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信息化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关于信息化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领域:信息化与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研究、信息化与教育扶贫各主体协作研究、信息化与教育扶贫模式靶向实施研究、信息化与教育扶贫效果动态监测研究、信息化与教育扶贫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扶贫研究。展望未来,我国信息化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研究应注重元研究,探讨信息化驱动教育扶贫理论;推进田野研究,归纳信息化驱动教育扶贫的模式;加强前沿研究,提高信息化驱动教育扶贫质量;强化综合研究,构建信息化驱动教育扶贫网络体系;关注伦理研究,保护信息数据与用户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贫困的关系研究脱胎于经济与文化视角的反贫困理论.教育与反贫困研究的历史奠定了教育扶贫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教育与贫困在市场结构、人口素质、文化资本、社会政策等四大要素上的关联.我国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资源配置难优化、数字鸿沟难弥合、贫困文化传递难阻断、扶贫治理模式难转变等突出问题.结合历史研究中的四大要素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框架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掘了新路径,二是为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开辟了新渠道,三是为消除贫困亚文化复制功能创造了新方法,四是为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注入新力量.运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具体路径包括:"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优化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激活信息红利,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互联网+"提升文化资本,消除贫困亚文化的复制功能;"互联网+"促进多元参与,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研究的时间分布、研究主体、研究的方法、研究内容四个维度对近年来国内学者的教育扶贫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未来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育精准扶贫源于精准扶贫,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要举措多维:哲学上,辨别真假,理性扶贫;伦理学上,更新理念,公正扶贫;社会学上,直面问题,深化扶贫;心理学上,内外并重,优化扶贫。推行教育精准挟贫要靠各方合力: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寻求扶贫路径;学校完善制度,开展扶贫实践;教师贯彻执行,推动扶贫落地;学生自尊自信,保证扶贫有效。  相似文献   

6.
探索我国新时代教育扶贫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前沿,有助于厘清该领域的发展演进及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扶贫治理提供新思路.研究采用图谱可视化方法,以2012—2020年CSSCI数据库的346篇教育扶贫文献为样本,运用UCINET、CiteSpace等软件分析了教育扶贫研究现状,绘制了合作发表—研究网络、热点主题、前沿及趋势图谱.教育扶贫研究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划分为初步探索、迅猛发展和逐步成熟期.既有研究偏重理论探索与逻辑思辨,重点集中在教育扶贫的价值与功用、归因与逻辑、趋势与路径等方面.存在核心学者数量有限、"无形学院"关系尚待形成,机构合作互动关系弱,大范围跨机构或跨院校合作较少等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与公共治理逻辑,构建教育扶贫整合框架、聚焦中微观适切性实证议题,统筹规范研究与科际整合,协同"智、志"双效研究应是未来教育扶贫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从精准扶贫的内涵、生成逻辑、地方实践模式与困境以及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详细梳理了精准扶贫已有研究文献。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对以下三个问题的研究比较匮乏:一是精准扶贫的系统性研究;二是精准扶贫效果的实证分析;三是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问题研究等。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心从着力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即精神扶贫。教师作为贫困地区精神扶贫的主力军,肩负着扶贫者之志、扶贫者之智、守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然而,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乡村教师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扶贫意识缺乏;乡土情怀缺失,扶贫内在动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扶贫经验少,扶贫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为使乡村教师更好地履行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培育;在职培训要强化乡村教师教育扶贫角色意识;更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扶贫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游明伦、侯长林在《职教论坛》2013年第30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的架构,针对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存在的问题,依据机制设计理论,对职业教育扶贫机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职业教育扶贫机制,是指职业教育扶贫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之间的有机制约关系及其运行机理。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是开展教育行业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行业扶贫的一个重要类型,其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农村教育扶贫作为农村精准脱贫的重要形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文献梳理和回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教育扶贫的概念、类型、模式以及“互联网+”农村教育扶贫等方面,且总体上处于初步阶段。后续研究需要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在农村教育扶贫基本理论、农村教育扶贫的中国道路、中外农村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比较、农村教育扶贫研究的方法等方面有所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全面脱贫时间节点的到来为教育扶贫开启了新的思维起点,向教育扶贫提出了过程性挑战。基于后扶贫时代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教育扶贫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有赖于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扶贫、扶智与扶志、农村教育贫困与城市教育贫困、扶贫主体与贫困主体、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等关系。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扶贫应诉诸多维关系视域的系统化行动,在扶贫实践中需进一步凸显教育发展的功能建设、精神扶贫的价值指向,关注特殊贫困人群的主体特征、倾听教育贫困者的主体诉求,探索国际教育扶贫经验的在地化实践,推动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经验的国际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12.
蔡军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65-70
随着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职教集团在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构建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日益凸显.反思当下职教集团接续扶贫工作在研究深度、顶层设计及实践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把握职教公益性内涵,明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方向要义;做好扶贫整体性规划,聚合多元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回归教育扶贫语境,深化内涵式接续帮扶"等行动路径,实现集团发展与减贫防贫的有机融合,促进提升减贫防贫效能,为后脱贫时代教育减贫防贫持续发力贡献职教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年。我国当前的教育扶贫政策表现出价值取向更加公平正义、覆盖领域愈加全面、扶持对象更为精准聚焦、体系构建不断立体延拓、工作机制融合多元主体等特点。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多维贫困突出等问题,考虑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我国应制定常规化、制度化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实施综合性教育扶贫措施,建构教育扶贫共同体,开展教育扶贫政策评估,强化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  相似文献   

14.
瞿连贵 《成人教育》2018,(11):75-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逐渐进入学者关注的视线。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的相关研究,发现话语从早期的职业教育扶贫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研究内容方面,职业教育扶贫重点关注域外经验与本土实践,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内容则较为集中。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既可发现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亦可对研究的走向进行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为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战略目标,研究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理论来源。本文探讨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即习近平新时代扶精准扶贫思想,并着重探索利用教育信息化进行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为学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智教为重”,教育信息化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对实现贫困地区教育脱贫、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界定了教育信息化扶贫的内涵,认为教育信息化扶贫就是扶教育信息化之贫、依靠教育信息化扶贫(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精准扶贫);然后依此提出了扶教育信息化之贫和依靠教育信息化扶贫的策略;最后,为了保障其策略有效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持续发展,作者从资金投入、管理、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教育扶贫的功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扶贫的模式,并对目前教育扶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新时期的教育扶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西部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以四川省阆中市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西部农村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教师流出多却流入少、教师数量有限、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不高、专业性不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职业技能培训种类少、宣传不到位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和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社会、贫困人口三个维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发展赋予教育全新内涵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文章对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从可行性与优势、模式与路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剖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广大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8,(2):100-106
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远程学习方式,清华大学针对我国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教育扶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文章通过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学习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扶贫教学站管理员的深入访谈研究,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的持续开展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环境,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是符合当前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的教育扶贫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