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与这班孩子相处快有两个年头了,我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某天发现哪个孩子忘带作业本,我不会大发雷霆,而会让他下午带来;如果有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我也不会瞪大眼睛斥责他,而会严肃地告诉他补作业,别人玩耍的时间,他不能玩了……小丁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离婚后,这个孩子跟着母亲生活。母亲由于忙于生计,把她放在食宿班寄宿,很少过问她的学习。一个聪明的孩子就这样被放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33):92-93
徐光启是我国早期杰出的科技翻译家。作为科技翻译的先驱,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书,引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了我国数学、测量、水利、天文历法的发展。时至今日他的翻译思想对我国科技英语翻译仍然有着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徐光启的翻译著述、翻译思想的梳理,并结合其翻译思想,对当下科技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一带一路"视域下科技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好汉     
那天下午,我在心理咨询室里接待的最后一名来访者是位年轻的母亲,她说儿子的一些想法和行为完全不能让她理解。她儿子小强(化名),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聪明、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很好,但就是有个毛病———不承认错误,而且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她跟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小强到一个同学家玩,在玩耍中不小心把同学小明家的鱼缸给撞翻了。他不但没有赔礼还把责任推给小明,说是小明追他,他才不小心撞翻鱼缸的甚至还怪小明的父母为什么不把鱼缸放到他碰不着的地方。当这位母亲知道这件事后,气极了,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她跟他说这是他的错,作…  相似文献   

4.
浩浩是我班一个聪明的男孩,记得他四年级刚转学到我班时,他的父母带着个头比同龄孩子高的浩浩来到我面前,希望我能把浩浩安排在靠近讲桌的座位,那样在上课时能把离我最近的浩浩看紧点,别让他乱动,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从他父母焦虑的话  相似文献   

5.
解永霞 《宁夏教育》2012,(7):106-106
浩浩是我班一个聪明的男孩,记得他四年级刚转学到我班时,他的父母带着个头比同龄孩子高的浩浩来到我面前,希望我能把浩浩安排在靠近讲桌的座位,那样在上课时能把离我最近的浩浩看紧点,别让他乱动,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从他父母焦虑的话语中,我了解到了这孩子的一些情况:他上课坐不定,学习时心不在焉,成绩在以前的学校也一直是班里最差的,他的父母为此非常头痛。  相似文献   

6.
我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而我的孩子,正是你的学生. 我的孩子今年初中二年级,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很淘气的孩子.可以说所有聪明又淘气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弱点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反应快,好提问,上课好说好动,好接话,好提出不同观点,成绩也太不理想.于是,他成了你眼里的个别生、"差生".那次,他在课堂上对你提出了几个你无法回答的问题.据孩子回家说,你当时脸红红的,眼神里有一种愤怒的光芒.可我们无论如何想不到你竟然会在第二天把我叫到你的办公室,并当着孩子的面对我说"管你一个孩子的工作量是我管理班级工作量的一半,你们最好给他转学"!  相似文献   

7.
纸飞机     
我一直觉得我的体内生长着许多任性的因子。五六岁的时候,只是因为在一次乘凉中偶尔看见一架飞机在天上飞过,便命令母亲把天上的飞机拿下来给我玩。母亲的确是个聪明的女子,胡乱折了只纸飞机,便轻易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当时,我作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学折纸飞机。云云哥哥是我央求的所有人中惟一一个肯教我  相似文献   

8.
首先,家庭生活的影响是莫泊桑悲观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天资聪明、自由好动,从小就迷恋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自然美.但他的快乐童年是短暂的,稍懂事时,他就发现了家庭潜在的危机.他的父亲没有同定的职业,多年来家中的生活全靠父母各自仅有的几处产业的收入维持,近乎坐吃山空,并且他父亲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把自己的产业荡尽后,又在打主意变卖莫泊桑母亲的产业.所以,莫泊桑的父母经常处于战争中.  相似文献   

9.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记者前去采访他的母亲。记者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自豪。”“是哪位?”记者掏出笔准备大书特书。“噢,他在外面挖土豆呢。”母亲深情地说。读了这则故事,我惟一的感受是,杜鲁门的母亲真是一位好母亲。养育儿女是一项艰辛而又快乐的工作,父母对子女充满期望是很自然的事。孩子尚未出生,父母已在心中有了一个理想宝宝:漂亮、健康、聪明而又乖巧;孩子出生后父母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出色,听话,受大家欢迎。因此天资优异和…  相似文献   

10.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给他的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在一首诗中写道:"功夫在诗外",意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此理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的学业竞争也越来越严重。一味地拼时间、拼金钱都不是聪明的方法。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与金融资本投资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选择冒巨大的风险不同,孩子的教育不能冒险。聪明的父母会以追求最基本、稳妥的收益为主一一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体、人格健康的人,让孩子能够理  相似文献   

11.
徐光启(1562——1633年)是我国明代末期杰出的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1562年出生在上海。幼年家境贫寒,靠母亲的竭力维持,方能专心读书。徐光启从小聪明灵利,刻苦好学;学习成绩很突出。青年时代,他靠在家乡教书来勉强维持生活,曾几次应考都失败了,后来又到广东的韶州(今广东曲江),广西浔州(今广西桂平)等地教书,生活一直十分困苦。 1597年,由于主考官焦漪园的尝识,他终以第一名中举。中举后,他还是穿不上绸衣,坐不上车子,生活依旧很艰难。1604年,徐光启参加礼部的考试,中了进士,做了  相似文献   

12.
徐光启(公元1562年~1633年)是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1604年中进士,1632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33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且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其中以农业、天文最为突出。他较早地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那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并且把这些知识传到中国。这对当时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很有帮助。他编著了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主持编订了《崇祯历书》,他的译著也很多,其中以《几何原本》为最著名。徐光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栽  相似文献   

13.
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在北医六院见到了张津萼老师。张老师很忙碌,正和她的助手给一个孩子做心理治疗。笔者很惊讶地发现,在走廊里等待做心理治疗的病人竟有许多是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抑或孩子本人没来,其父母替孩子前来咨询。有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焦躁不安,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安然入眠了。另一个男孩,也即将参加高考,他母亲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棒,从小学到初中总是年级前五名。上了高中后,成绩渐渐下降,高三已下降到年级十几名。年级十几名,这是很优秀的成绩。但他父母看到的只是他成绩的下降,并不满意,给孩子买了很多的教辅书,希望他能有一个飞跃。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突然变得很烦躁,不能看书,也不能睡觉。孩子的母亲叹息,他们现在对孩子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他能回到过去的状态,健健康康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一个初三男孩,聪明过人,可是就是不爱学习。父母自然很伤心,训斥有加。但令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和人沟通交往,包括父母同学,和谁都不说话。父母这下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治疗的间隙,张老师来到走廊上,耐心而温和地回答家长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张老师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如果家长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本刊特约张老师给家长们讲讲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此期所刊为《称职父母训练》(中)。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父母根据自己的“美好想法”安排孩子的活动,结果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也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孩子角色认知的偏差。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对没有上过大学的夫妻,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儿子有个性,也很聪明,但是他不用心读书。母亲对“不务正业”的孩子失望之极,痛苦之极。在母亲的眼里儿子“不可救药”,而儿子却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这个“冷战”的家庭中,母子俩和我的谈话颇令人深思。母亲说:“儿子正…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在北医六院见到了张津萼老师。张老师很忙碌,正和她的助手给一个孩子做心理治疗。笔者很惊讶地发现,在走廊里等待做心理治疗的病人竟有许多是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抑或孩子本人没来,其父母替孩子前来咨询。有一个即将参力口高考的女孩,焦躁不安,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安然入眠了。另一个男孩,也即将参加高考,他母亲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棒,从小学到初中总是年级前五名。上了高中后,成绩渐渐下降,高三已下降到年级十几名。年级十几名,这是很优秀的成绩。但父母看到的只是他成绩的下降,并不满意,给孩子买了很多教辅书,希望他能有一个飞跃。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突然变得很烦躁,不能看书,也不能睡觉。孩子的母亲叹息,他们现在对孩子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他能回到过去的状态,健健康康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一个初三男孩,聪明过人,可是就是不爱学习。父母自然很伤心,训斥有加。但令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和人沟通交往,包括父母同学,和谁都不说话。父母这下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治疗的间隙,张老师来到走廊上,耐心而温和地回答家长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张老师说,现在孩子酌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如果家长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本刊特约张老师给家长们讲讲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此期所刊为《称职父母训练》(下)。  相似文献   

16.
案例:怡君是个聪明而又乖巧的女孩,她的爱好广泛,尤其喜欢唱歌跳舞,父母对她寄予了很大希望,一心要培养她考重点高中,进入名牌大学。怡君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但她的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平日不苟言笑,除了学习,很少和女儿交流,他关心女儿最多的是学习,批评最多的也是学习。怡君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她的母亲为人随和,以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在北医六院见到了张津萼老师。张老师很忙碌,正和她的助手给一个孩子做心理治疗。笔者很惊讶地发现,在走廊里等待做心理治疗的病人竟有许多是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抑或孩子本人没来,其父母替孩子前来咨询。有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焦躁不安,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安然入眠了。另个男孩,也即将参加高考,他母亲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棒,从小学到初中总是年级前五名。上了高中后,成绩渐渐下降,高三已下降到年级十几名。年级十几名,这是很优秀的成绩。但他父母看到的只是他成绩的下降,并不满意,给孩子买了很多教辅书,希望他能有一个飞跃。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突然变得很烦躁,不能看书,也不能睡觉。孩子的母亲叹息,他们现在对孩子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他能回到过去的状态,健健康康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一个初三男孩,聪明过人,可是就是不爱学习。父母自然很伤心,训斥有加。但令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和人沟通交往,包括父母同学,和谁都不说话。父母这下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治疗的间隙,张老师来到走廊上,耐心而温和地回答家长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张老师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如果家长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本刊特约张老师给家长们讲讲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将分期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8.
王炎 《家庭教育》2010,(11):40-41
向阳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个聪明、活泼的学生;在同学的眼里,他是个乐观、友善的同学;在父母的眼里,他是个健康、阳光的小小少年。为了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父母学习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他们从不给小向阳施加过多的压力,但也不放松对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成长的青春岁月里,都会有很多元素。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是成年的年纪,还有什么不懂?于是,我们着急上赶地想要冲破父母给自己设下的篱笆,只想去更远的地方,远得父母够不着,去经营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幸福的逃离"。以为世界是可以由自己的想象来主宰的,以为在自己编写的剧本里,自己就是永远的主角。这个月,有一个读者给我讲他和母亲的故事,真实的故事。在作者深感郁闷而抓狂的高三岁月里,母亲总是致力于不断地打击他。"妈,我学习得想去死啊!""好啊,那我这就出去给你买把刀……",或者"妈,以后等我有了  相似文献   

20.
一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是第一个荣膺诺贝尔奖殊荣的美籍华人。他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中学教员。母亲贤慧勤快且知书达理。尽管当时军阀混战,生活艰难,但母亲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杨振宁4岁时,母亲便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教他认字、写字,要求甚严。有一次,见他心不在焉地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错了几个,母亲很生气地罚他重写,直到把字写得端正和准确后才让他去玩。每晚入睡前,母亲常给他讲古人发愤读书的故事和家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