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0,(3):7-7
彭涛、赵静在2010年第1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撰文说,从2007年开始至今的三年内.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出现了一个“边缘”的极端现象。尽管这些电视剧既叫好又叫座.但是它所呈现出的英雄形象塑造新趋势却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我们不赞成“高大全”式的英雄,更不反对英雄人物平民化、世俗化,但是把英雄人物矮化或猥琐化的趣味却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2.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句佳话,在中国的历史和民间流传中,成百上千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千百年不朽,并通过小说、电影、绘画等各种表现形式反映英雄人物形像和英雄事迹。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文艺作品成功地利用“英雄文化”哺育了一两代人的成长,有...  相似文献   

3.
西方记者怎样写英雄人物?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概括成:以英雄自身的行动说明英雄的高贵的品质,以生动、具体的细节使读者对记者所报道的一切深信不疑,以充满人情的描写解释英雄行为的动机,使英雄的形象变得更高大。发表在下面的《高速公路旁烈火正熊……》(下简称《烈火》)一文所报道的是一位消防队员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生命的危险连续救出五名车祸受害者的事迹。大家可以看到,在这篇人物报道中,既没有出现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出现“画龙点睛”神奇功效的鉴定式的语言。作者只是着力描写在卡车气罐随时可能爆炸的情况下,英雄接二连三救人的事迹和“快些,再快些”的心理活动。然而,读者从这些令人眼光缭乱、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描写中,看到了英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匡载源 《新闻窗》2009,(1):46-4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4天,《人民日报》即推出了“抗震救灾特刊”,专门对此次地震进行报道。报道的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地震造成的伤亡情况、波及的地区、党和政府如何抗震救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等。其中,“抗震救灾特刊”特别设立了系列报道——“抗震救灾英雄谱”专题,集中报道了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是一套向中小学生讲述英雄城市故事、阐述英雄城市精神内涵的读物,分为中学本、小学本、拼音本,围绕“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主题,精选能够阐释武汉城市精神内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团体,描绘英雄城市的足迹。该书内容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激发他们“我为英雄的城市而骄傲”的自豪感,大力弘扬新时代英雄城市精神,具有突出的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一阵子,听说有篇作品把《沙家浜》里的英雄人物“颠覆”得一塌胡涂,郭建光被塑造成了奸淫民女的色狼,阿庆嫂也被描写成卖身争宠的荡妇。最近,又有人把《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改编”成了土匪,剿匪英雄竞被“颠覆”到他的对立面去了,实在有点匪夷所思。那些英雄们又招谁惹谁了,要受如此毁损?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上旬,衡水媒体大力宣传了衡水环卫工人张文建冰窟勇救落水儿童,还将获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并称捐出奖金是英雄精神的再一次升华。看完这些报道,在钦佩英雄见义勇为的同时,总觉得:别让英雄精神再“升华”。我们多年学雷锋,讲无私奉献,但是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英雄也是人,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何况英雄张文建家庭并不富裕,每月工资只有500元,家中还有患病年过八旬的父母,小儿子还在上学,妻子在家中种菜维持家用。是亟需救助的十分困难的家庭。现在他把钱捐出去,精神“升华”了,物质仍然贫困。我们提倡学雷锋,…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11日晚上,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栏目播出“吉列威锋英雄会”总决赛暨晚会。“威锋英雄”头号宝座究竟花落谁家?终极悬念在本场节目最后揭晓。别急,先让我们看完晋级赛,再看总决赛。“吉列威锋英雄会”历经五周时间,在长沙、成都、武汉、南京和沈阳举行路演,选出“威锋英雄100强”。这100强经过名为金、木、水、火、土5场入围赛的激烈厮杀决出前30名,进入更加精彩的晋级赛。晋级赛大幕开启30位“威锋英雄”,30种独门绝技。5月14日晚,“吉列威锋英雄会”晋级赛大幕开启,第一批10名高手在湖南卫视的演播厅争夺3个晋级名额。天下功夫出少林,为第一场晋级赛做开幕表演的,就是不久前为访华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做过精彩表演的少林武  相似文献   

9.
从“魔幻英雄会”、“笑林英雄会”等行业状元秀到“奇人绝技大擂台”、“群英会”等大众娱乐擂台秀,2004年5月推出的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栏目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掀起一股“英雄风”,品牌影响力迅速扩展,收视率名列前茅,尤其受到海外华人及外国观众喜爱。作为该栏目的制片人,把《谁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驻马店日报》近两年对当地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持续关注、精彩报道,在驻马店市不断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营造了"争学身边英雄坚持理想信念建设美好幸福家乡"的浩然正气和良好氛围。这些接地气的英雄人物经过《驻马  相似文献   

11.
掀起“超女”风暴的湖南卫视,今年还将目标瞄准了拥有绝技绝活的平民英雄。湖南卫视与吉列威锋斥巨资对王牌栏目《谁是英雄》从制作到宣传进行全面包装。跟“超女”的海选一样,湖南卫视希望通过该栏目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更多的“民间绝技”,并挑选出最出色的绝活绝技奉献给观众。“超女”让人们知道了“海选”这个新名词,而“吉列成锋英雄会”的推出,会让人们牢牢记下“路演”这个词汇。“路演”取代“海选”从2月21日开始,《谁是英雄》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吉列威锋英雄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知道卓娅、舒拉是什么英雄人物了,但这两位英雄的事迹,早已深深地存念在他们父母的心中。卓娅、舒拉是苏联莫斯科201中学的学生。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姐弟俩先后离开课堂,走上战场,为保卫祖国英勇牺牲。姐弟俩均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半个世纪以前《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著)由苏联传入中国,很快风靡一  相似文献   

13.
钟河 《新闻世界》2006,(9):28-30
8月2日,曾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个人三等功”的“抗非英雄”,原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罗耀星,因涉嫌收受疫苗经销商1118.5万元的巨额贿赂,走上广州中级法院刑事被告席。“抗非英雄”,一个多么响亮的称号,拥有这个称号的人应当留下多么伟岸的形象,然而这位“英雄”却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和许多贪官一样拜倒在利益脚下,成为一桩医疗腐败的案例。[编按]  相似文献   

14.
冯春梅 《军事记者》2006,(10):15-15
作为人民日报的军事记者,我有幸能够经常面对英雄。像采访报道“时代先锋”杨业功、丁晓兵、王庆平就是这样。他们有的还活着,有的牺牲了;有的一生豪迈,有的瞬间壮烈。有机会采访他们,对于我这个英雄情结很深、总爱寻觅英雄人物济世价值的女记者来说,既很荣幸,又很艰苦。我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因为牺牲了的英雄无法再与之交谈,而活着的英雄也不愿展露自己;更是因为他们的事迹总会令我眼含泪水。面对他们的慷慨牺牲,我有时会默默仰望,怀着敬佩和悲痛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好好地活着,你却这样牺牲了?”往往在热泪盈眶的时候,职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华艺出版社“抵抗投降书系”的推出,文坛关于“英雄”与“痞子”,“崇高”与“媚俗”,“投降”与“抵抗”的论争热火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宜昌市伍家岗区,有这样一位英雄,曾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一等功臣和“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因为要编写党史档案资料,我们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上了他.2020年底,我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爆破英雄”侯满厚.他个头不高,衣着朴素,略显清瘦,言谈举止非常亲切随和,一眼看去很难与“大英雄”画等号...  相似文献   

17.
程文 《视听》2016,(1):50-51
进入新世纪后,在个体民主意识觉醒的同时,国家集体荣誉感在逐步流失,观众不再天真地认同传统"高大全"式的脸谱化人物,时代需要新的英雄。新世纪的谍战剧巧妙地契合了和平年代观众的猎奇心理和英雄情结,选择了战争那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年代——暗合当下"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巧妙地映衬当下职场政治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新的平民英雄神话。文章试图从历时性的角度来一窥新世纪前后谍战题材影视剧在"英雄叙事"方面的异同,并从《借枪》一剧的人物、冲突和结局三个方面来浅析剧中英雄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为一位“见义勇为英雄”续写“爱心故事”,最初的起因是在1997年的岁末—— 那天,我们新闻科进来一个衣着朴素、已近不惑之年的清瘦的中年人。他佝偻着腰,神情十分憔悴。当他说明身份,道明来意时,我们在座的几个人都恍然想起,他就是一个月前各新闻媒体曾竞相报道过的与三名歹徒进行过殊死搏斗而奇迹生还的“见义勇为英雄”吕建生。 说到动情处,吕建生这位七尺男儿也流下了泪水。他说,他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他只希望同以前一样有一辆自己的富康轿车开,但这个要求达不到,他不知道自己该找谁? 听完他的叙述,我们迅速与襄樊有关部门联系。 一对在关键时刻将生命置之度外,与劫车歹徒英勇搏斗的出租车司机夫妇,因何原因陷入无人喝采的困难境地呢?作为本应得到社会承认的英雄,为何迟迟未能戴上本应拥有的花环?要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首先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97年11月11日——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河南驻马店日报社党委组织日报、晚报、驻马店新闻网以及日报社印刷厂、报社发行部的60多名复退军人座谈会,开展“学英雄见行动”,以不褪色的老英雄李文祥为榜样,结合本职工作和日报社党委开展的“四讲四发挥”谈感想。座谈会上,复退军人以“英雄不老精神长存”为题,畅谈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凡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凡之中的强烈责任感,谈人生观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20.
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很多“英雄“的形象闪现,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志愿者、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创造生命奇迹的顽强斗士们,英雄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受到神话中才能拥有的力量。笔者拟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英雄形象为例,丰富原型的含义,拓展原型的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