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缅甸华侨黄礼胜寄归家乡妻儿一组银信的解读,可以探看二战后四邑侨乡重建时期一位普通缅甸华侨的心路历程。黄礼胜在银信中既表达出对战后缅甸社会时局动荡、华侨生存状况日益恶化的忧惧,又表达了对国内侨乡重建进程的密切关注、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侨乡研究成果,不仅涵盖了侨乡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各个研究领域,还充分借鉴和运用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侨批银信、侨乡建筑、侨刊乡讯、侨乡契约等重点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等对于侨乡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年轻一代由于受异地经济、民俗及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亲情感、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这对于侨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以侨乡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提高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认识,增强对侨务资源的培育和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吸引,事关侨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侨乡社会生活多层面的调查,本文着重从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子女教育、华侨归属感等方面分析侨乡青田在国际化进程中呈现的多元文化融合及文化冲突,即侨乡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及各种文化碰撞给华侨生活工作所带来的冲突和困惑,并从社会政府、华侨自身两方面探讨解决多元文化冲突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手抄本纪实文学作品《阳温暾小引,》儒家思想及伦理观念贯穿始终,实录了腾冲和顺侨乡华侨华人在国内国外的种种生活经历,是“侨字号”的教科书,艺术语言富于鲜明的民族风格。160多年来,广泛流传于华侨社会中,对侨乡历史文化、道德风貌、人性心理、风俗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今了解和研究侨史、侨情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华侨华人研究存在的认识误区,认为研究者过于依赖现成的理论模式和概念工具,未能真正把华侨华人作为研究主体,忽视了对华侨华人具体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的研究。指出应在历时性的视野下,动态考察华侨跨国生存的历史过程,审视华侨与侨乡的内在历史联系,揭示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同时倡导在未来的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继承以往的学术传统,系统收集海内外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建立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研究资料库,建构以人为本的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江门五邑地区的侨刊,登载了不少吸引五邑华侨“银信”业务的广告。“银信”是侨汇和家信的结合体,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之间物质与精神联系的重要载体。透过五邑侨刊中的银信广告,可以观察民国时期五邑乃至广府地区侨汇流通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华侨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福建福清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经济、人际资源对侨乡的影响日益凸显,开发华侨文化旅游,对侨乡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辐射作用.本文以福清市为例,在探讨侨乡资源的基础上,对福清华侨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对今后福清华侨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经济的提高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有关“台山第一侨乡”端芬镇的调查报告之一,主要介绍了解放前端芬华侨对侨乡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的传入对侨乡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社会效应——以闽南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有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华侨华人通过新式教育实践,充当了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对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作用。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可以形成一种特有的侨乡文化,促进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产生。捐资办学促进了华侨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为闽南社会的良性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外部氛围。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后,闽南人大量移居海外,他们辛苦劳作,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付回家乡,一代又一代的闽南华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由此产生了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联系勾通的侨批业。侨批成了华侨与侨眷重要的情感纽带,也造就了闽南侨乡独特的侨批文化。而这一文化又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本文拟以早期闽南水客为例,对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银信是晚清民国时期五邑及其周边地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之侨汇、书信的统称,它属于跨国民间文献,是广东侨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邑银信的构成包含核心要素与关联要素,除具有广东侨批的一般特征之外,五邑银信还独具特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精神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潮汕侨批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潮汕经济和人民生活起了重大的调节作用。潮汕侨批独特的形成原因,顽强发展的动力.与潮汕文化息息相关。折射出湖汕人的文化底蕴。本文从涉猎到一些批信的内容,分析"回头批"折射潮汕人强烈的家族观念;精密细致的分款程序。反映宗族性的经济调谐;寄予者与收受者奇妙的心理对应;一脉相承的文化心理积淀四方面.探索潮汕人的传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传承侨乡优秀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育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中国第一侨乡”的五邑大学,积极挖掘、传承包括爱国爱乡的“根”文化、扶贫助困的“义”文化、开放兼容的“桥”文化、天下大同的“和”文化、艰苦创业的“搏”文化等在内的侨乡文化精华,作为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用以构建先进文化育人体系,通过“系侨情、学侨史、知侨心、懂侨务、建侨乡”教育,使学生具有博爱、感恩、通达、兼容、和气、创新、务实等侨乡优秀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陈兰彬作为中国首任留学生监督和第一任驻美国公使,属清政府少数较早走向世界的官员之一.其出国感受和受美国社会文化浸染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变化,在晚清出洋官员中具有典型性.陈兰彬到美国后,一方面为美国发达的经济、现代化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赞叹,精彩之情深藏于日记和其他书信、报告之中;一方面又不适应美国的生活,甚觉无聊,尤其是面对自由、民主、发达的美国比专制、独裁、落后的清廷优越的客观现实,又不敢直抒己见,只能无可奈何地去维护清廷的封建主义.加之,陈兰彬生性谨慎、胆小,惧怕出事丢官,出洋的数年中始终在精彩与无奈的两难中煎熬.这看似个人的悲剧,其实是近代中国畸形社会变迁过程中两难选择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2013年侨批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期间,潮汕地区的侨批收集、收藏和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40年代我国有四部著作论及华侨汇款,到潮汕地区民间集邮爱好者收集侨批封;从潮汕地区的大学、潮学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到人大代表提议侨批申遗,并获成功,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印裔族群因其内部构成的精英性和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而备受关注。随着印度自由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强烈文化价值认同的推动下,他们向祖籍国输送的侨汇亦迅速增多,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逐渐占据了印度侨汇收入的首要地位,从而为印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人朱湘书信的结集《海外寄霓君》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他在海外求学生活的心路历程,具有多重思想内涵,它既是热情亲昵的情书,也是亲切琐细的家书,还是悲怆感伤的世情书。这些书信中灌注了作家个人极为浓烈而复杂的情感,出语异常坦率真诚。这使这部书信集成为现代作家书信史上极为独特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广西北部湾地区就是移民频繁出入的一个地区,国内移民、海外移民、归国移民(华侨)、还有携西方文化而来的传教士等纷纷活跃在其内外交通线上,从人口运动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支持着近代对外通道格局,从而使北部湾对外通道具有了经济与文化交往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