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朗读中感悟语句的连 贯性培养语感要切实加强朗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连贯上下功夫。要求学生不但能读准生字词,还要能速辨标点符号,读出句读,形成语感,把书面符号转换为口头言语,要克服“唱读”和-字-顿的现象。要求学生读书时能合理调动感官参与,目视、口诵、耳闻、心思,边读边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甚至边读边欣赏自己的朗读。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表达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语感训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一、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所谓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有感情地读出来。要发出声音响亮地读,投入情感地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更要读得有感睛。  相似文献   

4.
杨熠 《湖南教育》2003,(8):42-42
古诗“四读”教学法就是要让‘读’贯于整修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把读、讲、想、练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是朗读。古诗朗读教学是以读为主体,融朗读技巧训练与语感体验于一炉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们要教学生用普通话。符合诗歌内容的语气和语调读古诗,要读得朗朗上口。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好韵脚字,进而读出韵味,另外,要指导学生运用语速徐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在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朗读声中,我们的学生如何真正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在反复的读书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是作为当前一线语文教师所要研究、探讨的,也正是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价值所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曾和谁赛跑过?你赢过别人了吗?你听说过有人和时间赛跑吗?人可以跑赢时间吗?你想和时间赛跑吗?你能跑赢时间吗?二、读好课文,形成语感1.老师范读课文(可配乐朗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了学生读书的难度,从某个角度讲,老师读得有多好,学生也可能读得有多好,并且老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语调,读课文五遍以上,读熟课文,读得琅琅上口,进而形成语感。)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表达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 一、多读少讲,力求准确流利 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的能力,必须重视读的训练.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得正确流畅,话才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宇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语感 ,简单地说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 ,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 ,一种顿悟 ,一种心理体验。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语感训练的要求。那么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一、加强朗读训练 ,读中感悟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 ,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 ,直到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战略性举措。一、诵读吟咏——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因此,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有“涵咏工夫兴味长”的名言,是说读书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方觉兴味无穷。诵读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周爱凤 《考试周刊》2012,(92):55-5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培养语感,需要让学生们反复地接触语言、朗读语言并品味语言。而语文就是要通过读来感受的。朗读,是培养学生们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要求,指导学生们读准字音、读出语调,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等。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这句话明确指出,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必须加强语感训练。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大多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就以读为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并辅之以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一、读读听听低年级的课文都注上了拼音,因此,学生一看到课文,就能正确地读出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由地多读课文,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感受,接着,再让学生听听,听老师范读,听课文的配乐录音等。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已感受到月亮弯弯的,船小小的,星星闪闪的.接着,老师再让小朋友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和老师深情的朗读,那梦幻船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太空世界,较深刻地领会了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体  相似文献   

14.
学语文靠语感,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而语感训练则主要靠读,特别是朗读。目前的阅读教学“耗时多,效果差”,许多教师忽略“读”。一堂课中;讲解提问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读得太少,甚至一点读的时间都没有。把重要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排斥在外,忽视语感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学语文靠语感,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而语感训练则主要靠读,特别是朗读.目前的阅读教学"耗时多,效果差",许多教师忽略"读".一堂课中,讲解提问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读得太少,甚至一点读的时间都没有.把重要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排斥在外,忽视语感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要让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语感(包括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和韵律感),而语感又是经过听和读的反复训练、熏染逐渐形成的。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语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得多了,就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就能够凭着自己良好的语感,将心中之"意"转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7.
五柳先生读书方式是不求甚解.他是追求精神的满足和情操的陶冶.初中语文教学却不能只让学生领会.应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文本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所以.高效阅读课堂要倡导咬文嚼字式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关键的句段.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训练学生语感。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句段品读把握。一、抓住文中关键句段。把握文章层次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四川教育》2004,(10):39-40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一个"读"字。只有读得好读得透才能感受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自古以来就有"声为至清者"一说。从而可见读的重要性。学生要想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要充分地研读,读出感知、读出语韵、读出情感。因为朗读的根本就是用嘹亮的声音将文字赋予一种表达艺术。所以,"读"是文本和语文教学的桥梁。"读"一直伴随在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想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