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1.教师谈话:有一个小男孩,他特别喜欢一件红色的运动衫,于是他买了这件运动衫。但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又把它卖了,最后,他喜欢的运动衫又奇迹般地回到了他的身边。你们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揭示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思考提示中有哪些要求。3.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你在…  相似文献   

2.
一、课题入手,理解“谜和“谜底”1.教师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后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写“谜”和“谜底”的句子,通过朗读感悟雪松的独特本领。犤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从课题入手,围绕“谜”及“谜底”读书、勾画,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犦  相似文献   

3.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4.
一、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四个步骤组织阅读教学。下面以人教版小语第六册中《我家还缺啥》一课为例,简述这种模式的操作程序。1初读:从课题到整体。板书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题与课文内容之...  相似文献   

5.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热爱与关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设问:生活中,摄影师指的是什么人?文中小摄影师指谁?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接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在学生说出主要人物后,教师简单介绍高尔基及其主要作品。 3.小男孩和高尔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简要说出课文三部分内容。) 4. 这件事是由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引起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讲读课文 ,我们可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1 抓住课题 ,启发质疑。让学生读课题 ,想一想 ,提出问题。教师诱导 :你想知道课文写什么吗 ?请学生围绕课题自己提出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创造精神。2 抠住指导阅读的切入点 ,设疑点拨。教师可启发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围绕“可爱”、“破碎”作为导读的切入点 ,诱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地球太可爱了 ,课文是怎样写的 ?地球太容易破…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到一个十分钟的片断课,老师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一件运动衫》。这篇课文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用自己最喜爱的运动衫为邻居康威老先生换购了一双新鞋,因为康威老先生的鞋已经烂得不能再修补了。当小男孩把新鞋送给康威老先生时,出乎意料的是,康威老先生竟送给作者最喜欢的那件运动衫,那是他用心爱的小狗换来的。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执教的老师把这个故事演绎成一首“爱”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亲历这诗一般的几个片断吧。教学伊始,老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之后,学生纷纷谈到从文中感受到了温暖、真情、关怀、关…  相似文献   

8.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新增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赞美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文章一波三折,叙述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感人,尤其是结尾峰回路转,读来既给人出乎意料之感,又被两位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所深深打动。真情,是这篇课文的主旋律。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和其所在单元的训练要求,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入手来引领其展开学习,感悟真情,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一、引言导入,提示学法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依题质疑,并随机指出:学习是自己的事,略读课文更要…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按照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给阅读方法 ,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   1 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课 ,我先板书“狼” ,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 ;再板书“小羊” ,中间板书“和” ,并设疑说 :“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 ?结果怎样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了课文 ,大家都会明白…  相似文献   

10.
突然觉得,自己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无话可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每堂课都是用了“万能教学语言”。每堂课的教学基本模式为———第一课时是:1.同学们,课题为什么这样(大概)?请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生词画出来。教师最多让学生读读生字,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之后把分段的答案讲解。最多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就谈谈读后  相似文献   

11.
严伯春 《师道》2006,(4):31-31
今天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上课铃刚响,我便板书课题,故意少了题目中的双引号,学生在下面吵着提醒:“五角星应该有双引号!”我回头表示疑问:“为什么呀?”学生争着举手回答:“这五角星并不是真正的五角星,这是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后,里面的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学生的讲述一个比一个清楚,我知道学生对课文所讲的故事已是十分清楚了,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到了文章中的小男孩。“喜欢文章中的小男孩吗?”学生齐说:“喜欢。”“真的吗?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告诉同学们。”我指名一个名叫侯唯希的女生起来读书,她面庞清秀,目光…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邮票”,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现在发行的邮票,引导学生认识邮票。(教师相机板书:邮票)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了解,自由谈谈自己对邮票的认识。2.引导观察,认识现在发行的邮票周围的“齿孔”。(板书:齿孔,学习生字“齿”的读音“chǐ”。)激趣:邮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周围没有齿孔。为什么后来的邮票会有了齿孔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故事齐读课题)补充完整课题,告诉学生:《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邮票齿孔的由来。二、学习生字读音,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相似文献   

13.
【重点点击】“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解决方案】记叙了“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占雪英自豪。”“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  相似文献   

14.
《元宵节》作为第二册第一篇主体课文,除了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外,还担负着在一年级切入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两点”的策略,是把这“两点”并为“一点”,即指导阅读,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教学主要环节如下:一、听读课文———“认识”生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即看到后能正确地读出来,不要求抄写,更不要求默写。这一步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听读课文认识所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生字。首先教师要范读。范读要适当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形,听清楚每一个字的音。二要给学生自由试读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比比谁的问号多———培养问题意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从发现“谜”到揭开“谜底”,充满着悬念和智慧的思考,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课文可从质疑课题入手。如:谜底?山谷中有什么谜?怎样揭开谜底?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作“鸟瞰全景式”的朗读,看他们了解哪些问题,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在与文本“远距离”对话中,学生不难发现山谷中特有的现象,知道山谷之谜是什么。但由于个体经验不同,关注点不一样,阅读困惑也不同,教师要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如:东坡的雪松为什么能完好无损的保留…  相似文献   

16.
一、读题释题 ,谈话激趣质疑定标1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看到课题 ,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呢?2 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 ,教师调控引导 ,避轻就重 ,导入学习课文。二、以读为本 ,目的明确层次清楚1 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读一次 ,要求读准字音。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再读一次 ,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 ,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 ,练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后 ,边读课文边看课后的注释 ,把课文读懂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 请位同学把课文读一次 ,学生评议。5 老师把课文范读一次 ,学…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19.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教师抓住最能体现邱少云崇高品质和英雄行为的词语———“纹丝不动”,让学生根据这个词语提出能帮助读懂课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确定了课文的主问题之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由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读悟,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探究。到了结课阶段,形成了如下的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什么要?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什么情况下?烈火烧身怎样?千斤巨石结果?自我牺牲战斗胜利下面是教师利用板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片段实录:师:同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训练抓好“找、悟、议、联”四环节,效果确实不同。 一、找 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找中读,读要读到位,找要找准确。通过速读、跳读、慢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如我讲读《少年闰土》时,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和“读”,先板书课题,后提问引入,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从课题看,这篇课文记的是谁? 生:闰土。 师:写的什么时候的闰土? 生:少年时候的闰土。 师:闰土少年时候长的什么模样?是怎样一个人? 在教师引导下,找出教师提问的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的质疑问难,使学生变厌学、惧学、被动学为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