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在报道犯罪案件时,时常出现这样的提法:“当地公安机关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将被告人逮捕法办。”“逮捕法办”的提法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确切的。因为:一、在我国,国家法律只给予各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就是说,对公民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定罪科刑,通常称法办。其他任何部门(包括公安、检察机关)都无权对违法犯罪者定罪科刑。实际上,公安机关只是对被告人进行逮捕,而没有也不可能予以法办。二、对按照法律程序已经逮捕  相似文献   

2.
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这是报纸、广播、电视经常性的任务。但是,在一些宣传报道中,往往“走了样”,发生差错。这种情况似乎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信,请看以下几例: 例1:“当地公安机关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将被告人逮捕法办”在我国,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对公民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定罪科刑,通常称“法办”。公安机关只是对被告人进行逮捕,而没有也不可能有予以法办之权。例2:“某县委书记从一线退到二线,来到县人  相似文献   

3.
“教育者先受教育”。宣传法者首先要懂法。然而,常有这种现象,在报上批评别人是“法盲”者,自己却近乎“法盲”。某报一篇文章说:“县长当然领导公检法”。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  相似文献   

4.
常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照章纳税”一词,其实,从法学角度看,“照章(或遵章)纳税”的提法不符合法律要求,不够妥当。 纳税在我国已是一种法律行为。《宪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显  相似文献   

5.
当前,诸多新闻媒体在报道党政干部违法犯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时,往往要加上这么一句:然后交司法部门处理。”笔者认为,这个提法有悖于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具体说,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实际上,当事人的问题是否触犯了刑律,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要检察机关视其罪错事实、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加以衡量。概括说,叫做以事实  相似文献   

6.
报道审判活动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法院则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审判机关,是现代法制国家最公正、最权威的机关。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法院的权威不容挑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传媒对审判活动的报道,必须维护法院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近年来,常有传媒在报道诉讼案件时凌驾于审判机关之上,进行“新闻审判”,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传媒超越审判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  相似文献   

7.
(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称之为“被告”或“被告人”。只有在人民法院对其作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称之为“罪犯”。 (二)公安人员不能去“侦察”案件 “侦察”与“侦查”,一个是军事用语,一个是法律用语,二者是有区别的。侦察是指军事上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活动。而侦…  相似文献   

8.
卿成 《新闻采编》2000,(4):23-24
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就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加以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 “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名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公诉后,称之为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中的提法,思想性、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有些提法往往在广大群众中形成有力的口号,因此报纸上的提法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苏北赶江南,江南更上一层楼”、“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标题,对解放思想、鼓舞广大群众斗志,起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一些法制类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公安机关已将三名罪犯抓获归案”、“检察机关已对犯罪分子某某提起公诉”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说法并无语病,但仔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着法律错误。 去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我国的刑事审判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重要转变,这就意味着,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只有在法院对其做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被称为“罪犯”。因此,在公安机关侦察、取证期间,检察机关审查期间,对这些人只能  相似文献   

11.
法律应如何保护舆论监督——由陆俊新闻官司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伟 《新闻前哨》2000,(2):33-34
著名足球裁判陆俊的新闻官司在北京市结了。从法律角度讲,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新闻官司已宣告结束,法律判决了陆俊一个清白;但从法理上,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则不能说结束。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会使舆论对某些问题的监督成为“真空”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舆论是否侵害了名誉权主要是这样规定的:“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  相似文献   

12.
有几家大小报纸先后转载《新闻战线》今年第4期刊登的关于“普通党员”提法不妥的文章,主张取消“普通党员”之说。我认为“普通党员”一说是可以成立的,并无不妥。理由有三:第一,“普通”,即指平伟的,一般的。法律、辞书中虽然没有“普通××”之说,但人们习惯上经常说“普通干部”(7月14日人民日报)、“普通群众”(8月4日人民日报)、“普通的老兵”(《瞭望》第7期)、“普通市民”(8月8日河北日报)、“普通观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民族问题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至四版,集中来说,存在如下四点民族问题:一是中国“种族”提法;二是“XX人”民族提法;三是“族姓”提法;四是没有“民族古籍”类目,这些既有学术上的分歧,也有认识上的不足,更有政策上的失误。为此,特别指出并加以讨论和更正。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4.
得到一个案件的采访线索后,记者和媒体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个案件让报吗?如果有关部门不让报道,那么,不是记者采访碰“钉子”,就是稿件胎死腹中,从而造成媒体与司法关系的紧张与冲突。有效缓解这种矛盾,既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客观要求。一、现有要求:“两项规则、三条纪律”如何进行案件报道,目前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一些规范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两项规则、三条纪律”中。“两项规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和1998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拜读一些报社阐述自己办报思路的文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提法:“压缩‘一厂一店一校一村’等工作性报道”、“坚决摒弃‘一厂一店一校一村’的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等等。应该说,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来自某些基层单位的报道,既缺乏宏观上的意义,又没有新闻价值,只是单纯作自我宣传。对这样的报道,当然应该“限制”、“压缩”乃至“摒弃”。然而,正如任何真理都有它的相对性一样,这种提法也容易使一些报社  相似文献   

16.
听广播、看报纸,发现“普通党员”、“一般党员”之类的提法相当普遍。如浙江日报去年12月16日,在第四版《做人民公仆,为民众办事》一稿的编者话中写道:“对干部提出了比普通党员更高的要求。”在评论员文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新党章》中,还有“首先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党员”“要比一般党员多学一点”等等说法。这类提法似乎习以为常,在一些领导人的讲话和一些简报中,也屡有出现。因此,我觉得有责任提出:此类提法是不够准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6,(4):19-19
表现之一:妄下结论型我们常常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的结束语:某某某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法律的严惩”是通过法院的终审判决来实现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在法院终审判决前.被告人只能是“犯罪嫌疑人”.媒体无权作出其“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6月8日《人民日报》“政治·法律·社会”版“时政纵横”栏目登了一篇消息,引题为“最高法”,主题为“加大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案件审判力度”,初看标题,我以为国家又出台了什么重要法律,往下一看,方知是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加大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新闻工作者在从事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中,文章不仅要文从字顺,而且观点与提法一定要合乎规范,符合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宣传口径和报道要求,要与时俱进。否则,会由于观点与提法不规范等原因,给我们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带来政治和外交上的不良影响。下列提法尤其要引起新闻同人们的注意和重视。(1)在有关文章中,对台、港、澳的称谓不能与“中”(即中国)并列。不能使用“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提法,应使用某地和某企业与台、港、澳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和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读到、听到这样一些行话和简称:“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发展二轻工业”,“要千方百计把二轻工业抓上去”,“二轻工业战线”如何如何等提法。有时,也还可以听到、读到“二轻”及其派生出的几个提法。所谓“二轻工业”,就是生产消费资料的轻工业中的一个部分。我觉得报纸和广播也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