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仁者寿”是《论语·雍也》篇中孔子的一个著名养生观点。全句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该句原意并非专由养生而  相似文献   

2.
<正> (一) 养生,按《辞源》的解释,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摄养身心的方法很多,《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晋人张湛在《养生要集》中总结的“养生  相似文献   

3.
健康长寿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特别是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更多的人都在探寻各种各样的健身养生秘籍。其实真正的养生之道,贵在养德。孔子所说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就是告诉人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健康快乐,是长寿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这就道明了“善”、“乐”与“健康”之间的必然联系。养德乃养生之根本,行善用以养德,养德以求快乐,快乐方能得健康。  相似文献   

5.
性理养生     
《武当》2007,(2):I0002-I0002
引言 自资深养生学者哲龙先生2003年推出“性理养生”以来,在炼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养生革命。“性理养生”以其卓尔不凡的功效受到了《婚姻与健康》、《健康生活》、《爱情与伴侣》、《婚姻与家庭》、《现代养生》,《武当》,《武魂》、《养生》,《拳击与格斗》、《少林与太极》等十几家杂志数以万计读者的热烈追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学练“性理养生”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6.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著名的养生“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对后人产生重大影响。而载于《论语·雍也》中的“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十二个字,是孔子养生学说的精髓所在,其影响更加深远,一直流传到现在。此语其意思是说:聪明的人爱动,仁厚的人爱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厚的人长寿。动、静、乐、寿是聪明、仁厚之人养生的四大特征。如果用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7.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8.
朝万全《养生四要》中云:“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清代《老老恒言》则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  相似文献   

9.
陈禾塬 《武当》2006,(1):57-57
十堰市武当养生研究会刚刚成立便在武当山下喜获武林至宝——《练手余功》、《采气图》、《五行延寿桩》、《八十一难经》等一批珍贵资料。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武当道医药书”、“古乐谱”、《均州志》、《左传》、《西厢记》、《旧唐书》,等等。  相似文献   

10.
“养生”在我国古代又称为“摄生”,所谓“摄”,即有“保养”之意。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善摄生者”的论述。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也叫做“养生术”。或曰“养生之道”。 关于我国养生活动的最早记载,应当首推古老的甲骨文。在现存的甲骨文中已发现有许多关于调理生活,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记载。至于我国养生术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创白黄岐”,相传广成子曾把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古老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养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养生重在预防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基本观点,并从饮食、精神、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防病延年:《黄帝内经》很早就确立了预防为主的养生观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包含了未病先防和已病早治防变的积极思想。实际上,《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了这种防病延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养生三记》出版快两年了,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读者近距离接触,有时到店里,顾客指着我说:“你是杨老师吧?我看过你的书。”或者问店员:“是不是《养生三记》作者?”然后就十分热情地上来交谈,求教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在和读者的交往中,我感到,许多人对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这些现象感到忧虑,担心自已得了大病看不起,因此在观念上,从注重治疗转变为注重养护,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相似文献   

13.
诗红 《健身科学》2009,(3):37-37
《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说的就是春季最适合梳头养生。  相似文献   

14.
张丽敏(河北邯郸):好书启发无龄养生今年过年的时候,从北京回来的小女儿送给我一本书,是庄淑旗写的《无龄的养生智慧》。女儿说:“妈,我觉得您应该和庄博士好好学学,对自己好一些,活得快乐一些。我觉得您很有潜力成为一个健康生活家。”当时,我“骂”女儿是个没规矩的丫头,居然拿老妈开玩笑,可是等到过完年儿子和女儿都回了北京,我拿起书仔细翻看,居然就再也放不下了。  相似文献   

15.
孟庆联 《武当》2004,(12):52-52
什么叫养生?简单地说,就是保养身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庄子》中的《养生主》篇,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庖丁解牛”。庖丁是一名厨师,他的宰牛刀用了19年,还同新磨砺的刀一样锋利,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用刀得当,保护了刀刃。文惠君知道了这些情况,感慨地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讲的“养生”,是指保养刀刃。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刀刃保养得当可以使用长久,身体保养得当不也可以长寿吗?所以后世就把对身体的保养称为养生。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三)品性好的人能健康长寿要想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精神因素,就应具备以下几条利于产生健康因素的条件。1.仁慈的人长寿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首先阐述了"仁者寿"的观点。《内经》认为,那些能长寿之  相似文献   

17.
《周易》虽然是古代的一部占卜之书,但就包含的内容来看,其中已涉及古代战争、祭祀、婚姻、生产等等的一些状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周易》一书与古代养生与气功也有一定的联系。 以下仅试就《周易》艮卦与古代气功之关系作一评述。 《周易》的艮卦是艮下艮上,两艮相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读者近距离接触。有时到店里。顾客指着我说:“你是杨老师吧?我看过你的书。”或者问店员:“是不是《养生三记》作者?”然后就十分热情地上来交谈。求教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在和读者的交往中。我感到,许多人对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这些现象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本文是高一年级教材的体育理论,其较系统地讲了养生的第一要素——动养之道。课文内容包括中华古训《养生莫善于习动》和养生漫话《清代寿翁的“养生工程”》两个部分。是对中学阶段所讲授的关于通过“动其体”强身健心的一系列观点的总结和深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唐代伟大医药学家,享年101岁。他知识渊博,医术精湛,通晓养生,古代医学界的寿星。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对房事养生多有研究。特别是《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是古代专论房事养生的重要文献。概括该篇所述,可以看出孙氏的房事养生经验非常丰富而科学。其一,孙氏认为房事是一门科学,是“道”,是“法”,是“术”:“少年极须慎之”,“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如果未满四十而不懂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借力行房,不及半年,精髓枯竭,推向死近”;人过四十,体力已衰,仍贪欲如少年,务于淫佚,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