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取定位漂     
刘鑫 《中国钓鱼》2006,(1):25-25
在野外垂钓活动中,很多钓友都喜欢钓草洞,只是我总觉得要逐个记清所投放的窝点的确有些费力。看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九期中《用塑料球漂改做定位漂》一义,颇受启发,遂做了几个来用,效果不错。只是也正如夏钓友文中所述,这种定位漂在收回或放出时有些费工夫;尤其在有风时,要想将漂收回,的确不容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尚立和 《钓鱼》2005,(11):26-27
笔者认真拜读了《钓鱼》杂志2005年第7期刊登的王现峰先生《俺也说说鱼漂尾》的文章。王先生在文章中以配重和漂尾自重阐述的某些观点,笔者持否定态度。今与王先生及各位钓友探讨。  相似文献   

3.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4.
现今,市面上所售浮漂种类越来越多,且形式各异,做工精良,选购起来一时还真是不知如何下手,翻遍手头大量钓鱼书刊,有关浮漂的文章却如风毛鳞角、寥若晨星,更别说如何去使用它们了,还有当今制漂名家专为钓某种鱼或某种鱼情所设计、制作的漂子,经销售的柜台已或产品广告中  相似文献   

5.
很多钓友都认为硬尾漂比软尾漂灵敏。为什么灵敏呢?大家在认识上的分歧小小,争议比较多。我在垂钓中使用硬尾漂的时候不多,认识不深,但看了《中国钓鱼》杂志发表有关文章后,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与钓友们商榷。  相似文献   

6.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来许多钓友在购买新款达摩漂时,会问到新款的漂尾怎么和以前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8.
浮漂是钓鱼人的心爱之物。一支好漂绝不亚于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而在水中,那清晰的下顿动作更是妙不可言。渔具店中琳琅满目的浮漂让人眼花缭乱,而关于浮漂的话题,更是无穷无尽,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9.
李鸿兴 《钓鱼》2005,(11):28-28
非常高兴,张铨老师能关注本人写的《实心尾、空心尾与剩余浮力》一文,并写了《再谈实心尾、空心尾与剩余浮力》刊登在本刊2005年第4期上。就文中张铨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再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0.
李鸿兴 《钓鱼》2004,(24):19-19
在2004年《钓鱼》杂志第13期上刊登了张铨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对剩余浮力认识》。其中第一段的结论是:两只粗细相同的漂尾(无论空心、实心)在相同的下拉力作用下,位移是相同的。就这个问题我想同大家探讨一下,目的和广大爱好钓鱼的朋友交流、学习。同时更期望能得到大师们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傅常奇 《钓鱼》2004,(20):17-17
散漂(也称七星漂)常见于传统钓法,随着悬坠钓立漂的出现,有许多钓鱼人认识到立漂的优点也开始使用起立漂。尤其是在年纪轻的钓鱼人中很是盛行。因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很快能就掌握悬坠钓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如何找底,如何调漂以及如何掌握提竿时机等。然而,对于老年钓友来说,即使是钓了很长时间的了,也感到悬坠钓很难掌握。主要问题是找底难,掌握提竿时机难。因此,在钓鱼活动中除了会使用散漂,也喜欢用普通的立漂。  相似文献   

12.
配漂与选漂     
北京钓友吉利问:怎样根据不同的钓场和不同的鱼来选用浮漂?选用浮漂时与季节有无关系? 使用手竿垂钓,应根据不同的钓场——如流水静水、水深水浅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浮漂。垂钓时也应讲究钓什么鱼配置什么钓具,其中也包括浮漂在内。就是在不同的季节,用漂也要有所区别。下面就配漂和选漂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配漂。这里所说的配漂,就是在垂钓时选用什么样的浮漂。 流水与静水的区别 钓静水漂子讲究精巧灵敏,而钓流水时由于水有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就要加大浮漂的浮力。这就要根据水的流速,配相应的浮漂,不能用一…  相似文献   

13.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14.
本人年方二十,初入此道,钓技平平,且无一钓友,仅《中国钓鱼》与己为伴。每每谈及浮漂,各江湖高手众论纷纷,非谓物理学,亦必公式化,本人才疏学浅,不知所云。浮漂固为钓组之心脑,然非神圣,大可不必为之费神伤脑。在此简单小结各资料有关细尾漂的特点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宗民 《中国钓鱼》2005,(10):45-46
我也是一位抛竿钓鲶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也常常为挂底断线丢钩而遗憾。《中国钓鱼》2005年第三期第26页解志耕钓友介绍的“海竿挂漂底钓鲶鱼”方法,笔者也曾尝试过,对文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几点与解志耕钓友商榷。  相似文献   

16.
关新铭 《钓鱼》2004,(1):23-23
冬季冰钓,由于天寒水冷,鱼类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变得迟滞,有些鱼干脆闭口不食,完全进入冬眠状态。即使是比较耐寒的鲫、鲤等鱼,摄食时也是不张大口动作迟缓。因此,反应在鱼漂上送漂和“黑”漂等现象比起春夏秋三季轻微得多。就拿送漂来说,往往只是一起一落或漂尖略微往上一拱,送得好的也就两目。因此,识漂的准确与否,是扬竿中鱼多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常用长竿短线钓草洞。由于有些自然草洞口小易卡浮漂,需几次才能放到位,很不方便;把草洞扩大又容易把水下的鱼赶跑。我采用废打火机密封圈套在浮漂中下部和主线连为一体,就很好地解决了卡漂问题。此圈易找且不易老化,平时也无需取下,不影响垂钓。当然剪一节气门心也可以用。  相似文献   

18.
奇波 《中国钓鱼》2003,(6):20-21
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是反映鱼讯的镜子,漂玩好了可以弥补其他设备的不足,反之设备再高档,漂没玩“明白”也同样“白忙活”。  相似文献   

19.
cobet 《电子竞技》2010,(21):40-43
前文回顾和本期导读:这是第三章的最后四节内容,在前几期中,Nada从横空出世一直都在摆脱Boxer的影子,在这期中,他终于证明了自己。另外,也从这个时候开始,韩国星际所谓"时代"的年限开始缩短,从Nada开始,冠军的年龄纪录就开始不断地被刷新,July是第一个。也从这期开始,文中出现的人名渐渐都是读者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20.
衣善新 《钓鱼》2007,(5X):24-25
一、钓组灵敏度定义 谈水库调漂,不能不谈钓组的灵敏度。 钓组灵敏度,一直也是在水库钓鱼的钓友们关心的话题。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就不能解决在水库边经常遇到的调几钓几、脑线长短、上下钩距离等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