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封松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3):225-227,240
2001年8月,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正式更名,拉开了新时期跨越发展新的一幕。上海微系统所原名上海冶金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所总是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适时调整方向和定位。该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曾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冶金陶瓷研究所。1958年、1959年先后分出组建了长沙矿冶研究院、昆明贵金属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此后,又先后更名为冶金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新中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2.
黄永箴,1963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于1983年、1986年和198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现任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半导体所实验区主任,中科院半导体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研究微腔的模式特性及微腔激光器,在单向输出微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上获得系列创新性成果。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博士获得五次中科院院长优秀奖、两次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和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3.
袁珮,女,汉族,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2008~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2008年7月~9月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交流访问,2010~201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到现岗位任职,同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2012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9,(1):7-8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研究员王曦领导的SOI研究小组,在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平台上,通过技术创新,制备出我国第一片8英寸键合SOI晶片,实现了SOI晶片制备技术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郑颖辉博士长期从事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她负责完成的“阿秒脉冲的啁啾控制”成果于2013年获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二等奖,她本人2011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当选2012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物简介:“韩勇,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出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更好地促进物联网技术交流,加速物联网应用与普及,推动建设智慧社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福建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于11月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主办2017中国物联网大会。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物简介:"韩勇,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出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国  相似文献   

9.
《学会》2001,(8):14-15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薛其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琛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物理系侯晓远教授任执行主席.论坛分为"量子低维结构的表面与界面科学"、"半导体、金属、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纳米结构的形成与控制"以及"相关的理论模拟与计算"三个专题,分别由王琛研究员、侯晓远教授、薛其坤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肖旭东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朱自强研究员担任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王二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先后在青海省地质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9年开始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1988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及行星科学系,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1988年获得美国地质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设计奖,199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6年先后在美国贝斯石油公司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1997年受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1999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大…  相似文献   

11.
专家简介:陈靖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从事溶剂萃取技术等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十年在所负责的高放废液分离研究工作中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博士论文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1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国防科技三等奖;2003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2007年获得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2009年分别获国防科技二等奖。发表论文130多篇,50多篇被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20多项获授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85年,作为一名新入学的研究生,我首次跨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下称硅酸盐所)的大门。硅酸盐所与上海冶金研究(现改名为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下称系统所)同处上海长宁园区,这里曾是中央研究工学研究馆所在地。我沿着路,先后走进了微系所的“培元楼”、“杏佛楼”及现已被拆除的硅酸盐行政办公楼,四处询问硅酸盐所研究生办公室的点。路越走越窄,两边的房屋越来越破旧,最后,过弯曲的露天铁楼梯,终于找到了研究生办公,在一间昏暗、拥挤、杂乱的屋子里完成了我的注手续。我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专家简介:王树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生于山东博兴。2000年和2003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到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研究,2010年3月入选中科院化学所"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率先提出"结构识别与分子识别"协同的生物识别粘附效应,并用于癌症检测,因此获2010年世界科技奖提名。曾获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200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50篇),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0年世界科技奖(材料类)提名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中国专利2项,美国专利2项;在多家国际著名杂志发表邀请综述4篇,英文专著2章;任Nature出版社亚洲材料杂志NPG Asia Materials副主编。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通过中国科学院评估,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始建于2003年12月,为湖南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同时挂农业生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牌子。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1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在拉萨召开,表彰奖励我区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获得2008—2009年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的优秀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通过中国科学院评估,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始建于2003年12月,为湖南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同时挂农业生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牌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是中国科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由总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和(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成都光电所)组成。光电院于2000年开始筹建,2003年得到中编委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郭占云,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蛋白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2年生,河北滦南人。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同年免试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在冯佑民研究员实验室从事胰岛素超家族多肽研究;2001年8月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 2003年在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03年9月到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必将引领时代的进步,随着5G通信、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高科技应用,人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想象。在这些高科技应用的背后,涉及到一项重要的技术——毫米波相关技术,尤其是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这项技术,对大多数局外人而言晦涩难懂甚至高深莫测。在全球的微电子专家都在努力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之际,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彤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田彤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  相似文献   

20.
《预测》1992,(1)
经国内部分学有成就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倡导,并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批准的“第一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7日至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会议受到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