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六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更多地尝试理性的感悟教学,授之以渔,教予方法,让学生顺利地接轨初中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悟课文并填补课文空白,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读”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读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注重初读,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必须以“读”为基础。初读也“大有文章可做”。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初读感悟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学生根据明确…  相似文献   

3.
“中学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阶六步”。“四阶”是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是指“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课外练习”。   “引读感知阶段”即“指导预习”,是老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启读生疑阶段”即“同步教学”,是指创设与新课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认知心理,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将学习的基点和重点点示出来,并注意激疑、诱疑,使学生产…  相似文献   

4.
王青 《甘肃教育》2000,(3):25-25
“一主三环”指的是以读书训练为主线 ,按照“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积累迁移”三个环节进行课文教学。一、操作程序1 初读感知。对课文的感知阶段 ,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这一步要完成的任务是 :掌握生字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生字的意思 ;课文要读的正确流利 ,个别难懂的句子老师可以带读、领读 ;其教学流程一般为 :(生)读—(师)导—(生)读—(生)纠—(生)读。2 精读感悟。对一些语言文字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词、句、段 ,强化诵读 ,注重感悟。让学生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去读书、思考。披文入情 ,进入课文所创…  相似文献   

5.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课文空白处作感悟式的注读,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亦批亦注的学习方法。教师可尝试"自主学习三步走"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相似文献   

6.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语文“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指导、诱导学生自主读书,启发学生阅读的心智,把“读”与“思”结合起来,以读促悟,以悟导读,从而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读”的活动归纳成四点:一、初读求通、整体感知每篇课文教学,都应把自能读书放在首位。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  相似文献   

8.
批注式教学是一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工具书或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感知、揣摩、批注的自主阅读中提高自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尝试着从何处批注、何时批注和何种形式批注等三方面来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  相似文献   

9.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本学期,我用“以问促读”法上了《将相和》一课,效果很好,整个教学分三步。第一步,设计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简介时代背景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初读课文:1“将”是谁?“相”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的?问题很简单,目的是让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11.
批注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读、思、写结合,在语言的运用中凸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悟、精到的思考,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从四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老师写参考示例,让学生有法可依;欣赏名家批注,开拓学生视野;出示优秀学生批注,“兵教兵”,“兵促兵;勤写善思,让学生熟练运用批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摇自主思考1郾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郾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1)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2)…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阅读教学须抛弃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感悟”的误区,以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误区之一:读的时间不充分,急于让学生感悟。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课文,首先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初读课文仅几分钟,甚至有的还没有读完一遍课文,教师就匆匆打断他们的阅读,要求他们谈谈对课文的感…  相似文献   

14.
批注式阅读是将阅读、感悟、批注、交流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思想,其可构建三步式阅读模式,即初读感知——精读批注——品读交流。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体会、圈点批注、交流研讨的过程实现了多边对话,凸现了其主体地位,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是什么?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那如何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探究呢?我就以《小露珠》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给机会,整体感知打基础。新课程强调感悟,要感知课文。如何去做呢?要强化初读环节,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读,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 ,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一、初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听读 ,感知情感。学习课文前 ,安排学生看课文 ,借助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演示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听力。2 自读 ,感知内容。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自由读前 ,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 ,仔细读课文 ,不丢字 ,不加字 ,难读的字、词、句画…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读中探究 ,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 ,把握探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读准读通、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或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全神贯注”作为研究主题。二、精读课文 ,领悟研究策略。1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动作的句子画出来 ,再用心体会。”(学生读、画、想。)…  相似文献   

18.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以读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诚然,要实现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要在多读上下些工夫。但是,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以读为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要多读课文,就一定没有错误,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了“一读到底”的局面。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19.
一、“批注”训练的提出如何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如何使学生对“自读课文”的学习有兴趣?我在处理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根据课文《一面》采用批注提示课文内容的特点,我将“批注的理解和训练”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面》两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批注,怎样做批注,理解了批注的作用后,  相似文献   

20.
霍锦华 《广东教育》2006,(10):72-72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