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下肢各关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髋、膝、踝关节平均净关节力矩,比较下肢各关节的贡献度,探讨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对16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的下肢超等长练习,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经标准逆向动力学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结果:无负重超等长练习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加裁不同负重后的超等长练习髋关节贡献度明显增加.关节贡献度的升高与负重的增加并无线性关系;结论:无负重超等长练习优先发展膝关节肌快速力量;低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较大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毫无疑问,超等长力量训练在现代优秀短跨和跳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内外发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已经论证了这种力量训练的生理效果。这些科研资料表明,超等长力量是“专门”沟通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或称弹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的桥梁。这种力量还与肌纤维的类型、收缩速度、肌肉的代谢特征、神经肌肉的动员以及动能的传递有密切关系。 二、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原理 超等长力量训练是这样一种类型的训练,即在肌肉工作之前先预先拉长肌肉,以迫使肌肉在随后的蹬伸阶段中产生一种通常叫做牵张反射(或肌伸…  相似文献   

3.
上肢超等长肌力练习对男子铅球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对比法,探讨了上肢超等长肌肉力量练习对男子铅球教学的影响。结果发现,上肢超等长肌力练习对提高练习者上肢爆发力,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以及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超等长练习的作用所谓超等长练习,美国劳威尔大学赛·迪维拉尔等学者认为超等长练习的含义是“牵张———缩短的周期性练习”。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教授唐·丘博士对超等长练习的定义是:速度与力量结合,产生爆发反应运动或增强爆发力的训练或练习。本文作者认为,肌肉先被迫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而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向心收缩则是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由于掷标枪是一项爆发式的项目,它对队员的爆发力素质要求很高,教练员在培养优秀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后下肢肌肉力量变化,比较肌肉激活模式的不同.方法:将16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8周下肢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采用3-D测力台测试训练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值,用表面肌电记录训练前、后6次重复训练动作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激活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值和髋、膝、踝关节周围拮抗肌共激活.结果:两组下肢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阻力训练组效果较明显.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显著高于阻力训练组.训练后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出现适应性变化,髋、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显著升高,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阻力训练组训练前、后肌肉活性及拮抗肌共激活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超等长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间协调性,可以优化肌肉动作的运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认为 ,中、小负荷速度力量对肌肉的刺激较大 ,对脊柱刺激不强烈 ,很适合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发展弹跳力的力量训练。超等长练习对神经系统和肌肉都有强烈刺激作用 ,对脊柱不产生压力刺激。速度力量和超等长练习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弹跳力  相似文献   

7.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超等长训练就是指  相似文献   

8.
超等长训练适宜于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对提高跳跃成绩效果显著,超等长训练对提高肌肉超等长收缩能力的作用显著,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尤其是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应积极进行超等长训练。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肌肉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身体素质之一。完成各种体育练习时,要求肌肉收缩的值和特点都不尽相同:即当肌肉进行一定程度的快速收缩时,在有些情况下,主要是发展等长力量(静力)的能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主要是发展等动力量(动力)的能力。因此,我们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各种力量训练对肌肉收缩的上述特性曲线所起的作用。现在,力量训练的方法可分为三类:等长训练和两种不同形式的动态性训练——等张训练和等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中的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早已在运动实践中采用了,而发展力量的动态性等动训练则是  相似文献   

10.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  相似文献   

11.
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概念的范畴、内容的指向性、发展目标、培养的思路、培养的理念等五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从所处地位、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结合模式、学训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决策,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晓雯 《收藏》2012,(3):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陆游、周必大、朱熹、叶适、刘克庄、贾似道等文人士大夫。两宋私人书画藏家人数众多,蔚为壮观,折射出宋代书画收藏之繁盛。然而,以书画成就而驰名艺坛的米芾却因其书画盛名,而掩其鉴藏大名,以致少有人关注米芾作为书画鉴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体育科研和训练用仪器器材的研制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实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训练器材与训练理论和方法;训练、测试与诊断、评定;工程技术知识与体育科学知识;工程技术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体力活动不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客观、准确的体力活动监测方法和仪器对于开展体力活动研究、运动干预和人们的日常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Actigraph是目前国外应用最多的加速度传感器能量消耗监测仪器之一,首先介绍了Actigraph的基本技术、参数,然后对相关Actigraph的文献从"信度"、"效度"、"能量消耗推算方程"、"仪器对比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田径课教学正面临巨大的困境。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组织形式呆板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考试评价体系标准规则化,定量化,使学生对掌握田径运动的实用性、健身性产生怀疑。思想认识与资源开发不足,使田径课教学失去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社会科学知识对体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和自然科学技术对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践也证明 :“体育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体育科学技术要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梁晓龙同志多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从事体育理论研究和管理工作,对体育理论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将陆续发表作者对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系列文章,以求推动对中国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宝琴 《收藏》2007,(10):126-130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闰六月十九日,即公元1607年8月11日。卒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六月十二日,享年78岁。山西省太原市阳曲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其字号颇多,计有仁仲、公他、公它、真山、朱衣道人、朱衣道士、五峰道人、龙池道人、石道人、侨黄真山、侨黄老人、松侨老人、青半庵主、丹崖翁、丹崖子、啬庐、观化翁等达70多种,这些“字号”无不体现了他的经历、思想和个性。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的同异及教学中的互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体操和健美操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两个体育项目,它们有共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将两者适当的结合起来,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完美的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