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记者 《四川教育》2010,(1):F0003-F0003
将德育做实、做活,成师附小除加强系列常规德育保障外,还不断探索,构建了以德育环境、德育课程、德育机制、德育队伍为主体的德育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德育融入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智慧发展中,使德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说教式的灌输、毫无滋味的接受,而是潜移默化的浸润,润物无声地发挥。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高校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德育生活化是其实施品德教育的一大特色。台湾高校通过劳作教育、生活辅导、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开展德育生活化教育,体现出将使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作为德育终极目标、将德育回归生活和将德育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特点。台湾高校德育生活化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德育目标联系生活,避免政治化;德育内容联系生活,避免空洞化;德育方法联系生活,避免口号化;德育评价联系生活,避免单一化。  相似文献   

4.
黄秀华 《学苑教育》2020,(1):25-25,27
小学德育不是一门单纯而抽象的学科,德育教师应在借鉴中国古典德育精华元素的基础上,跨越学科限制、整合各学科有效资源,通过将美育融入德育,让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在此基础上,以艺养德,以德帅艺,将小学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4):152-15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但德育概念泛化、德育目标空洞、德育方法单一、德育主体偏废、德育环境复杂、德育评价不合理造成德育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应进一步明晰德育概念,将目标分层分级,选用多样且适合的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健康安全的环境并进行个性化的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6.
德育理论课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认识基础;实训课德育在于以贴近学生和贴近学习场景的环境,实现德技互促的目标;课外德育是一种学校德育和自我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外德育,大学生能够将从外界所获得的德育符号转化为自身品德有意义的一部分,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理论课德育、实训课德育和课外德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智能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刘青 《教学与管理》2021,(10):11-13
德育敏感性,即捕捉德育契机的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能力.在德育成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当下,德育还存在很多短板,其中较为突出的短板是部分学校将德育教育课程化,非德育课教师德育敏感性缺失,重视教书、忽视育人.提高各任课教师的德育敏感性,从"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拓展,以课程为载体将德育渗透到每门功课的教学中,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实施德育学分制需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德育管理制度。它根据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在德育学分制中,每个学生每学期只有接受一定量的专题理论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德育改革面临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挑战。诺丁斯关怀理论为应对德育改革中的种种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期望通过将关怀理论融入德育改革过程的始终来实现农村小学德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将自身的人格、情感、意志等因素高度融入德育的方法和内容来影响大学生,使德育的过程成为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及其对于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德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德育过程的状态及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程秀平 《考试周刊》2012,(3):175-176
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具体化,把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作者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格的高度决定着生命的高度,对人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德育工作的高度。"人格至上,联动立德,和谐发展"德育模式首先将"人格至上"放在了德育目标的核心地位,提倡和践行"联动立德",将各种学校可以运用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德育目标和价值为中心,构建一个相对稳定而全面的德育实践体系。它把"联动立德"作为实践通道,把"和谐德育"作为形态,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德育出路。它将"人格目标""、学生生命状态和特征"、"德育途径和渠道"、"德育实践策略和智慧"、"德育评价与改进"、"健全人格"等教育使命和德育智慧融会贯通,开创科学、合理、高效的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从德育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途径和心理机制来看,学校德育分为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两类。隐性德育是指德育工作者将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等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感知道德经验、形成道德品质的德育过程。隐性德育具有内容综合性、德育环境多样性、学生主体决定性、德育方式浸润性、结果非预料性等特征,与显性德育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德育环境、德育方式、德育载体、德育工作者等角度分析了网络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提出了将网络优势转化成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德育中引进美育,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来感知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可以有效的提高德育效果,改变目前德育的说教式的教学体系。美育对于德育内容的教化、德育结构的建构、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效果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6,(25):143-144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把德育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中、建立“三结合”的大德育教育形式等,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学校德育存在"德育过程知识化""德育方法说教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德育价值的发挥与彰显。在这种现实下,寻找德育的生活土壤,利用生活的丰富资源开拓德育视野,成为破解德育困境的出路。实践与德育的融合能够促使德育自觉地汲取生活素材,促进学生自觉地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对撞。一、德育与实践融合的应然之性1.德育实践的意蕴在德育中引入实践维度,主要是相对于原先将德育方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一体化模式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区德育有机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德育一体化基本模式可分为无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独立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多元整合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三大类,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特性。由于在实践德育一体化模式时可能会遇到诸多困惑,因此要注意其适用性与地域性、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要在分清重点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一体化的纵横网络。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德育学分制及其实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德育学分制的涵义大学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德育管理制度。它是根据高校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以学分为单位来衡量大学生的道德情况,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学习态度、日常行为等方面的现实表现纳入德育评价之中,规定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德育学分。大学德育学分制并不只是对大学生德育的一个简单评价,它还包含着对大学生德育评价的一个反馈过程。二、大学德育学分制是大学德育评价的新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