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主要是在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及特殊教育学校)范围内实行。教师定期流动按流动地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市、町、村之间的流动,二是跨县一级(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行政区域间的流动。前者所占比重很大。教师既可以在同级同类学校之间流动,如从小学流向小学、从高中流向高中等;也可以在公立基础教育各类学校之间流动,如从高中流向特殊教育学校,从初中流向小学等。各都道府县对流动的对象都有规定,以东京都为例,其《实施纲要》规定,流动的对象分为几种情况:1.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推行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近入学这一重大举措。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却引发了中小学生"择校"这一负面现象。为了解决"择校"问题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中国借鉴了国外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均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教师的"单向上位流动",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强制性的流动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容易滋生腐败风气,不利于教师安心工作;与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点相悖,教师的家庭等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要真正解决"择校问题",需要将重点高中的名额指标下放到各个初中,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薄弱学校,实行教育券制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楚楚 《教育》2010,(4):26-27
打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分配需要实行教师流动制。那么,教师对教师流动制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教师的工作随着流动的开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一些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对《教育》旬刊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流动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实施教师流动制的相关政策、主要程序和配套保障措施,并将其与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教师流动制的政策和实践进行比较后发现,虽然中日两国在流动框架、流动主体和流动期间的晋升管理基本一致,但由于两国的国情和历史政策不同,在流动范围、流动程序和配套保障措施要求上存在差异,而我国推行教师流动制的最大障碍是校际福利待遇和生源差异过大.这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流动制就多了一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在推行教师流动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流动不是目的,其实质在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楚楚 《教育》2010,(10)
打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分配需要实行教师流动制。那么,教师对教师流动制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教师的工作随着流动的开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一些耕耘在教育一线  相似文献   

6.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教师流动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入世”之后,教师将拥有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机会,在选择去留方面也将享有更大的自由。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流动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这使得管理教师流动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中日两国在教师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相当规范,并且富有成效。结合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分析探讨解决我国教师流动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教师的流动趋势“入世”客观上催化了中国的教师队伍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流动。总的趋势是:从教育系统内部流向外部,从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高学历…  相似文献   

7.
张雷 《山东教育科研》2010,(11):21-23,35
教师流动作为教育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有力形式,可以促进师资的合理配置,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但是目前山东省的教师流动呈现一种不合理的、单向上位的趋势,这对于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消极的影响。本文立足我省教师流动的现状,深层挖掘教师不合理流动的诱因,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教学的背景,教师的文化适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从深层次分析,教师流动制考验着教师的文化适应性。一方面,文化适应性决定着流动教师的有效教学,内在地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文化适应性决定着流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在地制约着流动教师“环境适应期”、“人际适应期”和“专业适应期”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教学的背景,教师的文化适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从深层次分析,教师流动制考验着教师的文化适应性。一方面,文化适应性决定着流动教师的有效教学,内在地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文化适应性决定着流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在地制约着流动教师环境适应期、人际适应期和专业适应期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来,江苏省制定出台的教师“流动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可以说,制定这项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教师的流动与调配.对久治未愈的“择校热”进行降温,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教师“流动制”对均衡教育资源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实行教师“流动制”能否遏制家长“择校热”?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职业学校领域,长期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教师盲目无序流动的现象,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教师定期流动制的一些做法,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加以运用,以实现职业教育教师流动的有序化和均衡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制度性变革,教师聘任制改革对教师的流动必然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聘任制改革对学术职业的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以期获得教师流动状况的总体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聘任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教师流动制的价值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家长择校问题和抑制教师职业倦怠,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然而,各项改革措施却是“雷声大而雨点小”,城乡教育差距非但没有被拉近,反而有愈拉愈大的趋势.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国江苏省仿效日本,出台教师流动制,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得超过6年.此后,包括湖北、安徽和重庆在内的众多省市也纷纷试点.  相似文献   

14.
合理化教师流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流动作为社会流动的一种,近年来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流动现象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教师流动并非都是坏事。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师流动,在合理的流动中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将教师流动引向合理应当成为当前思考的重要问题。合理运用国家的倾斜政策,改变教师培养模式,建立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促进教师流动走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那么教师便是促进该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推进力。但目前教师资源严重分布不均,阻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实现教育公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提出教师定期流动制,分析了该项制度在目前推行的局限性:教师待遇、区域经济文化差异、教师队伍管理模式等因素阻碍教师流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城乡间的教师流动与教育公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但在我国目前的城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着流动方向性明显、城镇教师流动不积极、流动过程中"人情"成分屡见不鲜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阻力。在教师流动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对我们具有引领作用。结合日本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提高教师工资、完善立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流动的良性发展,实现平衡教育资本,规范城乡教师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教师流动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教师流动政策缺乏对"人"的关怀,过分彰显教师的群体性,消解其类特性和个体性。教师流动制需要在人学视野下构建,以满足教师的个体需要,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师类主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是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之路。日本公立基础教育中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给我们带来了启迪。借鉴经验,建立起我国中小学教师三种互动模式:区域、城乡流动模式;毕业生流动模式;东西部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师流动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特别的经济改革的深入,教师流动似乎也掀起了一阵接一阵的浪潮。目前,教师流动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教师流动具有单向性,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生产力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从个人看,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 ,会计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企业会计核算通行的权责发生制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 ,理论界提出了现金流动制。从 7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 ,阐述了现金流动制替代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