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662—1796年的134年间,我国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如果联系世界历史,应该看到“康乾盛世”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回光返照时期,这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17、18世纪,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而康熙、雍正、乾隆做了哪些事情?这是我们评价所谓的“康乾盛世”必须了解的。  相似文献   

2.
法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康乾盛世的扛鼎杠杆》评介张成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明清两朝,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逐渐增长,封建社会已经逐渐走向它的末路。但在清康、乾两代之际,却出现了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康乾盛世”。原因何在?首都师...  相似文献   

3.
“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史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康熙大帝…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这使得中国在某些阶段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盛世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我国古代的盛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  相似文献   

5.
北京颐和园     
《甘肃教育》2009,(22):F0004-F0004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  相似文献   

6.
康乾盛世的吏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鼎盛时期。然而 ,在“盛世”的表象下 ,吏治腐败却十分惊人。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1662—1796年的134年间,我国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如果联系世界历史.应该看到“康乾盛世”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回光返照时期,这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鼎盛时期。然而,在“盛世”的表象下,史治腐败却十分人。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西汉文景盛世、唐贞观一开元盛世、明永宣盛世和清康乾盛世四大盛世。它们的出现具有“从大乱到大治”、“大力发展经济”、“注重安民、富民”、“发展文化、重视人才”、“重反贪倡廉”、“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等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康乾盛世",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所谓"盛世",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康乾盛世",不仅是清代的而且还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时期。地处塞外避暑山庄,它与"康乾盛世"举步相随入列清史、携手并肩同登高峰,最后同步走向下坡路。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前期,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北宋以前长期被视为国家统治中心地之一的淮河流域却在"盛世"之下加速衰败。伴随区域社会生态的衰败,作为男权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其生存状态也不断恶化。当长期作为淮河流域农家理想经济结构的"男耕女织"模式开始蜕变为仅有"男耕"而无"女织"的残缺型生产模式时,女耕化与逃荒成为淮河流域大多数女性新的生活"选择"。同时,随着曾经淳厚、淳朴的民风异变为暴戾、狠斗之风时,淮河流域女性频遭男性的各种暴力侵害与摧残,甚至出现了女性群体的暴力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乾隆晚期,清朝从康乾盛世的繁华中衰败下来,整个社会朝政失措,纲常大坏。纪昀担心"积百年冤愤之气,而发之一朝",希望通过神道设教,依托自己的鬼神思想,宣传儒家传统之礼,以修整日渐腐化的社会,恢复和谐、稳定、平衡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从古诗看“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帝制之下的“盛世”,决不是平民百姓的天堂。就拿“康乾盛世”来说吧,从“千古一帝”康熙到“十全老人”乾隆,前后130余年间,兵灾荒年不断,贪官污吏横行,加上种族歧视,贫苦百姓常年挣扎在死亡线上。从现存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约略可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4.
试论贾母     
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虽然还是封建社会,但已经有了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同时,由于各种矛盾的发展、激化,统治阶级内部刀光剑影,危机四伏。其时,社会表面尽管维持着“康乾盛世”的局面,骨子里早已溃烂不堪,整个封建制度面临着腐朽崩溃的历史边缘。《红楼梦》的产生和它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封建世族的衰败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十八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5.
郭季 《老年教育》2011,(2):15-17
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16.
官场作风好坏,关系到政权的总体素质、社会整体风气及国家兴衰。清初百余年所以相对兴盛,被称为“盛世”,是几朝统治者接受明亡的教训,注意整顿仕风,为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雍正朝在此方面尤其突出,完成了对康乾两朝承先启后的作用,正如魏源《圣武记》中所言:“盛世”出现,是“圣祖垦之,世宗碍之,高宗获之”。  相似文献   

17.
李国文 《学习之友》2010,(10):54-55
乾隆死后41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这是那些“盛世”论者最为忌讳的一个提示。 大家知道乾隆之死,也知道鸦片战争,但大家并不在意这两者之间,只相隔了仅仅41年。按“盛世”论者的误导,好像乾隆以后,又过了好久好久“盛世”,大清王朝才衰败的。其实不然,半个世纪都不到,英国军舰就开到了大沽口。也就是说,乾隆朝既是浮夸起来的盛世结局,也是终于败落的衰世开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怪圈”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局面大多出现于一个朝代的初期或前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②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有着良好的个人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贞观之治【概念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这常被誉为“∨∨之治”、“∨∨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其中的“贞观之治”尤为后世所称道。“贞观之治”发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它出现的原因在于:①唐太宗注意以隋亡为训,正确认识君和民是舟与水的关系。②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任使。③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贞观之治”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①劝农务本,发展生产。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非常重要的时代。近年来,以清代史事,尤其是以清代三位杰出君主康熙、雍正、乾隆的活动为背景的故事、小说、影视、戏剧也频繁地和广大群众见面,清代历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人民群众关注和议论的热点。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钱宗范教授研究清史的力作《康乾盛世三皇帝》一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笔者读完这部45万字的学术著作后,深为钱教授在这部历史著作中关于清代康乾盛世和康、雍、乾三皇帝的崭新精辟的学术创见,求实公允的分析结论,生动通俗引人入胜的语言文字,严整科学的体例结构所倾倒。正如该书责编、广西出版总社阮同编审和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郑妙昌编审在给该书写的内容提要中所说:“全书史论结合、资料翔实、文笔流畅,是一部系统研究康乾盛世的学术力作。”笔者研读钱教授的学术专著,心灵得到启迪,智慧得到发展,故不揣浅陋,对《康乾盛世三皇帝》一书的内容和学术价值作一粗浅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