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变化,它的衰落、简单化和全盘西化以及后来的多元化无不反映出20世纪碰撞、解构与重铸的文化现象。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绘画。20世纪中国绘画的碰撞、解构与重铸主要体现在关于中国画地位、前途和价值的论争之中,这种论争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世纪。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打倒文人画”口号,将传统的“国粹”看作是普及科学与民主的最大障碍。徐悲鸿留法归国,将他的“徐悲鸿教学体制”在中国深深植根,中国传统水墨画也就此以素描造型法为基础,改变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转型过程,探讨文化冲突对图书馆文化转型的作用,分析了图书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发展途径,引发出值得借鉴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2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至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五四”前后,比较的观念与方法由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介绍进来,并初步展开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与影响研究。但这一学科在中国进入现代转型和中西文化遭遇冲突时期而迫切需要比较的形式下,并未得到正常发展,反而阻力重重。经过一段低潮之后,70年代末又开始复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继承五四“面向大众”的文化传统刘道清跨世纪的编辑人才,应该自觉继承五四以来“面向大众”的文化传统。承袭这一传统的编辑人才,将比过去更加关注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脉搏,更加自觉地从事五四先驱们曾经从事的文化启蒙与思想启蒙。在中国,这一任...  相似文献   

5.
赵鹏 《出版广角》2017,(24):73-75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唯美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20世纪20年代,但杜宇、史东山、汪煦昌、田汉等人的电影创作就曾经受到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到了20世纪30年代,唯美主义的理念在刘呐鸥、黄嘉谟等人提倡的“软性电影”理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上海电影的繁荣造就了视觉文化的发达,同时也为唯美主义思潮的发展提供了日常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6.
关威 《历史档案》2003,(3):112-118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既是在新文化运动基础上发生的,同时又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的高度,从而引起社会剧烈变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因此,人们将“五四  相似文献   

7.
吴永贵  王静 《出版史料》2004,(2):103-105
1918年岁末,在北京大学红楼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北京大学的一些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顾颉刚、俞平伯等人,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师长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的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在“五四”时期蜂起的各种文化社团中,新潮社算得上是创办较早的一家,也是很有影响的一家。它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成犄角之势,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李振纲同志的《文化忧思录——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一书,以清新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详细论说了中国文化从古代辉煌到近代危机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强调了近现代文化反省的必然性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揭示了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国人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并以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现代出版事业作为一项文化传播活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图书期刊品种、数量大量增加,同时,一批研究如何引导、规范书刊编辑出版发行,反映出版界最新动态的编辑出版发行学书刊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民...  相似文献   

10.
一20世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在独立王国中“世外桃源”的状态,成为世界文学百花园中一簇奇葩。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把外国文学引进中国———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走的就是这条路。由于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本世纪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这两次历史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一、进步文化主潮中的青年编评群体 重庆早期的地方性大报中,《新蜀报》无疑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以传播思想文化资讯为已任的个性化报媒;是“五四”及新文化运动在四川扩展的产物。该报于1921年1月31日始创于重庆,其发起者主要为“少年中国学会”副主任陈愚生等人,具体由当时的川军将领鲜英和罗仪三等人筹资兴办,首任社长为陈愚生,总编辑为刘泗英。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旅复兴的起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五四”运动后的一年间,各种新书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京、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两大中心,也是出版中心。“五四”运动推动了出版业格局的变革,促进了思想和出版的汇合,培养了新一代编辑出版人。因此,“五四”运动同样是一次出版变革,是我国新出版的纪元。本期王建辉同志的文章《“五四”和新出版》对此作了详尽的论述。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谨刊发此文,以资纪  相似文献   

13.
胡适被称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首举义旗之急锋”,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心所青年》杂志上发表,成为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的开端.提倡白话文,革除文言文,从而向封建文化赖以生存和传播的最基本的堡垒开战.胡适自此“暴得大名”①,并终身显赫.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全面开展和进一步深人显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开拓性、革命性意义.如果从传播学特别是人类传播史的角度来认识白话文运动的价值,这显然可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传播革命,起码在中国文化的传播史上有着极其明显的划时代意义,有必要对这一奇特人物和现象从传播学角度作一深人的…  相似文献   

14.
广告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5000年的古代文化传统,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革命现代文化传统。广告意识是现代文化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一般公认就是儒家文化,因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即最主要的指寻思想。说是主要的,不等于是全部的,不能轻视儒家以外各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道家佛家的思想。实际上儒家思想在其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说儒、释、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中国是大陆国家,儒学是植根于这…  相似文献   

15.
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不仅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和古地质学家在“五四”时期还是一名新文化、新思想的积极传播者,我省重要的新闻活动家。杨钟健是为我省华县人,1918年考入北大在上学期间,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先后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少年中国会”、“共进  相似文献   

16.
林帆 《新闻记者》2005,(5):60-60
“五四”新文化运动,当时报章出现了“德先生”、“赛先生”,甚至“康缪尼司特”(Communist)等字眼,那是应运而生。当时为宣传新思想,故创新名堂,以引人入胜。然而事后没几年,还是改用了汉译,沿用至今。可见语言的使用,一切应从群众出发,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十多年来,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想颇为广大学者所瞩目,就此进行了不少讨论。但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低估甚至忽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它之前一些求改革的尝试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然而,只要我们不割断历史,就会发现,早在辛亥革命前,特别是ZO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就曾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其代表作就是《新民说》。深入研究梁启超的《新民说》,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梁氏的整个思想及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潮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新民说》的缘起早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就批评洋务…  相似文献   

18.
“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被清代统治者推为正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又被斥为“谬种”。建国以来,对“桐城派”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曾经举行过全国性的讨论会,发表过研究论文集和“桐城派”文选,还出版过数种初具规模的研究论著,但这些论著或论文,或限于时代,或囿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大概觉得,时不至五四,文化一如故。实际上,这是错觉。如果说,洋务运动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限于器物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触动不多,那么,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已经开始,新思想新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学堂乐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红楼往事     
位于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因其红砖、红瓦,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