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家的电话号码是7980483。”一次家长会结束前.我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家长。叮铃铃……一天晚上,我家的电话铃响了,“喂,是孙老师吗?我女儿杨文苑发高烧,生病了,要请假两天。”“噢,好的。就让她在家里安心养病吧!”然后,我和家长互道再见。叮铃铃……星期天中饭后,电  相似文献   

2.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不等老师说下课,我拿着数学大本,像出膛的子弹"嗖"地一声冲出了教室。为什么我蹿得这么快呢,答案是我正在上每天的必修课——改错!镜头一:教学楼里狂奔的小孩"报告——""请进——"里面传出杨老师的声音,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门,诚惶诚恐地把大本放在杨老师面前。杨老师连头都没抬,一看笔迹就说:"是‘天天错’又来了吧。"看着杨老师手中的红笔圈圈点点,我不禁望了望那不知被红笔  相似文献   

3.
快乐加油站     
并吞六国史老师是夜校临时请来代课的,教历史。他有个毛病,嘴特别馋。有一回上课,一个学生带来一块样式新奇的月饼,放在桌子上,准备当晚饭。史老师看见了,顿时垂涎欲滴,他说道:“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中国历史的演变。”说完,他请那个学生把月饼借给他做演示。史老师拿着月饼,掏出一把小  相似文献   

4.
李健 《早期教育》2006,(10):23-23
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小班了。中秋节快到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我们家长帮助孩子认知月饼的形状和月饼馅儿的种类。我们接到这个“任务”后,当晚就拿出彩笔,和孩子一起,在纸上画出了月饼的不同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扇形等;画出了苹果、  相似文献   

5.
上周星期六上午,叮铃铃,叮铃铃!"唉,又要上作文课了!"我叹了口气,然后很不情愿地走进了教室。讲台上站着一位新来的男老师。这位男老师看见吃惊的我们,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我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作文课,我姓杨,大家就叫我杨老师吧!  相似文献   

6.
张骏 《科学课》2009,(11):59-59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班长邹光辉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拿出手中的小珠子说:“这个珠子放在水里会越来越大,还会生小珠子,它有生命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做的?”显然他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班长邹光辉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拿出手中的小珠子说:“这个珠子放在水里会越来越大,还会生小珠子,它有生命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做的?”显然他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鸿沂 《家长》2014,(11):7-9
正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饭馆,参加公婆组织的家庭聚会。当大家看到儿子盼盼胸前佩戴的团徽时,纷纷夸我教子有方,培养出这么有出息、让人省心的孩子。我听后不禁苦笑,我家盼盼除了学习让我省心之外,生活上可是一点儿都不让我省心,特别是在吃饭方面。这不,我正想着,盼盼的姑父给了他一块好利来月饼。盼盼接了过来,眉开眼笑地说:"太好了,我最爱吃莲蓉馅儿的。"他边说边用手把月饼的面皮抠下来,对掉了一地渣儿视而不见,把月饼馅儿一口吞  相似文献   

9.
正上课铃刚响,科学课杨老师走进教室,合上门,转过身,一只手里拿着教案夹,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茶叶罐。杨老师走上讲台,把茶叶罐和教案夹放在讲桌上,打开茶叶罐,轻轻地捏出茶——不,不是茶叶。我往前挪了挪凳子,伸长脖子一看,啊?鸡蛋壳?半个鸡蛋壳?杨老师拿鸡蛋壳做什么?只听杨老师说:"今天我们通过这几个鸡蛋壳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我好奇地看着杨老师举起半个鸡蛋壳,口朝下,并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自然课上,杨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关于“电”的实验。杨老师先让我们拿出一张白纸,然后把这张完整的白纸撕(sī)成许多小纸片,平放在课桌上。“小纸片怎么会和电有关呢?”我心里正想着,杨老师又让我们用双手互相搓(cuō),直到手发热为止。我听了,就立刻搓起手来,一边搓一边想:杨老师可真怪,天又不冷,干嘛要我们搓手呢?等到我们把手都搓得很热了,杨老师让我们把手放在纸片的上方,看看有什么事情发生。我连忙把搓得发热的手放到纸片的上方,慢慢地向下移,突然,桌上的纸片往上一跳,一下子就贴到我的掌心上了。“呀,真奇怪!”…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校级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的课题一样,教学方法却大相径庭: A老师: 出示秋游情境:把1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如何使两个人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后,教师讲解: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那么1个学生分得的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提问: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学生,其中1个学生分得的月饼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接着提问:3个学生分得的块数占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同桌交流后汇报)  相似文献   

12.
手表     
杨老师丢了一块手表。放学后,杨老师取下手表放在办公桌上,然后去食堂打饭。打完饭回来,杨老师看见她的学生石小强从她房里出来。见了杨老师,石小强一脸惊惶。杨老师问:“小强,找我有事吗?”石小强的脸憋得通红:“没,没事,我交作业本。”杨老师吃完饭,改了几本作业,想看看到了几点了。可是四处都找不到那块手表了。是谁拿了呢?杨老师七想八想,就想到了小强。可是当杨老师问小强见到她的手表没有时,小强一口咬定说没看到。杨老师拿他没有一点办法。过了些日子,石小强与同学打架,用石头把同学的头打出血了。杨老师决定晚上到…  相似文献   

13.
A“ 叮铃铃……”伴随着刺耳的铃声,老师把剩下的半截粉笔扔进盒子。还没有等班长喊“起立”,大家便一窝蜂地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4.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用两个半只的鸡蛋壳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想:两个半只的鸡蛋壳能做什么呢?只见老师拿着两个半只的鸡蛋壳,一只口朝上,一只口朝下,放在讲台上。老师右手拿着一支削尖的铅笔,先对准那只口朝上的鸡蛋壳,让笔尖垂直地坠落下去,一次,二次,三次,鸡蛋壳被戳了三次,就碎了。接着,老师又将笔尖对准那只口朝下的鸡蛋壳,用同样的方法去戳,一次、二次、三次……一直戳了十几次,鸡蛋壳也没有碎。同学们都很奇怪,老师问:“…  相似文献   

15.
课前十分钟     
“叮铃铃……”的铃声打了两遍了,只见班主任老师脸煞白,神色慌张。飞快的朝教室奔来,同学们都坐立不安。都想早点知道老师今天有什么交代。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校级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的课题一样,教学方法却大相径庭:A老师:出示秋游情境:把1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如何使两个人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后,教师讲解: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  相似文献   

17.
悠静的教室     
“叮铃铃,叮铃铃……”急促的上课铃响了。我伴着铃声,兴步向高三(1)班教室走去,耳边回荡着校长的话: “李老师,由于陈老师昨天赴县教育局出席先进教师表彰会去了,高三(1)班纪律好,成绩也很好,再说……学生也不会欺侮新老师。这两天,你就代他上几节数学课。”快要到教室门口时,我的心情恰似刚入学的孩子一样,感到兴奋、激动。尽管秋高气爽。我还是把领间的钮扣系得整整齐齐。显得严肃、庄  相似文献   

18.
春节期间,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次包饺子。除夕夜,爸爸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馅儿,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看到他们包的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我觉得挺好玩,不由得也拿起一张皮儿,准备包一个。我先用左手托着皮,右手再夹上满满一筷子馅儿,放在皮儿中央,然后把饺子皮的两端往中间一合,使劲一捏,馅儿却像小虫一样从饺子皮侧面溜了出来。我把馅儿堵住,皮儿却不依,仍“张着大嘴”把馅往外吐。弄了半天,皮儿不合“嘴”,我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屁股摊在沙发上。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走过来对我说:“天娇,是不是泄气了?”我点了点头。“来,…  相似文献   

19.
点滴的感动     
我们四(1)班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班集体,每天令人感动的事儿都在不断上演。“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了起来。“孩子们我要去开个会,大家放学!请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吧,回来我可要检查的哦!”杨老师边收拾书本边说。卫生委员任文旭立刻站了起来领命:“是,长官!”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把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片断一:分饼导入师:中秋节同学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师:吴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的学问可大呢。老师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老师有4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师:老师有这样的2个月饼,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