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媒体纷纷探求奎媒体破局的转型进程中,作为个体身处其中的传媒人,也在面临如何转身为"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的挑战.本文作者从东方卫视总监转行到土豆网担任首席内容官的职场转型体验,对于我们细腻地培育适应全媒体格局的新思维,打开了一扇真切的视窗.  相似文献   

2.
看到<编辑之友>2009年第7期吴长安先生的论文<关于"的""地""得"合一的建议>,我深感悲哀.我认为,"的""地""得"切不可合一,现将理由切实而简短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蓝媒汇成立于2014年11月8日记者节,是一家专注服务于传媒行业的垂直新媒体平台,旗下拥有微信公众号"AI蓝媒汇""记者站""今榜"等新媒体矩阵平台,总粉丝超百万。创始人韩辉曾在《每日新报》《新金融观察》等传统媒体工作多年,对媒体行业的内容价值有着深刻的感悟。《中国记者》近日对话韩辉,请他讲述自己转型创业的契机,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内容生产进行探讨,以期给探索中的媒体人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省城部分公共汽电车总站秩序情况记者目击""打工仔、打工妹:乡音浓浓评说《劳动法》""为农民工讨工钱""走进困难职工家庭""三伏天:农民工宿舍、工地看暑期劳动保护"……自1984年创刊以来,《山西工人报》每年都专为记者深入基层开展专题采访活动开设专栏。梳理和总结近30年的实践可发现,实现"走转改"常态化的三个关键之处是:机制保障,职业自觉,受众需要。  相似文献   

5.
情报@U.S.A     
<正>【Career职场】妙招:传统型文字记者与网络编辑融合美国文字编辑协会主席,《芝加哥每日先驱报》副主编特里萨·施密丁(Teresa Schmedding)本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在先驱报实行传统报纸向数字报转型所做的大胆改革。她认为应将传统文字记者与网络编辑二者融合而不是剥离,传统型记者应在保证新闻质量的前提下转变思维,从舞文弄墨者变为搜索引擎达人(Turning Wordsmiths into‘Web Smiths’)。她创办了多功能数字编辑室,要求文字编辑从以往每周提交材料变为每天提交,这样有利于记者每天更新网络版本的内容。网络版通  相似文献   

6.
许旷 《新闻前哨》2020,(4):37-38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从事一线采编工作的传统媒体记者必然要融入全媒体变革,在采写技能、理念、文风及个人素养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转型。本文以《湖北日报》2020年省两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全媒体传播为例,分析传统媒体为何要向全媒体转型,引导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思维方式、开拓新闻视野、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向全媒体顺利转型,实现从"一专"到"多能"。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的"四力"要求,以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组织开展的"重走抗联路""党刊记者走百村"等主题采访实践活动为例,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个方面深谈党刊编辑如何在锤炼"四力"中赓续新时代党刊使命。  相似文献   

8.
蒋经韬 《新闻前哨》2004,(11):78-78
荆州日报社晚报新闻编辑室编辑王芸,是在记者这一身份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记者与作家在她身上合二为一,构成一对互动因子,丰富了她的人生积淀。  相似文献   

9.
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名人效应成为畅销保证。记者从部分出版社了解到,2014年,成龙、周立波、潘石屹等名人图书将在书市形成新的亮点。在日前上市的《名人书浅规则》一书中,图书营销专家李鲆爆出名人出书"版税高""请枪手""编辑给名人做管家"等种种内幕,引发读者热议。李鲆对记者说,书名用"浅"字,是因为这些让读者惊讶的内幕在出版界是很浅显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转型,离开媒体,我都会反驳。其实我没有离开媒体,我还在做的仍旧是媒体,但是身份确实有点变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记者或者编辑。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与其抱残守缺,不如从头开始学游泳。"——和赵何娟一样脱离传统媒体而投身新媒体的优秀新闻人不少,她的思考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不久之前,我们在天津大学进行了一次现场编报.通过这次工作,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现场编报是多快好省地进行采访和编辑工作的好办法之一.现场编报有"四快"、"三好"、"五满意"的好处."四快"是:了解全面情况多而快,确定报道主题准而快,组织稿件多而快,编辑过程简(单)而快."三好":一是开门办报,专业记者和"业余记者"结合,广泛联系群众;二是采访、研究、编辑三者同时并举,做好工作又提高记者水平;三是记者扎根,迅速建立工作基地.什么是"五满意"呢?(1)学校党委领导和帮助我们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本身工作情况和研究问题的过程.结果是既做了宣传,  相似文献   

12.
左宗伟 《传媒》2021,(17):26-28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担负着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使命的地市级党媒都在探索转型之路,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本文基于安徽省地市党媒的探索与实践,从"为何融""怎么融""融什么"的角度,探讨报台融合组建市级传媒中心的路径、重点事项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就是模拟新闻部的工作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综合业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总编辑,学生要当好副主编、编辑和记者.  相似文献   

14.
正邵洵美与《论语》半月刊邵洵美1932年在他的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幽默杂志《论语》半月刊。1936年,当时的主编陶亢德离开《论语》,转去帮林语堂编辑《宇宙风》,他便亲自接手主编《论语》。因不断有读者来信求答"什么是幽默",他就一再在编辑随笔里解释,如:"讽刺、幽默与滑稽""幽默与低级趣味""幽默与无聊的笑话""幽默与长寿""领袖与幽默""英国幽默、美国幽默与中国幽默"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记者在转型.在怎么转型呢? "文革"时代的记者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大都以当一名称职的宣传员为己任.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报纸大都对开4版,一天容纳不了多少新闻稿件.许多新闻从业者以社会守望者为己任,追求当专家型记者.采访收集新闻材料反复比对.写作编辑稿件精益求精,不少记者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和政府决策的智囊人物.新闻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高,.报纸上是这样说的".是那时候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 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17.
李克林(1916—2003),曾任人民日报农村部主任,是参加了人民日报创建的为数不多的女编辑(记者)之一。为著名学者李银河之母。李克林辞世以来,新闻界人士经常谈起这位"李老太",称赞她敏锐的思考和她的正直、勇气与良知,希望新一代编辑、记者成为像李克林那样的人。本文作者熟悉在豫南土地上成长的李克林,叙述了她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19.
富文同志是一位党的老新闻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他曾历任晋绥抗战日报记者、编辑,新华社吕梁分社负责人和晋南日报副总编辑。新疆和平解放后,他是人民的《新疆日报》第一任总编辑。1954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后,仍兼任报社总编辑。“文革”后,他曾调往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82年返回新疆后,在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期间,仍主管宣传工作。近年来他转到自治区政协,任副主席。在党的新闻宣传领导岗位上,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中新网北京电(上官云):白岩松,有"央视名嘴"之称,主持风格幽默而又犀利。2015年9月16日,白岩松新书《白说》在北京举办首发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岩松提到传统媒体转型的问题,并明确指出了"内容"的重要性,"新闻媒体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传统媒体人是一个特别规范的内容供应商。在转折时代,这种需求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