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婧 《新闻世界》2009,(12):120-120
随着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女性主义研究已深入到诸多社会科学领域。本文试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大众传媒中与女性有关系的文本加以分析,观照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话语地位。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法学以一种强势学科的姿态介入了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并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着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立法"、"新闻审判"以及"新闻与隐私权"等问题,但研究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传播的范式也在对法律,尤其是受众  相似文献   

3.
赵澄澄 《今传媒》2016,(2):155-15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裸女形象不断出现在广告或商业活动中.本文拟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广告中的裸女形象加以解读,试图探讨出一种新的女性美学,寻找出女权主义与广告的融合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一种说服性文本,必然涉及说服方法、说服效果和说服伦理等问题。而这些,在西方传播学的说服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成果。本文从新闻评论教学实践的视角,思考和探讨了将西方传播学研究中的说服理论引入评论教学的可能性、适用性、困难及相关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关照着整个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从新闻传播学传统的研究思路出发,结合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实际,通过对女性传者、媒介内容和女性受众三方面进行分析,来考察女性主义在我国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问题探索社会性别传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主义既有与世界女性话语相通的一面,又有由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而来的特殊规律,而对这种特殊规律的概括、归纳、总结,只能诉诸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本或文学文化文本.孙桂荣博士的专著《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就是这样—部书.如它的第五章"消费主义的话语挪用:‘后女性主义",便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中的"后女性(权)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语境中,"后女性(权)主义"有两种意涵,一是指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像卡浮、怀特的《后女权主义》就是以此来指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种界定则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高潮之"后"的20世纪80、90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等著述采用的是这种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文艳 《新闻记者》2007,(11):94-96
女性与传媒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女性与传媒的深层关系,改善传媒对女性的报道,促进女性的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女性与传媒的研究是女性主义不断发展并向多学科、多领域渗透的结果,也是现代文明广为传播、传媒渐由精英群体掌握转向大众化的结果。这一研究就是要从女性问题出发,以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0,(7):88-95
短视频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种网络视听媒介,因内容题材多样和信息即时而迅速传播。其中,"男扮女"作为一种独特的娱乐现象备受关注。"男扮女"的现象自古有之,但随着性别问题的研究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男扮女已然脱离了以往完全从自然生物学角度对待性别的认知,变的更加包容和开放。本文讨论了短视频中"男扮女"现象作为一种商业营销行为的表演动机与性别意识,认为是一种超性别的性别表演,并以此塑造个人社会身份。在性别竞争的问题上,扮演女性的男性通过表演女性再对其进行编码、重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作。在男扮女的现象中,依然存在了性别差异的矛盾,表演背后实际隐含了传统的男性本位思想和当代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真实性的评价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钰 《新闻界》2000,(6):23-24
网络新闻的发展势头日趋强劲,一方面, 2000年 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网民数已达 1690万,比之 1999年底的 890万与 1998年的 210万,不能不让人有网络时代突飞猛进到来之感;另一方面,传统强势新闻媒体纷纷扩张各自的网络建设。从新闻传播的传受方看,传者越来越成熟,受众越来越普遍。这充分显示出新闻竞争已经确实迈入网络领域。   在日趋激烈的网络新闻业竞争中,一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追求快捷、传者分散甚至匿名的网络新闻传播中,这一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女性形象在电视新闻栏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你莫属》栏目作为天津卫视一档大型职场互动类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广受关注,其中,不少女性求职者以及女性Boss形象深入人心,并不断创造着话题女性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获奖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和女性意识的日渐崛起,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从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至今,国内学者发表了百余篇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的概念,“一般来说,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①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社会与历史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在人文社科领域被广泛运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媒介和社会性别的关系自然是无法避免的研究课题。随着媒介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同的传播现象和传播形态为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电视荧屏上的“暖男”形象便是当前研究媒介和性别建构的现象之一,虽然涉及的是男性形象,但是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心理和女性主义在西方和东方的不同处境。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正在对新闻传播领域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短视频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的变化和新闻传播领域在短视频时代的不变进行研究,探讨了短视频冲击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变与不变。研究发现,短视频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对短视频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和挑战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图书馆女性职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女性从业者较集中的行业,其中女性馆员的职业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文章以女权主义为视角,从职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培训、职业平等和女性事业与家庭平衡问题四个方面,对国外女性职业发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给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亮 《网络传播》2006,(12):42-43
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特别在实践领域,从广播电视媒体到平面媒体,民生节目专版遍地开花,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其跨媒体的普适性、新闻内核的贴近性、受众话语权的扩张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闫昌  张明明 《新闻世界》2012,(6):232-233
2004年5月29日-30日,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此后视觉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视图时代”也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新闻图片作为一种带有特殊功能的表现形式,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或许可以将新闻图片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形式给予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