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荷 《科协论坛》2013,(4):26+2-28
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还是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2013年1月18日,这位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13,(4):F0002-F0002
郑哲敏,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爆炸",这个听起来威力无边的词,让人很难与这位笑容可掬的88岁老人联系在一起. 他是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郑哲敏院士.2013年1月18日,他登上了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做国家需要的事情"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是郑哲敏工作了近60年的地方.他在接受采访时穿着寻常衣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笑容中透着亲切和孩童般的天真,很容易让人忘记他是中国力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  相似文献   

4.
1月17日,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的前一天,两院院士郑哲敏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拎着包来中科院力学所上班了。他的学生、力学所前所长洪友士研究员带着歉意向郑老解释:明天因为要开会,不能去看郑老领奖了。  相似文献   

5.
遵循国际学术规范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工作过的著名人文学者张岱年先生和季羡琳先生.都曾表达过“北大的学术、中国的学术,一定要走向世界”的愿望.这也是中国学者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陈士橹小传     
陈士橹是我国著名飞行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陈士橹长期致力于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新的理论和方法,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新型飞行器设计和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5,(12):17-18
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号的小行星,如今有了新的名字——"屠呦呦星"。4日下午,五位科学家的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铺、郑哲敏、张存浩的名字,被写上了浩渺星空。屠呦呦因身体原因并未出席命名仪式。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05,20(3):12-13
中国力学在国际力学界已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但是,在国际力学前沿,受到普遍承认的学术成果,还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我们有分量的突出成果还比较少,另一方面,与国际力学界对中国力学界的成果缺乏了解有关。因此,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力学界提供足够的国际学术舞台,使中国力学界能站在主要的力学前沿领域,与国际一流研讨、变锋,从而使国际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力学的贡献,是中国力学学会近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对于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以Scopus、SciVal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以2009—201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产出为样本,构建领域合作强度影响力、领域合作水平影响力指数,建立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欧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在不同领域对中国学术国际合作产出水平有不同影响;(2)美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在各领域内的合作强度和合作水平上呈良好态势,对中国国际学术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3)亚太区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基于此,提出要针对各地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特点,在资源配置和合作模式探索上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是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多分支学科的综合研究所,建于1956年。第一任所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前后担任副所长的科学家有钱伟长、郭永怀、吴仲华、郑哲敏、林同骥、谈镐生等。现任所长郑哲敏。建所卅年来,先后有2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在这里工作。在他们的引导下,尤其在长期主持力学所工作的钱学森、郭永怀两位所长的影响下,科学研究工作既放眼世界力学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