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书推荐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中青年专辑《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窦桂梅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从《人物小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把全部热情投入小学教育的名师的成长历程。而在《教育理念概述》部分中,窦桂梅提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的生命奠基”;语文教学要实现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提出了积淀、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专家说:“窦桂梅,是个教改的大题目,是个有着丰富的潜在资源的语文教改宝库,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一部多部曲的‘当代教学论的大书。”窦桂梅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生命”,形成了她教学上有理论、有思想、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思想品格:一是关爱学生的教学思想品格“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是窦桂梅有名的教改命题,是她对教育实质特点的深刻理解。窦桂梅说,要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要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肃的鼓励变成真挚的叮咛。最…  相似文献   

3.
孙玉芹 《宁夏教育》2007,(12):75-76
走近窦桂梅老师,倾心阅读她的《为生命奠基——实现"三个超越"》一文,文中谈到的"三个超越"是她在语文教改中独到而深刻的教学理念。窦桂梅老师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4.
《福建教育》2006,(10A):28-30
窦桂梅,清华附小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师从朱小蔓教授。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北京市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窦老师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曾在《人民教育》介绍过,她先后到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与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等多部专著;主编或参编多本著作,发表文章三百余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窦桂梅,特级教师,现从教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曾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下"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分别对其作过系列专题介绍。出版个人专著主要有《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等十余部,另主编、参编多部著作,发表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追求。语文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解放人的心灵 ,开掘人的潜能 ,培养人的智慧 ,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高标准。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学语文教育带入21世纪 ,是我们这一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一、超越教材我们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只有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建立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培养创新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 ,我…  相似文献   

7.
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一、为什么提出主题教学我想,《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之所以能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并成为清华附小的教学理念,是因为它改变了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还是从为…  相似文献   

8.
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我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9.
洪镇涛先生是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他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三大贡献:一是创立了语文教学本体论;二是构建了语文教学新体系;三是主编了中小学语文新教材。其语文教学思想与改革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关注。有关专家赞誉他是“新世纪语文教改的旗帜”,是对“三老”语文教育宗师“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一颗屈指可数光耀夺目的明星”。当前,一个学习洪镇涛、推广洪镇涛教改成果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为此,本刊将分两期介绍洪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希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认真一读,借以描绘自己语文教学蓬勃发展的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10.
林健美 《陕西教育》2001,(11):36-36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一)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弥儿》)有个性才会产生教育的艺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窦桂梅是全国特级教师,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在其从事语文教学的三十余年里,一直深耕一线语文教学,对小学语文教材有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认识。窦桂梅老师在长期语文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以结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了其"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独特教材观。本文主要以窦桂梅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多个方面探究其践行的丰富而独特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2.
《成才之路》2011,(14):1-F0002
窦桂梅,女,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从1994年开始从事“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意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生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等专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是从教三十多年来,严华银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语文人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本源性问题。“语文是什么”,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思考;“语文教什么”,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探索;而“怎样教学语文”,则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怎样学语文,二是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三是怎样教语文。与众多语文教育大家一样,严华银从语文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强化说话能力的培养宿县地区农校胡明近年来我校从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改目标中,认识到中专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强化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课内与课外结合”、“说话和写作结合”、“语文教师和团委班主任配合”,多渠道、全方位为学...  相似文献   

15.
近年 ,我以“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 ,对语文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将它概括为 :一点、两线、三环、六步。一点 创新是重点教育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活动 ,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结构、方法的创新 ,是语文创新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语文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 :一、知识、文化的创新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创新和人的创新互为表里 ,相互为用。两线 语文训练线和人的发展线语文 ,叶老曾解释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我以为 ,它是一个言语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6.
曹琪 《考试周刊》2009,(46):39-40
实施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对创新人才的影响最早、最久、最深、最远。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前瞻性,重视该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建构,为创新教育培养预备队,为造就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基。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中心。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既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所在,也是适应高考考知识、更重考素质、考能力的改革要求的教改需要,更是培养和造就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开拓性实用型人才的社会呼唤。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突出“人文性”为语文课程基本特征的语文教改第三次浪潮的掀起,我国语文教育家日益认识到语文的人文价值并对此作了不少探究,随之“语感中心说”逐渐替代“知识中心说”而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主导思想。“知识中心说”认为学生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能力的转化。而语感中心说则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在于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中心说”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会把语文课上成工具训练课、政治课、美育课,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本位——语感的培养。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理论阻力是20世纪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知识中心说”。语文教学只有实现“知识中心说”向“语感中心说”的转轨,才能走出历史的迷雾,走向柳暗花明之所在。“语感中心说是语文教学的新路标。”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教学基金会、中国教育学会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会和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与学术报告会”于去年10月底在西安交通大学思源活动中心举行。会上作精品课展示和学术报告的语文教育专家有小学名师于永正、窦桂梅和中学名师商友敬、洪镇涛等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