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算术真理是分析真理,这种分析性是被界定为:如果一个命题可以用逻辑和定义证成,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分析的。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失败了,因为他重构算术的系统有矛盾。随后逻辑学家发现:标准的二阶逻辑加上休谟原则可以推出二阶算术的公理。这一结论被称为弗雷格定理。新逻辑主义的核心论点是:休谟原则虽然不是"显定义",但是这个原则可以解释"基数""有穷数",因此休谟原则给出了一种解释抽象对象的路径。但是新逻辑主义也面临着种种的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斯对休谟原则"分析性"地位的怀疑。文章在介绍布鲁斯和新逻辑主义争论焦点的基础上,将澄清新逻辑主义在认识论上并不是要论证算术真理的"分析性"而是论证休谟原则可以解释"数",并且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优于其他公理系统的"隐定义"。  相似文献   

2.
罗素和以石里克及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意义与证实问题。罗素强烈反对后者的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因为他强调单次观察及单称特殊命题的作用,而后者则更看重归纳及一般命题。但是由于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经验主义原则,因而仍然存在着诸多可对话之处。回顾分析哲学后来的发展境遇,罗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颇具价值,为某些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3.
休谟的怀疑主义不仅终结了理性主义,也终结了经验主义。休谟在《人性论》中对因果关系理论进行了论证,其中包括三个前提条件和一个原则,使归纳问题的本质得到说明。归纳问题使归纳推理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后来的哲学家们对此纷纷讨论,其中卡尔纳普的概率逻辑方案备受关注。卡尔纳普用演绎方法研究归纳过程,引进了概念确证度或说是验证度。通过论证,卡尔纳普把逻辑地确定概率P的问题转换成确定状态描述的概率,使归纳问题得到解决。然而,用演绎的方法来研究非演绎性的归纳逻辑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人的思想总是缺少了些魅力,起码。与德国人的思想相比。英国思想家似乎对理性思维的系统性要求不太在意,因而其思想学说就比较缺乏逻辑的自洽性。在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那些宏伟的哲学大厦面前,洛克、休谟和罗素似乎显得少了些震撼力。自西学大规模传人中国至今已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我们有研究康德的专家、研究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专家。却没有研究洛克、休谟和罗素的专家。但是,英国人的思想自有其特色和妙处。比如约翰,穆勒,他以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而著称。这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讲的。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他是自由主义的代表,而在思想体系和理论原则的意义上,他是折衷主义的典型。这不能不说很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5.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1902年,罗素揭示出集合论的一个悖论,这直接触及数学大厦的基础,它使哲学界、逻辑学界和数学界震惊,人们开始对悖论作理性的研究。那么,数学悖论的概念是什么呢?到现在为止,学术界亦无统一准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如果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原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或者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等价形式,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理论中包含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7.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二十世纪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逻辑学、语言学和哲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罗素从解决“存在”等哲学问题的目的出发,将摹状词在命题中化解为具有精确含义的命题函项,并以之为武器为他的哲学服务。但也应该看到,罗素认为逻辑句法可以消除哲学问题则是错误的,仅仅凭借逻辑技巧并不能解决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休谟问题”的提出对后世影响重大,本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由来仅作简要叙述,重点考察了逻辑学家们的如下几种解决方案:强化归纳推理的前提;提出归纳原则,改进归纳逻辑,拒斥归纳。本对归纳合理性提出如下几点辨护:“合理性”概念有必要澄清,现有的形式逻辑存 在局限性,逻辑仅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必要工具,归纳合理性可以到逻辑学之外的哲学中寻找根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将新弗雷格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弗雷格算术(由二阶逻辑和休谟原则构成的理论)的一致性和对于二阶皮亚诺算术公理的可推出性的证明,(2)对休谟原则和二阶逻辑的哲学辩护与反驳,(3)对休谟原则和二阶逻辑进行限制,并证明其一致性和可推出性。然后着重介绍:(1)直谓二阶逻辑和公理V的一致性,(2)直谓二阶逻辑和休谟原则不能推出皮亚诺算术的后继公理。这说明一致性和可推出性在弗雷格系统的直谓片段中不可兼得。最后在直观上做出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罗素的多元关系判断理论在1913年发展成了较成熟的一种形态,它把对“逻辑形式”的亲知作为理解命题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数次批评,使罗素的想法陷入“瘫痪”,并最终放弃了这个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批评怎样驳倒了罗素的判断理论?时至今日,问题仍然没有公认的答案。“标准解读”曾认为引入“逻辑形式”导致了倒退问题,从而无法与罗素的分支类型论相容;新近的解读者们则将问题归纳为“命题统一性问题”。文章分别提出了这两种解读存在的困难,并给出一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对归纳推理的理论阐述有诸多困难,如逻辑学对归纳推理的理论界定本身就包含着矛盾、逻辑学也没有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之间作出区分、逻辑学希望为归纳推理制定规则的努力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等。而心理学对归纳推理的研究则采取了和逻辑学的研究不同的策略,如心理学对归纳推理作了精确的定义、心理学描述归纳推理的内在心理规律而不是制定规则、心理学也在努力建立归纳推理的理论模型等。  相似文献   

12.
“假言+选言推理”是以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为前提的组合推理。根据假言、选言全中构造出12种推理模式。采用归谬赋值法,对其有效性进行判定“N难推理”便是这种推理的语用形式。  相似文献   

13.
复合命题推理与立体逻辑方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体逻辑方阵不仅可表示八个复合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还可表示八个复合命题推理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即简单复合命题推理无效式和复杂复合命题推理无效式的异变形式及其否定形式之间有真假制约关系.这样,立体逻辑方阵的表记对象不仅限于复合命题,还扩展到复合命题推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最早由体谟提出,故又称“休谟问题”。他认为归纳推理中前提的真实性不能为结论的真实性提供逻辑保证,因而是无效推理。对此问题,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但无一得到普遍承认。本文试图从科学哲学角度寻找归纳推理在逻辑学和经验科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从而得出结论:归纳推理作为一动态开放的过程,其合理性一方面在于归纳前提与归纳结论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则在于一般归纳现则与具体归纳推理之间的相互调节而使双方获得相对一致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将思想考古学这一方法论引入心理学,会带给学界审视和理解心理学视角的深刻转换.以思想考古学方法论为镜,通过对心理学概念系统、基本命题、逻辑推理、话语方式等进行"考古"分析,描述和解构其已有的话语形态,从中会发现和建构新的话语实践.心理学文化品性的揭示与凸显,为心理学中人的形象回归和对心理学科学的理性辩护与重新解读提供了逻辑前提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回溯推理独立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探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溯推理是一种独立于演绎、归纳的推理类型,但有学者对此提出非难。回溯推理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该推理的几种典型模式中,从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的不同视角提供了理论支持证据。科学发现、医疗诊断和刑事侦察等在实践上提供了经验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17.
训诂学中所运用的逻辑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照:一是思维形式方面,主要是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来考证词义.二是思维形式的规律方面,主要是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来考证词义,以保证词义训释能够沿着正确的思维轨道进行.这两者往往交互为用,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非帕斯卡型归纳概率逻辑的代表人物,科恩站在实验自然科学家的立场上,继承逻辑经验主义的传统,反对卡尔纳普的确证度理论和波普的证伪理论,创立了归纳支持理论及其逻辑句法,包括独特的合取原理、齐一性原理和否定原理,对归纳逻辑进行局部辩护,综合了归纳逻辑的确证性和实际实验自然科学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训诂学中所运用的逻辑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照:一是思维形式方面,主要是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来考证词义。二是思维形式的规律方面,主要是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来考证词义,以保证词义训释能够沿着正确的思维轨道进行。这两者往往交互为用,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