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于推进低成本减排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还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虽然已经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碳交易法来规范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使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造成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碳减排的法律监管机制缺失、碳商品的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健康发展.在当前中国碳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为中国启动全国性的碳减排交易市场以及日后实现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对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基于此出发点,本文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经验,希望在中外比较中,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们与《京都议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 年 2 月 16 日生效。这个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世界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制性决议给各国都提出了责任和义务,尽管中国在 10 年内没有具体的减排义务,但它的实施对中国既是压力也是机会。  相似文献   

3.
全球减排:方案剖析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比研究了人均排放权均等原则、Stern(2008)方案、Srensen(2008)方案、王铮等(2009)方案,研究发现:在人均排放权均等原则下,以1990年为历史排放起点是较为可行的方案,与之匹配需要建立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Stern(2008)方案虽能很好地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但是该方案以损失发展中国家较多利益为代价是不公平的;Srensen(2008)方案较Stern(2008)方案降低了对各国的经济冲击,但2100年各国均接近零排放,方案实施困难较大。目前国际减排方案制定的关键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必须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同时必须比发展中国家先行减排。王铮等(2009)的方案在保障全球气候变化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减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是一个相对较为公正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造成欧盟碳排放权总量过剩,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减排效率。TARCH-M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紧缩性的碳排放权管理制度缓解了宏观经济冲击的市场化碳减排方式负面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也从风险中性转向风险厌恶,但是欧盟在京都履约期缺乏弹性的碳配额供给政策使过剩的碳排放权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欧盟的经验提示中国应尽早建立碳配额供给弹性调节机制,发挥碳排放权价格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因素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激励,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消费排放权交易对个人、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排放权交易属于帕累托次优解,据此提出了一个将消费者纳入减排行动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6.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恢复律师制度以来,中国律师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律师相关制度也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中国法律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制约律师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执业地位低、权力受到限制、安全性低和经济责任过重等。另外,中国社会管理尚处于低水平阶段,律师执业存在执行难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律师执业环境,也影响中国法律建设进程和律师行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律师行业发展情况的研究,找出律师执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浩然  李玮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227-236
确定中国在现行目标和温升1.5℃目标约束下2030年的碳排放权减排量,基于6种分配原则建立地区碳排放权减排机制,并对比达到零和博弈数据包络分析(ZSG-DEA)有效时各省份的碳排放量与减排责任量,据此分析中国八大经济区之间呈现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平等原则、累计排放原则和经济指数原则的分配方案中,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负担了较多的碳减排压力;(2)考虑效率的综合原则、偏公平原则和偏有效原则下,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碳减排责任量增加较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3)加入碳排放强度因素的地区碳减排量分布和达到ZSG-DEA有效的地区碳排放量分布均呈现出集聚在沿海经济区的趋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碳减排实际状况和供给侧改革下碳权供给体系的考虑,提出我国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应重点关注三对均衡关系的处理,即供给与需求均衡、区域与行业均衡、公平与效率均衡。在此视角下设计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衡量省域未来不同的可能发展水平,建立基于区间投影的省域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模型。对具有典型代表的华北地区2020年碳排放初始权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分配结果与基于历史排放的配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研究结论:2020年华北地区的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山西省配置量最大,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地区配置最少,配置结果符合各省域的实际情;配置模型将促进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同时将更进一步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奠定科学合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保护环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事。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专门讨论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时而严寒酷热、时而干旱水灾、时而冰川崩裂,给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减少CO2、SO2的排放。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庄严承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有责任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后动员全国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0.
江彩斌  高清  周美伶  黄海辰 《大众科技》2011,(1):148-149,168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应对社会承担的义务。主动承担环境责任,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更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国家制定可行的法律政策,推出有效的措施,促使各个企业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主动进行绿色改造,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道路,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排污权交易经济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现实企业差异性与决策机制分析,构建了基于异质主体的区域排污权交易系统计算实验平台,并对排污权交易系统效率以及许可证价格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差异性对系统效率有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完全市场中,许可证价格可以收敛,但高于理论均衡价格;由于企业行为偏差使得许可证价格对其自身有阻滞效应,单纯价格导向不能使市场完全有效,而企业差异性可对不完全信息带来的效率损失有补偿效应.研究也表明了对排污权交易系统进行异质性分析与建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区域内碳汇与碳排放冲抵,实施碳交易,既是应对全球挑战、担当减排责任的远见卓识之举,又是适应经济迅速提升、降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行动之策。基于立足国情、探索新路的客观分析,我国实施区域碳交易的条件基本具备。以"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模式和实践,具有操作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通过虚拟交易步骤全面论证测试后,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待条件成熟和政策体系完善后,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为全国碳交易的推行提供范例。经过渐进实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刘宏笪  张济建  张茜 《资源科学》2021,43(4):652-668
碳中和目标下,基于供应链调整各国间的碳排放关系,明确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对于中国深化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引入生产与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并构建碳供应链测度分析模型。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首先,明确中国在碳供应链生产端的国内生产长度、国外生产长度,以及中国在碳供应链贸易端的碳出口、碳进口规模;其次,测算并总结中国、美国等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净出口与国内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上述国家碳泄漏与碳减排情况,从而剖析并刻画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最后,基于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供应链生产、贸易端的情况,总结得出各国碳供应链国内、国外情况,进一步探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碳排放责任与形象调整方向。结果表明:①中国国内生产长度呈现二、三、一产业梯次化衰减特征,国外生产长度明显趋短,且能源、电气等关键产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②中国年均碳出口、碳进口分别达880.375 MT、401.328 MT,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中国贡献了41.21%的碳净出口份额,美英日法则形成686.511 MT的碳泄漏缺口,中国以全球最大的碳净出口国家身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承担积极的碳排放责任;中美俄国内碳排放达到1000 MT以上,但中国碳减排率达3.79%,显著高于美国2.07%、俄罗斯-1.05%,中国以较高的碳利用率呈现碳减排形象;④中国国内、国外碳供应链均处于“野猪型”状态,碳供应链质量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国内碳供应链多以“水牛型”状态出现,萎缩的经济降低了生产能力与碳排放量;国外碳供应链中,发达国家多呈现“乌龟型”特征,碳减排乏力且碳排放责任推诿。因此,中国须针对生产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产业依赖,继续秉持大国碳减排责任、呈现积极的碳排放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冬冬  杨晶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04-1510
通过两阶段博弈模型构建,文章研究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的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分析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对污染物减排、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减排研发补贴与排污税政策搭配使用的效果。结论表明:首先,当排污权的市场交易价格小于某一阈值时,政府应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适当补贴;当交易价格等于或超过该阈值时,政府不提供补贴或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征税。其次,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政府选择合适的排污税与研发补贴搭配使用不仅能激活排污权交易市场,还能使得研发补贴政策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效果最优,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晗  孟佶贤 《资源科学》2022,44(9):1759-177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经济手段。为系统性探究碳市场的碳减排机制,本文聚焦于“两省五市”试点碳市场的政策差异性,利用2014—2020年市级数据,分别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视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就碳市场的激励机制而言,碳定价水平是影响碳市场碳减排效应的核心要素,碳市场的交易活动总体而言则没有显著影响;②然而,碳市场的交易活动对碳减排具有碳价格的门槛效应,当碳价达到一定水平后,碳价才会通过碳交易对碳减排发挥显著作用;③就碳市场的约束机制而言,约束性政策主要集中在碳市场的非交易环节,其中配额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显著,而监督、报告、核查政策(MRV)和惩罚政策尚未显现出对于碳减排的约束力。因此,为充分发挥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建议引导碳市场形成能够反应碳减排成本的碳定价水平、尽快建立碳市场的最低限价制度、采取相对严格的碳配额核定方法等约束性政策。  相似文献   

16.
吴伟光  祝雅璐  顾光同 《资源科学》2021,43(10):2119-2129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碳市场以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和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碳市场的有效性不仅对于能否实现减排目标、有效降低减排成本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处于政策设计、基础建设和模拟运行阶段,由于碳交易是人为创设的市场,配额分配、惩罚、可抵消等政策制度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碳交易历史数据,首先构造指标体系,对试点碳市场有效性进行测度;然后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估计了政策制度因素差异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我国统一碳市场政策制度、从而提高碳市场有效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①2014—2018年,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有效性峰值在一年之中二、三季度出现。各试点碳市场有效性相差较大,其中,湖北碳市场有效性最高,而天津、重庆碳市场有效性较低。②相较于需求状况而言,目前碳市场的供给状况对碳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更大。从需求角度来看,控排企业数量、惩罚力度对有效性的影响较大;从供给角度来看,配额总量的影响作用较大。③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对碳市场有效性影响明显,尤其是三产比重。④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对碳市场有效性具有正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目前应重点完善配额发放模式、惩罚机制和逐步增加控排企业数量,以提高碳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碳减排背景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断采取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等碳减排策略,以便达到追求经济发展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良好契合。本文以1990—2014年间世界上34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典型国家为例,在VAR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来探究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变革和以可再生能源占比、工业化率表征的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以便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减排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皆有促进碳减排作用,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结构调整主导,平均贡献度为22.71%;而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变革对碳排放的正负影响效果不一,工业化率绝大部分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除了OPEC国家皆具有明显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技术变革主导,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1.41%和25.60%。  相似文献   

18.
开放经济下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总体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界定各子区域的减排责任,并依此将总体减排目标公平地分摊到各子区域。在开放经济下,由于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差异,区域间贸易往来密切,使得商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出现分离,减排责任分摊方式存在争议。从受益公平和总体减排有效性出发,提出一种新的减排责任界定视角: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环境责任视角。基于该视角,建立了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模型。并对生产者环境责任视角、消费者环境责任视角和共同环境责任视角下的分摊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市场机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全局成本最低实现碳中和。因此,碳中和进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各类市场机制方面已经探索并积累经验超过10年,建立了碳市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即白色证书市场,本文中二者等同)、用能权市场等,同时电力系统也在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但各市场之间仍然存在制度的不完善和冲突,亟待对这些市场进行理顺,使其能够最大效应发挥协同作用。文章梳理并分析了现有市场机制的现状和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其中的冲突和交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尽快将用能权市场、节能量交易市场等进行合并,对绿证市场和碳市场进行统一,并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进程,令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减排效果。此外,随着市场机制、供应链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演变,对外合作的话语权变得尤为重要。文章进一步从厘清碳责任、加强碳中和对外合作和传播话语权出发,分析了生产端责任和消费端责任2种基本模式;同时,发现全球碳排放中,中国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排放更多集中在消费端。基于此,认为在全球碳责任划定问题上中国应当坚持采取“受益者付费”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排污权交易企业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市场化手段,在我国部分省市进行了试点实践,出现了企业参与度低、市场交易量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排污权交易政策作用的发挥。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排污权交易的企业参与现状,通过政府政策、市场机制、企业决策三个环节研究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提高企业参与度为目的,从完善政府职能,健全市场机制,提升企业能力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