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社会体制、性别文化及人的恶魔性因素对曹七巧这一让人可怖又深感可怜的“变态人格”的悲剧内涵进行探析,进而揭示传统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唤取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文章对作品中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所依赖的三种基本形式:封建官僚机构、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深入剖析“吃人者”与“被吃人”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读者对《狂人日记》深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金锁记》中曹七巧给人的印象是乖戾、疯狂、变态。本文拟从封建家族制度和冷漠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促使曹七巧性格演变的社会原因,为她的疯狂和变态找到注释。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金锁记》之曹七巧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在物欲与情欲的驱使下,人性被扭曲,灵魂被异化,成了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子"母亲,最终走向毁灭.她是畸形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是一个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的人性恶的典型.她的悲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批判了冷酷的封建社会对正常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站在“被食、自食、食人”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对人的自主性残害的高度 ,剖析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性格发展轨迹及悲剧的根源 ,并挖掘其文化内涵 ,进而分析封建礼教和罪恶的金钱对人的精神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既有封建地主阶级所传承的化基因,又有新兴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的一切反动特征和野蛮本性。他的性格特征是专制、虚伪、狡诈、阴险、自私、血腥、残酷。周公馆在他“有序”而残酷地统治下最终毁灭了,所有的人都成了那个封建伦理秩序的牺牲品,“吃人”的周朴园自然也是一个“被吃”,他是那个时代的祭品。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是直接受宗法封建势力迫害的典型。黄金的枷锁压得她扭曲了人性,是她的人生的三个转折点形成了她的变态性格。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呐喊>、<彷徨>重在表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其吃人的手段就是社会舆论.而社会舆论的吃人力量在小说中是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出来的.因此,只有理解了这两部小说集的场景描写,才能真正理解鲁迅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一文通过对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本质,控诉了残暴凶狠的封建制度和腐朽愚民的封建文化,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十分关心旧中国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她的作品描写了一批被封建婚姻摧残而变得畸形的女子形象.揭示了中国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吃人的本质,由此体现了张爱玲小说深邃的文化性与冷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潘金莲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压抑、逼迫,从而被扭曲异化的妇女典型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觉醒的女人,她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在她所生活的夫权制度社会下不容许她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她企图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拦,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凶狠,但是在封建夫权制度下她又束手无策,必须得到男人的帮助她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点上她又很懦弱。  相似文献   

12.
红楼女儿尤三姐,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奇女子。其个性特征可用三个字概括:识、烈、情。一、识,她识见不凡,对婚姻观具有超前意识。二、烈,她性烈如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不顾一切地追求婚姻自由。三、情,她钟情于柳湘莲,以为他是可以寄托终身的男人。可是,这个"冷郎君"辜负了她的一片痴情。为了爱情理想,尤三姐毅然拔剑自刎。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以礼杀人"的抗议,曹雪芹热情地歌颂了尤三姐的壮烈殉情。  相似文献   

13.
晴雯的悲剧命运让读者叹惋唏嘘,学界基本有两类观点:一是认为晴雯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奴,其夭折是因封建社会的摧残;二是认为晴雯的悲剧乃由自身性格缺陷造成.二者都未从根本上探究晴雯悲尉命运的必然性.晴雯之悲剧原因有二:首先,在当时的环境中,一个丫鬟被撵出大观园意味着面临生存困境,其次是她对所处环境与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百回本世情小说,以“两世姻缘,因果报应”为线索,塑造了薛素姐虐待丈夫、忤逆公婆的“悍妇”形象,颠覆了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家庭道德伦理体系。细读文本,通过女性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对男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通过分析薛素姐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全面的把握其“悍妇”形象,并深入挖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写得恰到好处,有时“惜墨如金”,有时却“泼墨如水”。女性形象得到歌颂和赞美,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木兰的双性气质被塑造得十分完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既是身不由己的无奈,也有自己的抉择,亦有回归后的喜悦,更有一份自豪在里面。《木兰诗》三种译文各有优缺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综合英语》第六册译文的缺点是认知语言的“精确概念”与“模糊概念”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扼婴”成为这位杰出女皇一生最残忍的罪恶,使她不仅不能成为伟大女性,而且连普通母亲都不配。在历史上,她成为一个最残忍的母亲,为了政治向上爬,甚至亲手扼杀自己的亲生幼女,连起码的人性都可以不要。从1300多年来的史籍中,这似乎已经成为铁定事实。其实,历史记载有许多不可解释的疑问和矛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封建文人对这位女皇的强加之罪,原因就在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伟大的超凡女皇,这是封建社会男子中心社会所不允许的。通过对多种史料的考证,事件过程的对比,用确切的史实证明,考疑这实在是历史上一件天大冤案:女皇武则天不是一位残忍至极失去母性的人。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展示了与她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思想,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转变,即没落的贵族阶级所推崇的举止和教养渐渐地已不再发挥道德交流的职能,逐渐失去了重要意义,人们开始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看重一个人的真正的、内在的品质;表现在从理性主义转向浪漫主义的婚姻观,即生活在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挑战的时代的奥斯丁受到浪漫主义的冲击,她的创作思想随之也产生变化。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奥斯丁在《劝导》中对贵族阶级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突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提出了封建统治必将被取代的新的历史观点。  相似文献   

18.
繁漪是经典文本《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观照,存在主义移植性影响孕育了繁漪“雷雨”特质的性格;封建意识与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的合力作用产生的悖向性导致繁漪人格变异;存在主义某些观点与繁漪个人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精神特质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与田小娥都有不幸的遭遇,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最终没能坐稳,而田小娥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她本身不甘愿做奴隶,进行过一定的反抗,但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制约,她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同样被毁灭。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传奇小说《崔护》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爱情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告诉人们:情非小事,可以生人,亦可以杀人;君子于情不可不慎,不可以情害人。明确提出“君杀吾女”的命题,为久已隐含在唐人小说中批判文人士子以情害人杀人的思想认识最终点题;赋予农家女封建士族正妻的地位,体现出了对农民一定的尊重;生动描写女子主动示爱,充分肯定了女性追求和享有个人幸福的权利等是其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