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课题利用CANON——16mm高速摄影机,KISTER三维测力台等仪器,对10名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短程、全程助跑三级跳远跨步跳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了运动员跨步跳踏跳的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明明 《新体育》2023,(2):28-30
三级跳远考察了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和下肢爆发力,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三级跳远水平,本文选择了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50名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和跳深训练,通过为期20周的训练后,观察两组运动员三级跳远成绩,得出跳深练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三级跳远水平的结论。另外,本文也对如何有效策划跳深练习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女子三级跳远三跳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较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 12 80米以上各跳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各跳之间、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成绩以及跳跃类型等经过统计学分析 ,得出这些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的结构特点 ,并与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员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今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和文献资料,测量了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试图通过比较研究,为高校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孟升 《体育世界》2014,(2):24-25
本文运用实验法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二跳进行测量,并收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差距与问题,为高校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 ,结合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找出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徐东文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4):45-45,52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差距所在,旨在为中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分析,发现当今世界大多数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了速度型技术,速度型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阅读大量近年来有关国内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和三跳比例特征方面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并分析了国内外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和三跳比例特征研究的现状及成果,为教练员从事三级跳远的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李孟超在三级跳远第2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最终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该运动员的三跳成绩.选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影片拍摄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李孟超赛中竞技水平、三级跳远第2跳比例以及第2跳技术动作等方面来分析李孟超三级跳远第2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该运动员的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论述评价撑杆跳高“自由起跳”技术的指标,从而使得撑杆跳高“自由起跳”技术的评价,有一个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优秀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提供统一的指标。为更多研究撑杆跳高技术的学者提供统一的评价和交流平台。撑杆跳高“自由起跳”技术,是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有一个短暂脱离撑杆约束的运动瞬间,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的踏跳点严格地控制在静态插穴时,上手握点的投影上。由此论述产生几项评价指标,如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完成这一过程的速度情况、起跳角度、上握手的投影点距起跳点距离、起跳及插穴时间、起跳时杆弦角以及起跳时杆弦的缩短量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古巴男排运动员双人拦网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钧  赵歌 《体育学刊》2003,10(5):121-123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对中国和古巴两国男排运动员双人拦网技术动作的分析表明:当对方4号位强攻扣球时,2号位队员面对球网并步移动起跳拦网,3号位队员左肩斜对网跑步移动起跳空中转体拦网。古巴运动员拦网时重心腾空高,手臂与网垂直面夹角小,两臂主动用力前伸下压两手压腕罩球,躯干收腹呈"<"型,拦网攻击性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三维摄影对实验前后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摆动的角速度、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最大角速度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值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10 m栏运动员跨第1栏时,存在着跨栏步偏大、身体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跨阶段起跨腿向前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手段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背越式跳高常用教学训练手段与实现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模糊数学等方法对现有教学训练手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及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背越式跳高教学手段只注意了助跑、起跳,对过竿与落垫两个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对实现教学目标影响较大的教学训练手段有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练习、4步助跑过竿练习、全程助跑起跳跳高架练习和4步助跑跳高垫练习。模糊聚类分析也证明,筛选的16种教学训练手段可分为上述4类。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跳远成绩诸多因素中,起跳技术是各个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就起跳技术及起跳腿对跳远运动员创造成绩所发挥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中加以探究,并提出一些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速摄影的研究手段对我国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助最后四步助跑至起跳技术实际情况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最低重心和最大水平速度总体趋势出现在倒二步和倒一步上,这与女子运动员的加速方式有关。水平速度损失率稍偏高,助跑速度较慢。最后四步助跑节奏,表现出较好的节奏特点,但步长和腾空时间偏短。起跳腾起角度偏大;多采用三步起跳方式完成翻举竿起跳。除高淑英等运动员掌握追竿技术较好外,其他运动员需进一步完善降竿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垂直速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跳远运动现状,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因素——腾起垂直速度加以分析,认为提高绝对速度,合理利用助跑速度,形成良好助跑节奏,提高起跳腿支撑缓冲能力,加快摆动速度都有助于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能使运动员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