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想象与情感是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中重要特质.诗人认为想象可以使主观感受的自然呈示人类心灵中的自然,并使自我情感融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达到自我灵魂的净化,对人类、生命与自然作真诚的形而上的沉思,从而产生某种人生的顿悟而升华为客观理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不足以代表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明王世贞提出的“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是对李白诗歌艺术个性的最准确最中肯的概括。笔者现围绕王说,从对“气”的阐释,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诗人自我形象和自然形象的塑造,诗歌形式等几个方面,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作了较全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威廉·华兹华斯眼中一道永具艺术魅力的风景线,也是诗人情感的源泉.但是,如果深入他诗歌中描写自然的深层意蕴,就会发现他对自然的歌咏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自然的依恋,而是蕴含着对超自然事物的体验和敬仰,而这种对超自然事物的情感就是一种宗教情感,是华兹华斯诗歌中更为本质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毕晓普诗歌中的自然情结是爱默生开创的美国自然诗歌传统的传承,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表达方式。她以独特的眼光,内敛的情感和客观、精细的描写方式赋予自然万物新的内容,探讨自然万物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用自身的体验来理解世界,还万物本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南朝永明时期,诗坛审美趣味从刘宋元嘉时期的追求"富丽"之美转为追求"清丽"之美.永明诗歌之"清丽",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自然和谐和情感的细俗通透.诗人对诗歌声律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永明诗歌语言向音律协和方向的发展.永明诗人更为内敛的情感体验和对乐府民歌的喜爱,使永明时期诗歌中的情感变得细俗.在情感表达上,永明时期的诗歌佳作实现了诗歌语言的意象化,代表了诗歌创作艺术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以其清丽风格给当时的诗歌评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诗歌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形式总是与对广袤的宇宙、自然世界、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英国浪漫派诗人华滋华斯,爱尔兰抒情诗人叶芝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一些诗歌皆表现了诗人在摆脱现世困境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0.
《菅家文草·后集》中月意象的变化发展,揭示出菅原在继承传统上的新发展,以及月所体现出的菅原思想的变化。“月”从传统的时间意象到自然的审美意象,再到“意”“象”化合的情感意象逐步深入发展,但随着诗人情感的极端化,月意象又从情感寄托物回归到了其初始的自然意象。“一轮明月,几多情怀”,菅原把外在的语言表现与内在的情感思想有机结合,使诗文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开拓了与既往作品截然不同的崭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大凡成熟的诗人,总是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海子的"麦地"(麦子)、"村庄"等意象便属此类。在这些意象中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海子诗歌的丰富内涵,而且更有助于了解海子的人生轨迹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安从影伊始就在感情与理性、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与旧、断裂与催生、艺术与商业等诸多矛盾之间走钢丝,可谓“命悬一线”而又左右逢源,他极力保持着各方面的平衡,以求最大程度地达到“和”,为他争得最多的机会,成就他的艺术生命,这就是李安电影的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曹植章表“独冠群才”的精彩与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写作章表的方家,他的章表具有立意高远、陈情恳切、理深赡等特点,并记录着一生的追求与失望,洋溢着一生的才华与情感。遗憾的是,无论这些章表何等的精彩,还是改变不了他受尽虐待和冷遇的悲惨命运。因而,这些章表实质上成了他理想的幻灭曲,悲吟在悠悠的天地间。  相似文献   

15.
诗书画堪称启功先生的“三绝”。启先生还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充分反映了他在诗书画三方面的艺术禀赋和审美情趣。启先生的题画诗对诗书画三者之间的美学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诗画是同核的,都是艺术家情感、人格和学养在艺术上的反映。他的题画诗对绘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美学风格作出了独特的解读和阐释,特别能够运用诗歌的艺术形式生动地表现画中所蕴涵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内涵。另外,在题画诗中,启先生还善于对画家、画中人物、事件及相关的问题作出精辟的品评,发表新颖的见解,体现了他深厚的学养。  相似文献   

16.
本雅明是文艺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人物,但他的艺术思想遭到了误解。其中,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就处于这样的遭遇。实际上,他的艺术本质观可以表述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就是艺术家的思想存在及内省的表达,就是一种行为、一种体验,一种审美意识,就是艺术家的本质。他比较倾向于浪漫主义。其艺术发展观则可概括为:艺术有生命,它的生命由“内生命”和“外生命”组成;艺术不会消亡;随着时代前进,艺术形式就会新生。他已认识到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7.
张问陶前期诗歌在内容上多抒写个人性情,如歌咏爱情、怀念故土、抒发壮志、描写风物、阐发诗论等;在艺术上喜用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的笔法,语言平易自然,风格雄奇奔放、空灵清新。后期诗歌内容上出现了更多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出处矛盾的篇章;艺术上则偏重于客观描写、喜托物言志,语言更趋精当、犀利,风格沉郁苍秀、冲淡平和。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工诗善画,所著《鸡肋集》共收录了二十余首题画诗,其题画诗不仅对画面作了生动传神的描绘,也借诗抒怀言志,而自画自题的题画诗卓有特色。晁补之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匠心巧运,事诗如画,使得其题画诗与绘画作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一生,不仅卓有成效地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杂文作品,而且,还与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正是这些方面的结缘及所获得的艺术营养,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生命发展的需要以及彰显了其广阔的艺术兴趣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内化为了他小说的艺术因素,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立体的、多样的、跨艺术的非凡魅力。其中,诗性品格、散文倾向、戏剧化、音乐性、空间感、画意等是其小说跨艺术魅力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廖仲恺先生是一个职业革命者,虽不以诗词名家,但其诗词创作却足以见出他极高的艺术天赋。其诗词用事取典,化盐入水,自然天成;巧用比兴,托物言志,艺境阔远;借景生情,寓情于景,妙合无垠;诗词有别,诗庄词丽,质雅并陈。既师承传统而又铸自家面目,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