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环境研究表明,成都平原有着大象适宜生存的环境;考古资料表明,成都平原在距今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象牙器,大象制品广泛出现于成都平原是商周时期,西周晚期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地关系矛盾紧张使得大象逐渐南移,春秋以后的考古遗存中难觅其踪影,象牙或象牙器的广泛使用是古蜀文明祭祀文化传统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从龙山时代晚期开始,成都平原的文化就同周边文化有一定关系。二里头时期,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通过三峡进入四川。夏、商文化进入四川,催生了古蜀文明。春秋时期,由于秦、楚的兴起,阻断了蜀与中原的联系,使古蜀文明的发展一度走向低谷。战国早、中期,古蜀文明再度辉煌。秦灭蜀后,蜀文化一步步削弱。到西汉,汉文化逐渐取代了蜀文化。  相似文献   

3.
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有它的个性、特殊风格和特征。大量考古材料表明,中国明的起源是呈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国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和成都市金沙村遗址的发现表明,殷商时期成都平原的古蜀国有着高度灿烂的古代明,三星堆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城所在,金沙村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古蜀国的又一明中心。新津宝墩等六个史前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证明了古蜀明是源于川西地区,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  相似文献   

4.
望丛古韵     
吴德翔 《寻根》2005,(6):95-97
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已定居于成都平原。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郫县曾是古蜀国的都邑,郫县的西南郊至今尚有古蜀国望帝杜宇、丛帝鳖灵的陵墓和专祠。宋陈皋《杜宇鳖灵二坟记》称:“杜宇、鳖灵墓,在郫县南一里,二冢相对峙若丘山。”为川内最古老的帝王陵墓。  相似文献   

5.
川东长江沿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对川东长江沿岸先秦时期各阶段的考古学化进行了分期,为此揭示各阶段化的特征及早晚化的变迁轨迹,在石家河化衰落不久,哨棚嘴化也很快随之衰落,与此基本同时,成都平原的宝墩化也相继衰落,于是川东峡江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古化都发生了突变,伴随而来的是中原二里头化的渗透,这一路线由鄂西地区沿长江西进,成都平原正是在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诞生了三星堆明,川东峡江地区亦成为三星堆化的分布范围,初期阶段东边甚至到达了鄂西地区,自此以后川东峡江地区与成都平原的化基本同步发展,并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三星堆化——十二桥化——战国青铜化承续发展的化区。  相似文献   

6.
大约从春秋中晚期开始,成都平原等级较高的墓葬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楚文化因素大量流行,二是具有早期风格的许多随葬品大量出现,反映出此时古蜀社会上层革新与复古两大潮流。这种现象可能与文献记载的古蜀开明氏推行的一系列建立"礼制"的社会变革有关。这次变革是对蜀地传统丧葬观念的一次洗礼,使得三星堆、十二桥文化以来早期古蜀文明的本土文化传统发生断裂,在战国早期,形成了以船棺葬、巴蜀符号等为特色的晚期古蜀文明的峰点。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     
罗开玉 《寻根》2002,(6):70-78
都江堰创建于战国晚期的李冰执蜀时期,2200多年来,一直连续使用至今,至1998年实际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对人民造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大型水利工程与珍贵物的结合体,同时也是研究古蜀化的活化石。2001年,被列入世界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以近年来成都平原最新考古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献资料对成都城市的产生和形成进行了再研究。本认为早在4500—3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具备了产生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到成都十二桥宫殿建筑群遗址,是成都早期城市产生和初步形成时期,开明王朝迁都成都,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因而成都是具有4500年悠久历史的化古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蜀既有地理含义又有种族含义。蜀的中心位置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包括在古代被认为是长江正源的长江主要支流岷江河谷,并曾据有汉水上游河谷。作为种族术语,蜀指居住在四川西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殊的民族。古蜀可以从各种材料加以了解:神话,语源,铭刻,一些散佚的历史证据——蜀的第一个都城三星堆考古的惊人发现。中国神话中的古蜀封建帝国时期以前的中国历史,是夏。商、周三代,其历史发生在横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和北方中原,大多数中国的神话故事也都发生在这个地区,文明在这里兴起并向周边传播,同周边文化相互感应。中国的编年…  相似文献   

10.
金沙遗址出土的物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金沙遗址出土的物在古蜀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金沙遗址的属性可能是古蜀王国专门从事制作王宫礼器的重要场所。金沙遗址出土的“蛙形饰”则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