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雷  陈闪 《历史档案》2005,(4):78-85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国民党设立的特殊政治机构,其成员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是战时中国的最高“民意机构”。它自1938年7月6日成立,至1948年3月28日正式宣布结束,存在将近10年时间,共召开四届13次会议,其中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就达11次之多,对战时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重庆参加过一次国民参政会旁听,那是1943年9月18日至27日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三届第二次会议。当时,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将黄河边上使用于抗日的部队都调集到陕甘宁边区的边缘上,连续作挑畔性进攻。大后方各报刊登各地所谓民众团体纷纷电请毛泽东取消共产党,取消边区、取消“封建割据”等消息。中共中央向国内外及时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以进攻边区为主的第三次反共高潮的阴谋.国内政治形势相当紧张。 9月16日,重庆《中央日报》发表一篇申讨中共的社论17日上午,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访问中共参政员董必武同志.“敦劝”他出席这次会议。18日上午  相似文献   

3.
国民参政会于1938年7月成立,至1948年3月结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国民参政会总共开过4届13次会议,经历了前期(第一届)、中期(第二、三届)、后期(第四届)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7月6日。它的成立,是在日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其他各党各派政治势力的政策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韩玮 《大观周刊》2011,(21):26-27
民主与秩序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民主既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国家的治理手段,民主的政府意味着人民参与国家的治理。合理的民主化能刺激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良好秩序的形成和国家的有效治理,同时盲目的民主化却极易带来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建设目标落空。我国一贯坚持走渐进式的政治改革道路,就是民主的推进要求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素质相协调。实现民主和秩序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平台越来越成为公民发表政治诉求、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传统的大众政治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呈现出与社交媒体紧密结合的趋势。"互联网大众政治"一方面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其极端化、娱乐化、非理性等消极因素对构建一个合理的政治秩序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君 《新闻世界》2011,(11):145-146
梳理国内近十年的文献、论文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功能方面所作的研究很多,论文也很多产。但是具体针对大众传播媒介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是非常少的。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新农村的建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基层村民自治,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见基层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政治参与对促进国家团结,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农民受众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求大众媒介积极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和方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积极改善少数民族农民的政治参与现状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1940年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团”.该团由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郑州、宜昌等地,访问了7个集团军司令部.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但毛泽东致电参政会,“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前来访问延安,甚表欢迎,惟该团有青年党之余家菊及拥汪主和在参政会与共产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之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如果必欲前来,当飨以本地特产之高梁酒与小米饭”,公开表示对慰问团中余家菊、梁实秋两人不予欢迎,该团遂取消延安之行.此事使梁实秋甚为尴尬,一时成为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9.
社会传播系统同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方式密切相联。现代政治明是以民主为核心内涵的,传媒业的兴起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传播体系,传媒业带来的政治信息沟通的普及化和公开的政治表达渠道,同决策民主化、同公民的广泛的政治参与有着难解之缘;传媒业的引导舆论功能,使其同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对于政治过程和政治人物的监督紧密相连。信息公开制是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从一开始,它就与传媒业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对于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决策透明度,增强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网民参与的非理性和可操纵性,对政治决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网络政治参与在政治决策中利大于弊。鉴于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和干扰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善待、善用、善管互联网,用好用足网络民意这个巨大的"智库",使其更好地为中国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服务。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效应的研究,需要走出传播学视角下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中心论”的困境,回归到政治活动本身,应以政治活动为根基,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诠释.政治传播活动是国家宰制下的政治目的性很强的信息传播过程.这种过程不可能是信息的自然循环,因此“媒体”永远不可能处于中心地位.政治传播的效应,不可能直奔一个个社会成员的微观态度而去,而总是着力于宏观的政治治理效果.这样一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便必然成为政治传播效应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说,政治传播始终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检验政治传播的“效应”如何,须以这几个方面为基准.  相似文献   

12.
“三三制”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边区开创实行的一项抗日民主政权,开中国政治现代化、民主化之先河。所谓边区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是指在参政人员名额占比中,共产党员、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一制度在特殊时期对于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推动全国民主化、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坤瑾 《新闻界》2012,(13):41-45
大学生政治素养如何关乎国家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大计。网络的普及与传播必然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等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高度的政治热情与较低的理性思维并存;明确的政治立场与摇摆的政治认知并存;非理性的政治动机和行为令人堪忧;党员、干部学生们发挥一定的领导作用,但其政治参与行为与其他学生并无明显差别;男生比女生更加关注时政,女生在人际传播中更倾向于从众。  相似文献   

14.
袁成毅 《北京档案》2005,(11):34-35
战争赔偿是战争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政策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变化.战后初期,国民党在对日索赔问题上,还是能够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的,想通过对日索赔来达到削弱日本赖以发动战争的经济能力,同时也想通过此举来增强中国工业的复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为了在网络的自由言说空间中表达观点、意见和建议,努力对政治事件、政府决策产生影响,并获得身份认同。网民的身份认同对于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案例分析中,研究我国网民身份特征及加强网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政治”是电视剧创作和研究绕不开的主题.中国当代的电视剧表达了两种政治:一种是以国家、政党、战争等为主题的宏观社会政治,一种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多元诉求、价值冲突为主题的微观文化政治.差异政治是微观文化政治的核心,而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宏观政治和微观政治并非完全分离,只有二者形成互补,当代电视剧的创作才能具有张力.  相似文献   

17.
选址东湖岸边的珞珈山 20世纪的民国初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王世杰在这个期间做了许多关乎他人生的大事情,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早年参加了民主革命,涉及很多领域,一生在政界、教育界、法律界、学术界身居要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曾经担任过很重要的职务,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前后任职60年.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20世纪中国许多重大的事件,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监督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对公共事务的非正式的政治参与,网络监督就是在驱使权力归位。从发生学角度看,网络监督的出现是发端于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从形态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的类型有权利救济型、腐败揭露型和违规言论曝光型;从目的论角度看网络监督体现的是公民不服从;从过程论角度看,网络监督政治行动逻辑就是从虚拟过渡到现实,从言论发展到行动。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两种可能的逻辑循环,即善的逻辑循环与恶的逻辑循环。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来,会议记录与保密基本画上了等号,只要是会议记录就一定得保密.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民主政治及民生工程建设的有力推进,各项事业的民主化要求越来越高,"公开","公正"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惠民"成为时代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趋向稳定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人格,既对于大学生以后参与政治活动,成为合格的政治公民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