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宗日 《语文知识》2000,(10):72-73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25题,有这样的题目: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参考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大都有“儒道合一”的特点,“达时则儒,穷时则道”成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政治命运的真实写照,苏轼也不例外。作为儒家文化所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苏轼同样逃不脱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兼善天下”同样是他无可逃避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苏轼一生深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既与这三家思想密切相关,但又并非是三家思想简单的中和。在苏轼撰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十分重要的论述:……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惜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栾城集》卷二二)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到,对于儒、佛、道诸家思想,苏轼根本不存在把它们互相对立互为设防的意识,他是将各家理论参照融合。对《庄子》的领略,是通过《中庸论》来阐发;感悟佛教的实相说,则可参之以孔、老。他不像柳宗元那样运用儒学的标尺对佛理一一衡量来表明自己崇佛的合理性,不像欧阳修那样冷静地审视老庄思想之短长以决定取舍。他首先在观念上抹去了三者界线。他说,“江河虽殊,其至则同。”这种认为儒、佛、道三家思想有“相反而相为用”的论述,使得他解读出的结论是:儒、佛、道思想都揭示了万物存在的本质,尽管各家表述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实都叠合在同一认识轨迹之上,关键问题是接受主体如何去准确把握这三家的理论特质。苏轼自幼受到齐家治国,兼济天下的儒家进取精神的濡染,这也是他...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文学大家。他一生饱经坎坷,备受折磨,是唐宋文人中人生经历最为曲折复杂的一个。苏轼的思想一般认为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大杂烩,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同样的吸引力,都对他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他钦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认为“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但又酷爱陶潜,追求老庄的隐逸生活,特别是在处于逆境之时,他又更多地表现出佛道两家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洒脱态度。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学界以儒、释、道阐释苏轼先进思想的做法, 提出了异议。论文从苏轼作为“社会结合的主人”的论点出发, 强调了他的个性主体论的关键作用, 及形成他“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同时, 论述了苏轼以其个性需要和“实用”价值的选择性, 汲取了儒、释、道和百家思想的精华, 并对之实行了超越, 通过集构、解构和建构过程, 从而综合交叉、融会贯通、革新提高, 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自由自适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苏轼的思想中,儒佛道三家思想并存,并已深度融合。这三种思想随当时的情势不同,或消或长。在苏轼顺利的时候,儒家经世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当他处于不利境地时,佛道思想就成了他保护自己的精神屏障。前后《赤壁赋》中所体现出来的达观,正是佛道思想在当时处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他身上,儒、释、道三家思想很好地交融统一,进则儒教先行,退则投身佛老.学界对苏轼的禅佛交游极其诗文研究众多,但鲜少论及苏轼出川之前的少年时期禅佛因缘.本文从蜀地地域禅佛因缘与苏轼家庭禅佛因缘入手,试析述苏轼少年时期的禅佛因缘,以期通过了解苏轼与佛教结缘更好地对他的哲学观和文艺观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翟玉肖 《文教资料》2007,(25):50-51
苏轼是一位具有丰富、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文化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并加以有机组合与融会,他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虽仕途坎坷仍持志不改,又由于浸染佛、道的思想而达成外儒内道的和谐,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思想,有的论者认为其显著特点是“杂”,是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合;有的论者提出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起来,等等。而到底对苏轼的思想怎样认识,一直存在着大同而又各异的看法。这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对道家思想在苏轼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一生屡遭贬谪,尤其是“乌台诗案”促成了他思想的成熟,塑造了他的文化人格。他的文化人格精神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最终达到了即此即彼的“自然”人生观,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朱熹说:“渊明所说者庄、老。”(《朱子语类》)梁启超说:“他虽生长在玄学佛学的氛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却都在儒学。”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思想最为复杂的文学家。其思想中儒、佛、道兼容的倾向尤为突出。而这些思想又比较集中、鲜明地体现在他以“赤壁”为题材的一组诗文中。  相似文献   

14.
苏轼作为书法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思想深受儒、道、释三家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道家思想出发,阐述其对苏轼的书法创作心态及具体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对创作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和“无意,”而在具体创作上则表现为苏轼独特的执笔方式和“无法”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代文豪苏轼,以他清俊的才华和旷达的情怀,卓然独立于北宋的文坛和政坛.不仅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上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和诗文革新运动的丰硕成果,而且在政治品格政治操守上也为后世树立了大家风范.为历代的文人学士和志士仁人所仰慕.苏轼思想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旷达”.这具体表现为“外儒内道”的处世态度.即在政治上,他主要取儒家经时济世的入世态度:以国计民生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刚正不阿,独立不依,激流勇进,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而在人生态度上,则主要取佛道超然物外的虚无态度:随遇而安,随缘自适.这种外儒内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对他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苏轼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之后自我舍取的结果.我以为,这种舍取是积极的,成功的.它不仅成为苏轼在北宋中叶激烈的竞争和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也应该是他在文学上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苏轼富有魅力的完整人生是由他独特的人生态度、艺术学术成就、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而成的。受儒、释、道三种思想的熏陶与浸润,他审美地观照人生和世界,赋予普遍的东西以更高的意义;幽默地化解困顿与挫折,显示了积极人世、超越世俗、随缘旷放的生存智慧。他以佛家为安身之法;以儒家为治世之具;以道家为修身之术,聪明地将儒、释、道三者沟通起来,值得后人回眸钦佩,感叹深思。  相似文献   

17.
苏轼少年得志,然而“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前赤壁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近四年之时,这篇散文赋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能使我们体会到他四年来的心灵解脱的过程,找到其人生中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寻求心灵超越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酒     
苏轼饮酒,与他儒、释、道等复杂的思想影响和坎坷的命运密切相关,他借酒来显示自己的人格力量、人生方式、艺术方式和生命哲学,研究中国的酒文学、酒文化均不能忽视苏轼。  相似文献   

19.
先秦学者无不谈“内圣外王之道”。而对“内圣外王之道”阐发得最为详尽的要数儒、道、墨三家。“内圣外王”既是三家的人格理想,也是三家的社会政治思想。三者都是以远古圣王修已治人之道为原型的。共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使三家“内圣外王”学说有其相同相通之处。而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生存区域与对时代的不同感受,又使三家“内圣外王”学说存在着质的区别。三者之间的异同主要表现在“内圣外王”的原型、“内圣”之道和“外王”之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认为“苏轼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杂’。……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大杂烩。”其他文学史书及近年来的许多文章论著均重复这一观点。其实,如果我们从微观角度深入一些,“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鲁迅《题未定草》),就会发现苏轼思想并非是“杂烩”一锅,而是有变化的。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