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英语》2013,(8):7-7
HAVE可以说是英语中用的最多的词汇之一了。本期“词汇小诊所”一起来学习有关HAVE的有用表达。有时候英文好不好,其实不在于词汇量的大小,把一些简单常用的词汇掌握熟、掌握透,就可以任你发挥了!  相似文献   

2.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泛义动词很多,文章撷取其中比较典型的高频词“打”和“搞”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作为泛义动词的共性与个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泛义动词泛化路径不同,但作为泛化基础的“基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引申至各义项的基础;泛义动词的泛化路径是围绕“基动词”的原型义展开的,是纵向引中与横向兼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有些动词可以进入谓语动词重叠式祈使句“把 N Vv”结构,而有些则不能,原因何在?前贤指出这应该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但问题在于其语义特征难以提取,对这个问题迄今尚无比较完满的解释。本文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句法和语义限制角度对该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把 N Vv”结构成立的条件:(1)V所表示的动作的结果都有一定的程度和范围;(2)Vv N语义的注重点可在于动作产生的结果而非动作本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角度分析了语义特征分析法在《“V来了”试析》中的成功运用,分别是:通过不同意义系联寻找类义词之间的共同区别性语义特征;结合具体句法格式来概括“V”和“了”的区别性语义特征;通过动态的分布替换来概括类义词间的共同区别性语义特征;多角度概括动词的语义特征,以说明“V来了”的语法关系和结构层次;以关键实词为主,以虚词“了”为辅,结合有关语法理论和语义特征分析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把”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形成的句法条件不足以解释这一复杂句式。笔者试从语义角度出发,揭示"把"字句句法形式与谓语动词语义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除句法条件外,构成"把"字句的另一个内部因素———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总结归纳了4大类13小类能够充当"把"字句谓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处所词+Vp”与“VD+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形式主义角度扼要介评了语言共性论和语义分解法,以及语义的底层原语观。作为语义分解法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之一,HAVE分解法一直是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该文回顾了传统语法和生成语法在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入探究HAVE范式的新视角——“HAVE分解法”:它的产生、渊源、发展、分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9.
“V以”类形式动词是语法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语义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的语义特征及深层语义结构特征;甸法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在句式结构、加宾语及带体貌助词等方面的共性,同时揭示了它们在搭配能力和搭配范围方面的区别;语用功能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具有标记焦点、变陈述为指称、填补谓语的缺失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句子序列中,处所成分跟中心动词之间具有动态的语义和句法联系。在确定汉语句子具有三大层级(基础层级、扩展层级和派生层级)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现代“移位”理论,以动态的眼光,考察处所成分由状位移向动词后宾位的各种情况,主要说明了促使或阻碍后移位发生的诱发因素和限制条件,讨论了移位后处所成分的层级分布、语义变化强度以及它作为动词论元的句法和语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