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普场馆越来越成为学生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科技馆、博物馆对学生的辅助学习发挥了重大作用.结合科普场馆优势和学校教育内容开发的馆校合作的项目、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博物馆、科技馆中.为了更广大的教师与学生能充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科普资源,更好地发挥科普场馆的教育作用,同时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利用科普场馆开展教育活动有所启迪.本文结合国内外科技馆、博物馆馆校结合发展现状,针对国内外优秀科普场馆①,重点分析其馆校合作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开展馆校结合②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温虹 《美育学刊》2020,11(2):20-26
美国克拉克艺术博物馆在全美“开端计划”基础上,结合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资源策划和实施了面向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的艺术开端课程,这种发生在艺术博物馆里的正式幼儿教育课程对我国正在蓬勃兴起和发展的美术馆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研究艺术开端课程的策划与实施,可以针对国内美术馆幼儿教育现状提出从普遍性到针对性的幼儿群体课程开发、美术馆幼儿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等一系列馆园合作方式与建议,以改变目前美术馆零散性亲子活动为主的现状,并能构建与幼儿园更好衔接的馆园合作课程。  相似文献   

3.
场馆与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相互配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场馆与学校的双赢.本文充分肯定了馆校合作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馆校合作的发展与经验,并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具体阐释了科技馆资源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三个方面如何服务于学校教育,学校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并介绍了科技馆助力学校教育的拓展与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示并分析了"馆本课程"教育活动指南"开学第一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馆校合作项目,希望对促进馆校合作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是新时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博物馆除了担负一般博物馆的职能,如收藏展品,举办展览,还兼有大学教育的文化和精神,通过互动活动和教育计划传承,丰富大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教育内涵. 然而,中国高校博物馆却只有"物",没有"魂".本文从高校博物馆自身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入手,试图归纳和总结中国高校博物馆的文化内核及其职能.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校与幼儿园专业合作共同体,是基于大学和幼儿园彼此合作共同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年"园校合作共同体"的实践经验,川北幼专逐渐总结归纳出园校常规合作的基础模式,同时针对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探索出园校深度合作的多元模式,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背景是以台北"故宫"于2000年至2015年间的各式教育媒体为范畴,探讨博物馆教育资源对开放学习环境的影响.研究目的是以系统化的分析方式,调查各种不同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和实务案例,并总结出明确的理论架构.本研究总结出五种教育媒体设计方向,并依据过去"馆校合作"教学计划,归纳出五个主要的实施策略,并总结出运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于学校正规课程、非正规教育活动,或规划非正式教育方案时的关键成功要素.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实证方法,以供后续研究和实务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验考古与实验室考古是近年学界常有提及的学术名称,虽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尽相同。在源属方面,实验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结晶,而实验考古是欧美考古学进程的产物。在研究范式上,实验室考古更强调在室内进行的科技分析与文物保护,而实验考古则侧重于对古代遗迹现象的重建。在开展实验考古时,需要注意尽量保证实验的原生性、科学性与可控性,实验的目的是解决考古学问题,同时确保实验记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采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有效的发展路径之一。为此,本研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转型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重要的发展策略。以便支持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推进,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与学生就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大潮兴起,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博物馆教育正在社会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教育改革的趋势与要求、博物馆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等方面充分论述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教学策略,同时分析了博物馆的现实困境与机遇。对于博物馆教育实践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武术(馆)学校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武术(馆)校的办学规模、管理者和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训练、毕业生去向、学校的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对当前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当前武术(馆)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促使武术(馆)校能够走向正规化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武术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我国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提出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校地合作英语教师校本教育理念,在分析反思性教学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一次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校地合作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个案,并提出了这一教师教育理念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旨在探索有效的英语教师在职教育模式,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拓宽思路,并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家校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虽然家校合作教育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教育人士和部门的重视,但研究范畴较狭窄,局限于中小学校,针对于职业院校的家校合作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将对职业院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职业院校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家校合作制度不完善、家长参与度低、合作频次少、合作形式简单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此类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带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县级、域外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学区共同体模式,名优教师联盟共同体模式,兴趣共同体模式,与高校合作共同体模式,与名师工作室结盟共同体模式。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营造并构建了校与校、教师之间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推动了不同背景、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池州学院实施校地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地合作既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池州学院与池州市实施合作共建是新时期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对区域范围内院校发展的保障、监督和宏观调控作用,是院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必要条件.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池州学院在认真研究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回报地方,创新发展,走校市合作,共建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6.
馆校合作旨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借助"互联网+"教育,通过取长补短、合作互补,创出新路,实现教育功能,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场馆与学校的联系还停留在偶然性的场馆参观和随意性的校内展览,亟待寻得一种科学、便捷、可行的馆校合作模式.馆校协同教学是以"一般学习结果理论"的五维价值为核心的,场馆资源系统与学校教学系统可协同运作的合作模式和理论体系,其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态度与价值观,娱乐性、启发性和创新性,活动、行为和成长五方面内容.同时,馆校协同教学还表现出目的性、开放性和民主性三方面的教育规定性.活动范式上,它又包括物理参与、情感参与、智识参与和社交参与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环境考古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将来的全球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了环境考古的内涵、原则、环境考古研究的领域,总结了常见的环境考古的实验方法,指出了环境考古学今后的研究趋势和环境考古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校地合作是地方高校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与战略选择。作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广东医学院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在长期的校地合作中,学校重视加强领导,增强校地合作的有序性;明确定位与目标,把握校地合作的方向性;创新科技合作机制,增强校地合作的持续性;及时了解地方需求,提高校地合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形成校地合作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也应该不断更新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馆收藏与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的关联度。黄河博物馆顺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呈现中华母亲河——黄河的"自然史"文化特色上,不断创新服务。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引入二维码、详解服务等,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增长科学知识、了解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