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天的数学课上,丁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分数计算题: 2010÷2010 2010/2011 题目一出,同学们高呼:这道题不就是一道计算题么,有什么难度!  相似文献   

2.
[题目回放] 有一次,一名学生上讲台做题。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时,台下同学大喊: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那位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古诗词默写是近几年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清楚这一点,但为什么学生在这道题上仍然拿不到分数呢?甚至包括那些平时在老师抽查时可以倒背如流的同学也很难拿到满分。显然,一道仅6分的题,一道看似只要背会了就可以拿分的题,却给老师和学生造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背会了不能拿分  相似文献   

4.
平时上课,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总是有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老师自然而然地请他们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出示下一个问题,答错了再请别的学生说。在此过程中,老师不经意间忽视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尝试。在一节复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比23大,比43小的分数有无穷多个,请写出3个。题目一出,大家眉头紧锁,稍停片刻,有6个学生举起了手。全班有44人,举手的太少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说:“看来这道题比较难,大家遇到了困难。都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说吗?”一个学生说:“我想先把这两个分…  相似文献   

5.
一天早上,我刚走进校门,就被我的学生庄甜拦住了。“老师,《基础训练》中有一道题超出范围了,我们没有学过分数的计算,更没有学过分数乘法。”我接过来一看,是这样一道题:“王师傅每小时  相似文献   

6.
某教师在讲授“分数除法法则”时,出示了一道题目:“李师傅3/4小时做6个零件,1小时做几个零件?”学生看完题目后,教师问:“这道题怎样列式?  相似文献   

7.
任可 《贵州教育》2013,(14):46-46
平时上课时,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举手,然后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请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出示下一个问题,答错了再请别的同学说。在这不经意间,我们忽视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我们不清楚他们怎么想、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一节练习课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比2/3大、比3/4小的分数有无数个,请写出3个。题目一出,大家眉头紧锁,停顿一分钟过后,只有四、五个同学举起了手。可我不再请这些举手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转换策略,说:"看来这道题同学们困难很大,你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说吗?几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手了。生1:我想先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  相似文献   

8.
一天早晨,我查看完卫生区像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教室,准备和学生一起吃早餐.张昊成突然跑过来递上课堂作业本并指着一道题非常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道题有问题,一岁的小孩不可能上六年级的."我接过作业本一看,题目是这样的:"六年(1)班有学生45名,  相似文献   

9.
笔者听过一堂高水平的小学数学课,课题是“分数的意义”。教师对于单位“1”既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讲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引导学生自编了许多题目,起到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理解的作用。不过在被听课同仁大都看好的一道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道题实质上是一幅图,图上画有1只桃子,1个西瓜,2只香蕉和4个苹果。苹果中又分为两类:红苹果与青苹果各2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幅水果图,即兴编题,并接着自己说出答案。于是,学生编出了各种题目,并叙述出题目要求的分数。如:  相似文献   

10.
题目:右图是一块正方形硬纸。正好分成25个相等的小正方形。试把它剪成5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相连,折起来都可以成为一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把这5份画出来。这是我区1991年毕业、升学试卷中的一道题。是仿照六年制第十一册数学课本第104页第12题改编的。如果在教学正方体表面积时,教师能让学生动手制一些正方体纸盒,那么做这道题并不难。可是,试题公布后,在老师和家长中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有的说这道题离开了课本,超越了大纲。也有的说这是一道智力题,不应作为毕业、升学试题。当我告诉他们这道题就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要出点差错,如算错了题,写错了字,或者对学生的提问答不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尴尬被动的局面。有的老师敢于说“我错了”“不知道”等直率的话,这当然是好事,但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数学课上,演算时算错了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目,学生哗然。这位平时难得出错的老师微笑着说:“唉,我太粗心了,太不应该了。看来我得去读幼儿班了。”老师的话逗乐了学生,一会儿学生就更加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了。在一堂自然课上,一位老师在讲到老虎的牙齿如何锋利时,突然有位学生高声喊道:“老师,您的嘴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要出点差错,如算错了题,写错了字,或者对学生的提问答不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尴尬被动的局面。有的老师敢于说“我错了”“不知道”等直率的话,这当然是好事,但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数学课上,演算时算错了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目,学生哗然。这位平时难得出错的老师微笑着说:“唉,我太粗心了,太不应该了。看来我得去读幼儿班了。”老师的话逗乐了学生,一会儿学生就更加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了。在一堂自然课上,一位老师在讲到老虎的牙齿如何锋利时,突然有位学生高声喊道:“老师,您的嘴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中学数学老师每天给他的一个学生出三道数学题,作为课外作业让他回家后做,第二天早上再交上来。有一次,这个学生回家后,才发现老师今天给了他四道题,而且最后一道题似乎有点难度。他想,从前每天的三道题,他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任何差错,早该增加点分量了。于是,他满怀信心地沉入到解题的思路中……天亮时分,他终于把这道题给解决了。但是他还是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认为辜负了老师多日的栽培——一道题竟然做了几个小时。谁知,当他把四道解好的题一起交给老师时,老师惊呆了——原来,最后那道题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老师把它抄在…  相似文献   

14.
1发现问题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碰到这样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已知由硫化钠、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4%,求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笔者讲完以后,学生看来好像是懂了,但等一段时间后,当碰到类似的思维形式的题目,都束手无策。如“已知甲醛、乙醛和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求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同一种类型的问题上会反复出现这么大的困难呢?2分析原因课下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问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道题你不会解?”归纳起来,原因有三:①这两道题对于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在平时的教学中偶尔也会出现有些题目的答案说的不是很完美,这就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老师就要认真研究答案,找出不严密的地方,从而把学生的疑惑及时的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以一道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仇媛媛 《中小学校长》2011,(1):56-57,62
最近我校与兄弟学校进行了一次高三联考,看完语文卷,颇不舒服。一份试卷,竟存在多处硬伤。笔者跟其他老师谈起,大家也认为这样的题目会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试看其中的一道文字表达题: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一天,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家庭作业,题目是自编20道计算题。我就随意编了一道题:10÷9=1……1,我对这个得数很感兴趣,凭着感觉我又编了一道题:20÷9=2……2。这时,我想:如果接下来的答案是3余3、4余4、5余5……那该多好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不用计算就可以写出答案了,我就可以很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编了好几道题:  相似文献   

18.
英语考试开始了,录音机里播放着很不清晰的听力题。孩子们有的头上冒着汗,有的嘴巴里叽里咕噜不知说着什么,也有的集中精力埋头做题……再次回到教室,孩子们嚷嚷开了,“老师,听力题听不清楚,下面的题我都胡乱做了”;“老师,听力我做不出来,后面的题也很难”;“老师,反正这次我惨了,什么都没有考好”……听着他们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就是平日里我引以为自豪的学生?他们面对困难,选择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分类枚举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用2、4、6三个偶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老师刚说完,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小朋友们有的双手托着下巴独自沉思;有的几个人在一起相互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一堂分数加减法的复习课中,一位老师不知从哪本课外读物中找来一道题给学生练。题目是1/2-10/24。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做的1/2-10/24-12/24-10/24=2/24=1/12;也有小部分学生这样做1/2-10/24=6/12-5/12=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