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职工在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被认定工伤,享受《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的工伤待遇,工伤职工与企业就工伤待遇达不成协议,通过劳动仲截,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认定是给付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是工伤申请主体申请工伤的期限,超过其期限。有关主体便丧失工伤申请的权利。因而,工伤认定时效的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伤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而我国工伤认定时效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对其性质做出界定,然后对其起算点、中止、中断等问题作出新的规定,以符合工伤立法的目的和宗旨。  相似文献   

3.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 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 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9,(2):65-68
工伤认定是获得工伤救济的前提条件,是启动工伤赔偿程序的首要环节。201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对工伤认定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在现实中有关工伤认定问题的关键因素如"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上下班合理路线""因公外出"等还存在一些争议,对工伤认定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本文以案为例,探讨工伤赔偿的程序与实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大多集中于采矿、建筑、冶金、纺织等行业。这些行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使农民工成为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然而,现有风险管理的低水平和社会保障供给的缺位,加之农民工群体本身具有的职业身份特殊性、流动性强、文化素质低等特征,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程序复杂、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认识等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农民工劳动关系的认定范围,简化工伤认定程序,确定工伤赔偿为主的建制取向,逐步加强和完善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普及农民工工伤保险知识,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工伤优先原则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已久,但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工伤优先与社会保险一体化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应选择社会保险一体化,没有任何保险是相对优先的。但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仍须选择工伤优先,走渐进的社会保险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工伤赔偿先行支付制度的施行已经历1年多的时间,一方面,制度的确立为保障工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救济,堪称中国工伤劳动者保护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但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实中制度执行困难重重,问题凸显,全国各地多城市尚未实行或者拒绝执行的现象普遍,让制度陷入了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本文通过法理分析,从实践出发,从现行法律、政府职能、社保经办机构内部设置等角度,为保障制度的有效实行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践中对见义勇为致伤能否纳入工伤争议不断,最高法指导案例94号明确了单位职工因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受伤应视为工伤。但是,见义勇为工伤认定与视为工伤认定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厘清,前者在"三工原则"上均存在特殊性。因此,在中国工伤制度下,理应进一步从单位职工、用人单位以及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三个方面来审视见义勇为工伤认定的必要性。因而,职工见义勇为,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积极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受伤应当视同工伤,进而完善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的社会救济机制,此举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劳社部发[2005]36号》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待遇标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陕劳社发[2006]97号》规定,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参照陕西省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伤政策执行,使得陕西省经常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标准等不能执行并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在《劳动合同法》肯定了聘用制工作人员“特殊劳动者”地位的今天,《陕劳社发[2006]97号》将直接面临与《劳动法》、劳社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制度冲突及与其他省、市相关制度的不协调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伤损害救济问题备受各国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制度,充分对劳动者实施救济也成为法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工伤问题非常严重,对社会、国家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如何有效地对劳动者遭受的工伤损害予以救济和预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外国工伤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伤损害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如何完善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比较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必须加强对工伤事故及其基础行为的研究。工伤的基础行为是工伤发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属于工伤事故的过程载体。只有牢牢把握住工伤基础行为的目的合法性和结果意外性、偶然性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工伤基础行为的法律建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矿企业工伤保险、工伤预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煤矿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煤矿工伤预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师因公受伤的案件时有发生.但在实践中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让受伤教师实现权益最大化。如有的幼儿园根本不知道给教师工伤待遇:有的愿意给受伤教师报销各项因受伤而产生的费用,但“为绝后患”不给其申报工伤;特别是当幼儿园发生司机在送幼儿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已被纳入工伤补偿范围。虽然司法解释对“上下班途中”的含义已有细化,但“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简单表述难以形成统一认定路径,导致各地法院易产生冲突判决。除上下班目的之外,职工通勤途中怀有其他目的、从事其他活动而遭受事故伤害的情形时有发生,造成工伤认定难度加大。通过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司法解释条文无法应付实践中纷繁的案件类型,职工上下班途中的“第二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琐碎化的特点。为纾解实务困境,扩大工伤覆盖范围,有必要对“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概念进行界定和重塑:“第二目的”若满足“顺带性+经常性”或者“顺带性+正当性”的构成要件,即可被纳入工伤认定的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伤法律制度虽然在强制用人单位缴纳保费、工伤认定标准方面具有先进性,但也存在对过错归责重视不够、赔偿标准过低等不足,对工伤事故的保险给付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也有待明确、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7.
煤炭企业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频发,早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工伤保险体系研究以及在煤炭企业实施工伤预防的重要性分析,提倡构建以科学的工伤预防体系为先导的工伤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27日晚,佛山某中学老师阿明参加工作单位初一年级组在饭店组织的年终团年饭活动。饭后,阿明驾摩托车返回学校,不料途中因车辆失控而引发车祸死亡。事后交警查明,阿明非醉酒驾车。之后,学校为阿明向佛山市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局作出《工伤认定书》,认定:“阿明是在回校处理个人事务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不认定为工伤。”阿明的妻子阿丽不服该份《工伤认定书》,在提出行政复议又被驳回后,于2005年8月4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佛山某中学则成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19.
工伤医疗待遇是工伤保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工伤医疗费用的结算方式主要还是借鉴医疗保险的结算方式,以按服务项目付费为主.由于本身固有的缺陷,这种结算方法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上涨.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各地开始引进DRGs支付体系,即按病种分类付费.结合工伤医疗本身具有的病种单一,工伤治疗对应的协议医疗机构的科室单一,行业、区域性明显等特点,工伤医疗更适合于采用DRGs支付体系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目前在我国工伤医疗中实行DRGs支付体系还具有很多的困难,文章对此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是一种工伤保险补偿制度。现阶段适用的是双轨赔偿模式。即参加工伤保险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赔偿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有其深刻原因,但同时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文章分析了其成因、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