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疑是发现、设想、创新的前提。兴趣能诱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科学地诱导学生对同一事物、问题,从不同的维度思考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我提到:  相似文献   

2.
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三大特点,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文章剖析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从"创境设疑,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动手启思,打开学生创新思维闸门""拓展延伸,放飞学生创新思维双翼""感悟评价,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四方面阐述小学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学贵有疑!有疑才能创新!科学发展中,这两条可以说是基本定律.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渗透科学质疑和创新素养的教育,可以让物理教学更加接近物理发展的本质,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创新精神.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质疑和创新素养教育"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问题的提出物理学习本来应当具有质疑和创新的基因的,但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在物理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启疑"是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倡"启疑",使师生达到知识共享、心与心的交流."启疑"的核心是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邵琳 《华章》2010,(14)
教师设疑可以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教师要科学高效地设疑,挑选设计适合的"疑点",同时要明确"设疑"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6.
伴随2001版新课标的修订,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深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那么物理教学如何以知识为载体,教会学生"激疑、质疑、寻疑"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创新激疑环节,激发学生思维众所周知,创新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科学思维则是学生智力、能力与科学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  相似文献   

7.
殷艳 《数学教学》2012,(3):15-16,49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以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笔者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质疑,课堂中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课后给  相似文献   

8.
"科学商店"对社会而言是科学和社会的联系纽带,是新的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输出口,是生机勃勃、富有创新活力的科学普及力量.对大学而言是联系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纽带;是学生研究和实践的平台;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途径.21世纪世界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以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为灵魂的时代.文章拟通过研究"科学商店"的特点和其创新人才培养所扮演的角色与定位,更好地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疑是探索的源头,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课堂教学应积极诱导学生疑问,鼓励学生思考提问,教师应提供思考提问的机会,拓宽思维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质疑,设置一定的情境,促使他们自己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这对教学的成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会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1.
"挑战杯"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高师院校作为参赛的一支重要力量,把"挑战杯"活动与高师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能不断推进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人格,营造良好的科学和人文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词汇,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和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从"疑"、"联"、"炼"三方面,详细叙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3.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的重点内容.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探究.出于知识掌握和培养物理素养的需要,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尝到"做科学"的乐趣.下面是我教学中创新尝试与反思.一、让学生课前有活动准备从而集疑1.课前准备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按要求照镜子看看镜  相似文献   

14.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笔者听了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闽老师的"神奇的升力"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刘老师创设质疑的情境,层层设疑,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在质疑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物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做了一些探索,下面就"杠杆"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体育教学"三步曲",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疑",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质疑",并引导学生"解疑",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了解得更深,技术、技能理解得更透,学得更扎实.……  相似文献   

17.
曹菊梅 《文教资料》2008,(4):200-201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是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两课"教学新模式,要立足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原则,使之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两课"教学形式."两课"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灵活多样;创新实践教学做到丰富多彩;改革考核方式做到目标明确,科学公正;创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体育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之一.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享受运动乐趣,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设疑艺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以科学——逻辑智能为核心来获取知识的思维能力,"疑"是思维的起点,创新思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而学会质疑是学生具有创新欲望和创新动机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常满足于将学生讲得一点疑问都没有,但是没有疑问了,学生也就不会去思考了,其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与锻炼.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为何低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既是科学课程的性质,也是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向.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突显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科学技能的训练,并充分拓展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使"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地体现.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