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看过电影《非常大总统》吧。其中有这么个镜头:共产党人李大钊赠给孙中山先生一张条幅,题词“铁肩担道义”。历史上有无此事不敢断言,但李大钊同志原在北京办《晨钟报》时,确实在所辟“警钟”栏中写过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在德才兼备、交道结合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其实,此联也并非李大钊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自1915年,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等职。著有《李大钊选集》。他奋发有为,治学严谨,对于怎样读书,他有着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活跃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北京《晨钟报》是当时京城民众舆论的一块重要阵地。它的“时评”栏目张扬一种积极的民族、民主意识,并以此考量社会新近发生的重大政治性事件。栏目的文章具有明确的政治指向;引经据典、鞭辟入里的评论使得该栏目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透视《晨钟报》“时评”栏文章的创作能够在钩沉历史的基础上再现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报人的办刊风格、社会责任以及强烈的新政治渴求。  相似文献   

4.
《晨报》原名《晨钟报》,《晨钟报》创刊于1916年8月15日,1928年6月6日停刊,前后共存在近十二年,这在当时的报纸中算是生命力较强的一种。由梁启超、汤化龙、蒲殿俊等进步党人主办,随后成为研究系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无题》一诗中曾有这样的句子:“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就酷似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惊雷。 早在一九一六年八月,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词《(晨钟)之使命》中曾说:“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题,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上,起而  相似文献   

6.
《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著名时政报刊,身为创始人和主要撰稿者,李大钊在这一刊物上发表了诸多文章,其中就包括了他对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作为李大钊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思想而言,其经历了一个探索、扬弃和修正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从《每周评论》的相关内容中可管窥李大钊在这一过程的初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法律和经济。在那里,他接触到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也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16年回国后,先后担任《新青年》、《少年周报》、《每周评论》及《晨钟报》的编辑。191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有机会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原著和大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自己的写作。1920年任北大教授,曾在史学、经济、法律等系,以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院校讲授“唯物史观研究”、“女权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和“图书馆学”等课程。同年,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遇害。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上编)》(以下称《大纲》)修订稿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目中,讲到:“党的‘四大’的决议和‘四大’前后邓中夏、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毛泽东、蔡和森等先后发表的文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力。对于这段话所涉及的历史情况,《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发表的《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之史的考察》一文,作了详细的说明。应当看到,在《大纲》修订稿和上述文  相似文献   

9.
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之史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上编)》修订稿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目讲到:“党的‘四大’的决议和‘四大’前后邓中夏、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毛泽东、蔡和森等先后发表的文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本文就这段话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0.
留学日本,对于李大钊思想的发展和学业的造就有着重大作用,在李大钊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诚如1927年4月他在《狱中自述》中所说:“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李大钊在遇难的第三天,《晨报》上发表悼念的文章,把东渡日本称为他“立世之始”.留学日本在李大钊一生中  相似文献   

11.
1988年8月间,《中国教育报》登载了有关一些地方中小学生流失严重的报道,以及国家教委强调要刹住学生辍学风的通知。《人民教育》1988年第9期发表了《制止中小学生流失》的评论员文章。最近,劳动部负责人又发表了严禁招用童工的谈话。年前在北京,《人民教育》记者来谈起这件事,要我谈一点感想。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过,但觉得它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辽宁教育》报辺省教育局召开重点中小学会议一九七八年第五期《辽宁教育》报辺:辽宁省教育局在凤城县召开了重点中小学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共一百四十四人。这一期《辽宁教育》发表了题为《把重点中小学尽快搞上去》的评论员文章,同时组织了“重点中小学经验介绍”专栏,发表了沈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2011,(11):F0003-F0003
2011年10月28日上午,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负责人带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专题展览,驱车200余公里,赶赴塞外山城张家口出席“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向张家口宝丰街小学赠送《李大钊专题展》仪式”。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的革命高潮,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国内外开展了反对清政府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活动,各种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涌现出来。1903年后有《汉声》《江苏》《浙江潮》和《苏报》等报刊先启出版,革命知识分子在这些报刊上发表鼓吹革命的文章。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有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和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与李大钊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揭露帝国主义假平等真霸权的欺骗性 ;谴责北洋政府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压迫人民的罪恶行径。从中可以看到陈独秀在这一时期思想演变的轨迹 ,即开始由激进的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6.
邓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20-23,82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最早的思考者也是李大钊。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和北方地区建党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培养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英才。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早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后发起成立觉悟社,参加领导了天津的“五四”爱国反帝运动。1921年,周恩来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这期间,周恩来与天津《益世报》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在《盖世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而且,在赴法勤工俭学时,还被该报聘为特约记者。周在旅欧期间,为《盖世报》发回大量报道。从周恩来在《益世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风范和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天津《盖世报》(日报)创刊于。1915年10月10日,创办者为天主教神甫雷鸣远(比籍)。雷鸣远原为巴黎修道院修士,190…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必读》2011,(7):8-9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人:李大钊。李大钊于1918。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者,李大钊的研究兴趣甚广,成果亦不少,尤以历史学为最。以往,有一些文章评述过李大钊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写得都很好。最近,我又重读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觉得书中有些观点,并未引起后人注意。本文拟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什么是历史?这是《史学要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李大钊认为,不能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纪  相似文献   

20.
仅就2008、2009年连续两年京津沪渝四市和鲁粤苏浙四个省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上基础教育方面的文章作一比较分析。从2008~2009年连续两年八省市的作者在《人民教育》发表的文章来看,天津市的文章偏少。与前些年相比,近两年天津市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基础教育方面的文章明显增多,与天津市启动的"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有关。目前影响部分人员发表文章的原因主要是:主观上不善于总结和宣传,客观上受单位制度的制约,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