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地方党报记者,尤其应该发挥身在基层的优势,敏锐地从群众生活中发现经济新闻线索;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学水准,学做一个勤观察、善研究、会判断经济现象的"行家里手";学会用"说故事"等轻松的表现手法来传达经济信息,为广大受众带来既专业又"好看"的经济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期刊经济"现象种种 顾名思义,"期刊经济"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因受到"经济"的渗透和入侵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外在表现大体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林霞 《中国广播》2011,(6):30-31
"低碳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策划、采访、编辑、传播等活动中所采取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闻报道方式,是低碳经济在新闻宣传领域的诉求和体现。新闻宣传应倡导"低碳新闻",提倡在新闻活动中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浪费,减少和杜绝"高碳"现象。本文列举了新闻宣传和报道中存在的"非低碳"现象,并提出如何才能实现"低碳新闻"。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在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连续报道多,虽有策划但仍脱不了就事论事、就现象论现象的窠臼。看似报道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却由于限于表面经济现象或事件而未能对其作出合理定位、把握、往往生硬、艰涩。地市报要走出经济报道困境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做到形式上贴近读者,内容上有实用价值。写作上有深度、有厚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逐渐形成风格的经济新闻系列报道,在策划上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现象,组织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报道。"中国新闻奖"获奖经济新闻系列报道,不仅表现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新闻系列报道注重把握报道时机、引导经济发展、突出人文关怀的策划特点,而且彰显了我国经济新闻系列报道策划上增强建设意识、整合报道资源、推进题材创新以及强化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等诸多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报纸新闻的改 革进程带上了叫显的经济色彩。"许多以前不能想、不敢做的 事,在经济因素介入以后堂而皇之地出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①不难发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涌动着一股来自市场方面的 经济力量,或明或暗地对报纸新闻运作进行着某种控制。这种 控制手段在传播学中我们把它称作经济控制。 一、我国报纸经济控制的内涵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对大众传播体系模式研究 的"结构依赖关系"学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把新闻传播过程置 于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之下,依照社会领域的 不同,可以将传播控制划分为政治控制、法律控制、经济控制、 道德控制、技术控制等。本文给经济控制的定义是:市场中的 经济力量通过经济手段对我国报纸新闻事业施控。 那么,市场中的各种经济力量是通过什么方式对我国报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报道,使地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怎样才能做出可读性强并具有生活化倾向的经济报道?这一点值得探索和努力。从2010年以来,贵州《黔西南日报》经济新闻部以百姓的视角为重点,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把经济报道的"大问题"与读者的身边大事、小事结合起来,"大"题"小"做,从而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生硬的经济报道通俗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刘楠 《新闻爱好者》2010,(2):122-122
经济新闻是关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是对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伴随着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关切度日益提高,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也日益增强.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经济大报的经济新闻,专业性强,长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解读及现象分析,与一般百姓距离较远,给人的印象是呆板、枯燥;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连续报道多,虽有策划但仍脱不了就事论事、就现象论现象的窠臼,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报道在地方党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已占到一半以上。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长期以来,经济报道语言干瘪、专业味太浓等问题拉开了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内行看了不过瘾,外行看了不明白”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以提高可读性为目的的“经济新闻通俗化”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2.
虽然说经济新闻是以报道经济生活、经济信息、经济现象为主旨的,但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人的活动、思想和情感经常与经济活动融为一体,成为经济新闻的重要报道主体。因此,把人的活动、思想等写进经济新闻,不仅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生活,而且能给经济  相似文献   

13.
梅俊生 《视听界》2002,(1):23-2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相应地,电视传媒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也不再拘泥于消息等形式,而是愈来愈注重运用电视专题来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度报道。不过在为数众多的经济报道、经济栏目中,真正有深度、有影响的却不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有其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专业性太强,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如何克服"三难",写好经济新闻呢?下面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反映的题材,必须是领导关心的、广大受众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事件,是群众关注的,是当地的"热  相似文献   

15.
将经济新闻写得更易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经济新闻?尽管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公认的定义,但相对而言,笔者赞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道荣的说法: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较深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还有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常常能多方面的体现文化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因而,经济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看,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者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文化内涵决定了经济报道的丰富性,文化因素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人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人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9,(6):66-66
经济报道能否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引导公众扩充经济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形势,打理个人财富?一、梳理历史,强化经济热点的纵深感。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通常不会是突然出现的偶发事件,因此在对一些经济热点进行报道时,不仅要尽可能还原其本来面目,还要搞明白其前世今生。二、中外联通,增加经济现象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经济战略的正式启动,互联网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经济社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生态环境.文章结合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社群经济、聚合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来分析出版产业由传统业态向互联网业态的转变,为"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6):64-67
孙俨斌博士在《新闻记者》(2014年第2期)发表论文《"社会资本"视角对传媒经济研究的三个跨越》,认为"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不能对媒体会议会展、灰色收入等非经济因素进行有效解释,进而提出传媒经济理论存在局限性。本文认为,上文把对传媒经济本质的研究混同于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把传媒经济研究的局限混同于传媒经济理论的局限。"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是对传媒经济本质模式的研究,不能涵盖其它传媒经济理论。非经济因素对传媒经济的影响,即可以通过现有的传媒经济理论加以研究,也可以通过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研究局限不等于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20.
任雷 《新闻世界》2010,(7):32-33
经济报道的民生化是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地方经济、专业市场、消费者、传统习俗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权威视角突出民生情结;以平民视角做足经济民生;以民生视角创新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