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白《上李邕》诗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关于此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众说纷纭,且对两李关系持冷遇说的不乏其人。我在研究李邕的过程中,通过对李邕性格的分析及参考相关史料,认为《上李邕》中体现的两李关系可以另立新说。  相似文献   

2.
唐人李善、李邕父子籍贯一直存在异说。两《唐书》说李善父子是江都人,后人多从此说。而与李邕同时的李白、杜甫、颜真卿等人则称“江夏李邕”。据李邕及其家族墓志铭,李善父子实为唐代江夏(今属湖北咸宁)人。其世系亦历历可考。  相似文献   

3.
《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坚决捍卫祖国尊严、誓死不向敌国低头的忠贞不渝的外交使臣苏武形象。但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另一个重要人物李陵。首先,从文体特征来看,李陵不应被忽视。《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这是两个人的合传,叙述的是李广和苏建本人及其后代的故事。按照《史记》《汉书》一般的规范,合传的两个人肯定有某种交集,他们可以是同样性质的人.  相似文献   

4.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好学,十二能为辞赋,稍长博贯经史,元和初擢进士第.官至太子少师、弘文馆学士等,《旧唐书》有传,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又遍习隋唐以来的楷书,融合欧阳询、褚遂良、李邕、颜真卿等各家之长,自成一家,人称柳体.柳公权比颜  相似文献   

5.
宗元传记文章共有十几篇,分为题目明标为传和题目不标为传两种.前者共七篇,即《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梓人传》《李赤传》《蝜蝂传》《曹文给韦道安传》,除最末一篇外,都见于柳集卷十七.后者或标为行状,或见于碑铭中.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与传统的传记文学比较,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明人瞿九思所撰《万历武功录》中人物记载讹误比较多见.卷10《堵剌儿列传》记述明代蒙古左翼部落首领都剌尔的事迹,但所记不止一人.《小歹青列传》所记是察哈尔万户敖汉部首领小歹青事迹,没有混记其他人物.《堵剌儿传》中所记的一部分也是小歹青的事迹.这样,《堵剌儿传》与《小歹青传》是一人两传,辨析后两传更方便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送李邕之秦王昌龄别怨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梦无隔,月映在寒水。赏析这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李邕是诗人的朋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新唐书》说他"词高行直","素负美名,颇被贬谪"。"之秦"就是到秦州(唐时地处陇东的一个边防军事重镇)去。诗中的"楚"即"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到过楚州,并写有《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一文。当时,李邕是王昌龄  相似文献   

8.
学界研究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时通常提及的版本是茅元仪万历四十五年刊刻本,而上海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则长期被忽视.这两个版本不仅题名有“内阁”二字的差异,而且第七、八两卷的内容多处不同,均关涉申时行与徐学谟的品行.茅本对二人多有诋毁之语,而明刻本则无过激之词.通过请版本专家陈先行先生比勘两个版本刊刻时间之先后,并进行内容比对和辨伪,可以得出明刻本《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乃《首辅传》现存最早版本的结论.进一步探究王世贞与徐学谟的关系,更可以确定茅本中对申、徐诬陷之语乃篡改者所为.《首辅传》最早版本重现读者的阅读视野,可以令我们更准确地评价王世贞的史德,且对恢复徐学谟君子形象有益.  相似文献   

9.
一陆龟蒙有两个颇具特色的雅号:一曰“江湖散人”,二曰“甫里先生”。他为此曾写过两篇自述体的散文,一为《江湖散人传》,二为《甫里先生传》。在这两篇著名的传记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两个迥异其趣的自我形象。读《江湖散人传》,立刻会让我们想到陶渊明的自述体散文《五柳先生传》,想到那位典午末世的隐士,生活在大唐季世的陆龟蒙,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散人传》中给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益是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近20年来李益研究逐渐深入。学界在李益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考辨以及李益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李益研究也存在着考证结论缺乏确凿证据,部分研究建立在前人颇多瑕疵的结论之上,选题立论及论述单一重复,部分领域无人涉及等问题。李益研究拥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益诗歌创作心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前期著名的诗人。经历"安史之乱"的中唐社会在社会状况和时代精神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李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诗歌创作表现出复杂的心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3.
胡林翼是湘军的重要统领,特别是得任湖北巡抚数年,在湘系势力的崛起过程中起过无可替代的作用。从个性特征看,他属于“果断顽强型”的人物,在对相关事情的运思和处置上,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顽强性”表现,其“气质”上则应该属于多血汁或胆汁质或这两者的混合型。从主导方面看,这些对他在特定环境下处置军务政事和调适人际关系是有利的。借鉴心理学和“首脑政治学”方面的有关理论,探析胡林翼的个性特征与他军政作为的关联,是本文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4.
荀子重“义”,更重“礼”。他既以“义”标识基本的道德价值标准 ,又以“礼”为人道之极。他通过对“义”之行为原则性的张扬和对礼之行为规范条理化的阐释将两者联结起来。义与礼 ,一则义本礼末 ,义规定礼 ;一则义行礼路 ,依礼方为义。最终 ,荀子融礼与义为一体 ,生成一崭新的范畴 :礼义—由人之社会本性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人伦规则和道德自律理性的“义”与“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基础之上的冠、婚、丧、祭诸礼仪制度规范的“礼”的有机融合。荀子以义而开拓、提升礼 ,走过了义——礼义——礼——仪这一梯次递进、由内及外的礼之范畴的衍义和构建 ,恰成儒学理论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由抽象而具体的演进运动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主张人之性恶,认为人顺纵情欲恣意发展才展现出性恶。基于此,荀子提出用"礼义"来安养性情,教化社会,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礼化义,人之为人;二是以礼养人,情理兼备;三是情安于礼,导人向善。  相似文献   

18.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鞍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鞍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鞍赋》之处。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