检、宝山水利主薄等职。有四子,魏源是他的第二子。源九岁应童子试,县令某公,在唱名时指茶盅中画的太极图说:“杯中含太极。”当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隆回网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材料《魏源澳门花园听琴》认为魏源笔下的"洋琴"很可能为"竖琴"。文章认为这是一种误读。根据相关材料论证,1848年魏源访问澳门,写作了《澳门花园听夷女弹洋琴歌》,诗中所描述的"洋琴("即魏源所看到的"洋琴)"应该是古钢琴之一的"古翼琴"。  相似文献   

8.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9.
赫尔岑(1812-1870),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大贵族家庭,但他却是其父和一位德国女性的私生子,故一直以“养子”的身份生活在家中,甚至无法继承父亲的姓氏,他的姓“赫尔岑”是父亲为他生造出来的,来自德语的“心”(Herz)一词。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崛起在魏源、蔡锷、吕振羽等杰出人物故乡的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 创建于1958年秋的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湘西南一带最早创办的高等学校,也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早创办的师专之一。40年的风雨磨砺,邵阳师专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死后的墓葬坟地,似乎并不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但有些人的墓葬变迁,却引人注目,甚至众说纷纭。这主要是因为与墓主生前的政治态度有密切关系,魏源之墓就是如此。 魏源,这位在中国近代史的激流中发出耀眼光芒的哲人,他晚年的选择既在情理之中,又颇出人意料之外,是很发人深思,又使人扼腕长叹的。 太平军攻克扬州之后,魏源因“迟误文报”,奏劾革职。虽旋又复职,终因“遭遇坎坷,世乱多故,无心任宦……至是辞归。”“全家时避兵侨居兴化,自归不与人事,惟乎订生平著述,终日静坐,户不闻声。”(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此时的魏源已经专心净业,自称“菩萨戒弟子魏承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童话:战争结束了,有个年轻的号手最后离开了战场回家。他日夜思念着他的未婚妻。可是,等他回到家乡,却听说未婚妻已同别人结婚,因为家乡早已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消息,年轻号手痛苦至极,便离开了家乡,四处漂泊。  相似文献   

13.
“山姆大叔”的形象作为美国的民族象征,源自1812—1814年美英战争时期的一个传说。1812年,一个名叫山缪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的人曾经为军队生产桶装牛肉,他勤劳、诚实、能干,很有威信,人们亲切地叫他“山姆大叔mnelle Sam)”(Sam为Samuel的昵称)。由于Uncle Sam的首写字母是US,和“美国”的英文缩写(The United States)一致,于是人们便把“山姆大叔”的牛肉看成为“美国”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写作时间一般出现在文章篇末(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有的出现在标题下面(如毛泽东的诗文),还有的不出现。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对写作时间重视不够,有的简单一提,有的干脆提也不提。殊不知,写作时间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写作时间进行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引时代背景。了解有关背景,是正确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有些作品,文章本身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而大多数作品,文章本身没有说明背景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讲清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当然,教师直截了当地讲“我给同…  相似文献   

15.
拙作<试论魏源入佛的必然性>一文(见<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4期)着重阐述了魏源入佛的前后因果关系.这里再就魏源入佛之后在佛学方面所取得成就谈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对联故事     
魏源巧对主考官魏源是近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传说魏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被称为神童。他九岁那年到湖南的邵阳县城考童生,随身带了两个用来充饥的麦饼。谁知,这两个饼却成了他对对联的依据。魏源走进考场时,主考官正在看一张太极图。见魏源进去,主考官便慢慢折起太极图,放在桌案上,并用一只杯子把太极图罩住,然后说出上联要魏源对,上联是:杯中含太极魏源稍加思索,便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腹内孕乾坤  相似文献   

17.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中华民族,也深刻教育了一代有识之士,他们从此开始了不屈不挠、曲折坎坷的救国探索。魏源就是这艰难历程的少数先行者之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出发,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政治主张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春》在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地位 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问和地点,而惟独《春》一文既无时间、地点,也未曾收入其早年出版的散文集中。以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春》一文最早收入在1933年7月出版的《初中国文读本》(朱文叔编)里,它是第一册第五组“四季景色的描写”中的首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把自然界的春天与人类的春天融会在一起,使文章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春天的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香港这颗被称为“东方之珠”的美丽海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被英帝国强占以后,中国人从来都是关心着祖国这块领土的命运。这其中也有一个著名的邵阳人魏源,他在1847年,即距今整整150年之前专程自费来到香港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