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活动目标 :1 通过本次活动 ,让学生了解一些卫生常识 ,并能用所学的知识教育他人。2 告别生活中一些不良陋习 ,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活动准备 :动画片《兔子牙医环球旅游》,搜集有关讲卫生的儿歌、故事、练口令等。活动过程 :主持人 :同学们 ,“非典”已离我们远去了 ,可我们仍忘不了那谈“非”色变的日子 ,“SARS”病毒袭击我们 ,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瞧 ,《生活与健康》栏目的小记者来到了我们这里 ,他将进行一次现场采访。小记者上场 ,采访主题是“非典”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学生甲 :非典”期间 ,我上街或…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适应生活”的重点目标,开发“生活适应+”课程;突出“康复训练”的首要需求,统筹安排每日教育活动;体现“游戏特性”的教学要求,合理设计教育活动内容,让康复和认知学习浸润在游戏中;重视个别化教育需要,制订个性化教育活动方案,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推进,促进学前智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梅 《教育导刊》2003,(7):28-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关注儿童生命的过程,让他们在愉快中生活”。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纵观我们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不少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的是理想的道德生活模式和图景,因而缺乏现实感。如果我们仍奉教材如“圣经”,顶礼膜拜,必然会使教学脱离实际,从而丧失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构建。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教材来点“自由取舍”,吸收补充一些具有时代性、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道德素材,使教材走进学生、走近生活。一、过…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霞 《湖南教育》2003,(4):32-33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青岛版《科学》教材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特色。过程活动化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了他们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活动,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喜欢的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活动。1.搜集信息活动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这种活动形式多见于活动准备和拓展活动模块。例如“水是生命之源”单元让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阅读资料,调查其他饮料的制作方法”、“查阅资料,比较一下热带雨…  相似文献   

9.
赵雪莲 《家教世界》2023,(33):37-38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健康、社会领域中分别提出使用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入手”,并在生活准备中提出“幼儿要主动参与劳动,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一、活动目的 :1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明确少儿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增强他们“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意识。2 把推出“五小”的行动与学习《队员争章手册》有机结合 ,培养阅读兴趣 ,让其读、听、说、写、做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活动形式 :进行读书竞赛 ,拟题抢答。三、活动准备 :1 办好中队课外图书、资料阅读园地。每个队员按照道德建设“五小”内容等 ,分类向其投集图书(2~3本) ,不足部分由班级添补。2 班队委把好图书、资料质量关 ,所选书籍围绕主题 ,针对性强。书刊 :如《雷锋故事新编》、《寻伟人足迹 ,学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1.采一采让学生采一采,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地点,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前,对学生进行采集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如何选择采集地点;第二点,采集工具的准备;第三点,怎样采集…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贴近儿童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2002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确立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指出: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贴近儿童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要求,这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是提高该教材对各地区适切程度的需要,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在让幼儿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的同时,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小学是幼儿从幼儿园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后继学习”的场所,因此为幼儿做好入小学学习的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其评价标准就是看幼儿进小学时的准备状况和进入小学后的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王钰绫 《考试周刊》2012,(75):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其内容和要求是“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情境教育理念强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利用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的转换,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促使儿童主动地投入其中,主动地活动,让他们在主体与环境相统一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情境教育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通过生活、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从而实现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进行自我教育,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在体验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促进幼儿发展,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增强体质”、“科学锻炼”、“优化一日活动”做文章,科学地发展幼儿体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对于怎样更好地让幼儿对生活产生兴趣,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更加喜爱,笔者就“废旧材料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谈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儿童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容易诱导,可塑性大,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儿童欣赏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题材画,带领他们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神韵等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并让他们产生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一些美的行为和丑的行为。例如通过引导儿童欣赏《掷铁饼者》等,让他们认识到身体的强壮、健康、充满活力是美的;而瘦的、死气沉沉、长期生病是不健康的。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