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 《新闻前哨》2013,(10):75-76
讲述类栏目最初出现在央视的《焦点访谈》,其内容宽泛,问题尖锐,吸引了不少关注。后来,这种形式被报纸借鉴。诞生了情感讲述专栏。以湖北地区为例,《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这些专栏一办就是好多年.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福建省评选首届新闻名专栏,在全省选送的70多个候选专栏中,《湄洲日报》“新闻眼”脱颖而出,成为报刊类6个名专栏中的一个。报纸要提高质量,增强可读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好的专栏或专版。近几年,新闻界推出的不少专栏(专版)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晚报》的“今晚谈”,《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追踪”,等等,这些令人叫好的名专栏,使媒介的阅读率大大提高,成为媒体的“卖点”。  相似文献   

4.
秦殿杰 《今传媒》2005,(5):42-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下中央或省市传媒越来越重视新闻点评的工作了。各地媒体都建立了许多点评的栏目,如《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工人日报》的“圈点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的“及时评论”,都办得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专人负责,注重策划。  相似文献   

5.
李砾 《新闻记者》2006,(11):53-54
“点评式”新闻是指播音主持以解读报刊消息或DV短讯的方式播出新闻,譬如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特别关注》、广东卫视的《今日关注》等等。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青年记者》2007,(14):30-31
近年来,一个被统称为情感倾诉类的栏目先后登上了多家都市报的版面。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讲述”栏目,郑州的《大河报》开设了“都市倾诉”栏目,《东方今报》开设了“男左女右”栏目。该专栏一经出现,就备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青睐,阅读率较高,市场效益看好。短短几年,该专栏就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是报社的旗帜,是报纸引导舆论的灵魂。《兰山论语》是《甘肃日报》1995年初创办的一个新闻评论专栏,曾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甘肃省首届新闻名专栏。开栏至今,在通过言论加强和改进党报舆论引导力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兰山论语》的回顾分析,探讨时下专栏评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北日报在版面上改革的力度日趋加大,读者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该报所以能够赢得读者,除了其主打产品新闻外,其言论也是一个主要的亮点。特别是其群众性言论专栏《三楚放谈》和时评专栏《大家谈》,成了湖北日报招徕读者的“特色菜”。这两个专栏在2001年、2003年,分别被中国记协评选为“中国新闻名专栏”。这不仅为湖北日报,也为湖北新闻界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0.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民生新闻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热门话题,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始,民生新闻专栏大行其道,仅就省会石家庄而言,电视媒体就有《今日资讯》、《报告观众》、《都市印象》、《直播生活》等多档电视专栏;广播节目里,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的《百姓30分》是全国第一家广播民生新闻专栏,天津、河南等多家电台也陆续开设了类似栏目。地方台尤其是省级台把都把民生新闻作为落实“三贴近”、推进新闻改革的方向,民生新闻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刷新着收听率、收视率指标,成为地方台竞争的“新式武器”和创优、创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新民晚报》开办的《上海好心人》新闻专栏,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奖项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在说这个题目之前,有一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新闻。在一些人的眼里,社会新闻似乎是凶杀、色情的代名词,晚报、都市报才有它的容身之地,党报不屑为之,也不能为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近年来,许多综合性大报、日报,包括各级党报,也纷纷开设社会新闻专栏、专刊,有直接称为社会新闻版或专栏的,有称为《今日关注》(其中有大量社会新闻)的,不一而足。社会新闻已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令人注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体现在军报中,就是我们的报纸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战士。2001年3月,军报三版开辟专栏《战士视点》,专栏创办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这个专栏已得到基层官兵的认可,受到广大战士的喜爱,战士们形象地称它是军报给他们开设的“焦点访谈”。2003年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01期说,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媒界竞争异常激烈、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的今天,评论成为了众多媒体追求自家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评论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一张报纸、一家媒体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它的受众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为了获得适应本媒体的特色稿件。我们经常可以在众多的评论版或专栏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征稿。调查并研究这些征稿启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各家媒体的不同特色及追求。并看到我国新闻媒体的评论发展趋势。为此,笔调查了《解放日报》、《扬子晚报》、《南方都市报》、人民网、新华网等36家报纸和网站的时评征稿启事。  相似文献   

17.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18.
运用编辑力打造名专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湖北日报打造出多个名牌专栏,其中仅言论专栏就有《三楚放谈》和《大家谈》相继获得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这是报社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的荣誉。笔者作为这两个获奖专栏的责任编辑,在领导和专家指导下,这里侧重从编辑工作的角度,谈一谈运用编辑力创名牌专栏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贾大雷 《新闻传播》2005,(10):28-29
很长时间以来,党报的很多新闻评论专栏给人的感觉是脸谱化、说教式且缺少可读性,而且专栏内容感觉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失去了一个专栏应有的个性和特点。自2002年年初,笔者在哈尔日报新闻周刊“流行版”开办了《时尚走笔》专栏。专栏开办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尔街日报》是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华尔街日报》头版的第4栏出现的报道,通常称为“中栏报道”(Middle Column),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专栏。《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介绍该专栏时称:“讲述商界奇闻轶事,文笔诙谐幽默”,并且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中文名称:非常之道。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析《华尔街日报》这一专栏的报道手法以及当代美国报纸新闻写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