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胜  王照环 《科技风》2014,(7):86-86
有机污染物是当前水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污染物不仅有毒有害,并且难降解,因此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项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有效技术,近年来,这一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且有关反应器的基础理论如反应器数学模型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根据光催化反应的特点,建立光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在模拟污染物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边界条件对方程进行了求解,模拟计算出环状反应器内的污染物降解情况,绘制出污染物降解的效果图,讨论了催化剂浓度对污染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针对目前行政管理方面的局限,通过实施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保护水资源的办法逐步得到重视。排污权交易是排污指标通过在污染发生源之间重新分配来达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且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大连市拟开展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模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典型模式,对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在大连市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性能是评价有机磷农药对环境危害影响的重要指标,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越长,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各种环境生物,甚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大.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有机磷农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的研究现状及不同催化剂体系对各种农药的降解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先后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个阶段。该制度虽然对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建立污染物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科学分配以及最终实现水环境质量达标的核心问题。要在根本上实现环境水质达标.将依赖于实施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而保证该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科学、准确地掌握区域、流域和城市的水环境容量。并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管理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排污总量控制体系,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从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多环芳烃的共代谢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资源与环境是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水环境的问题已成为最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从水环境的含义,水环境的容量进行了说明,以及对国内外水环境的发展概况和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环渤海、北黄海和长三角等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开展相关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调查,初步掌握我国重点区域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为我国开展污染减排和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数据支撑,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研究员开展了“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典型区域的应用”研究,在973项目“POPs区域污染现状和演变趋势(项目编号:2009CB421602)”,联合国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东亚水环境监测与管理”和国家科技创新方法专项“多环境介质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IM031000)”的支持下,建立了一系列多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治理技术进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目前较为活跃的几种生物新技术:厌氧水解酸化、高效菌种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共代谢作用降解污染物。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实际运行处理设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盐废水指至少含3.5%的总溶解性固体物的废水,属于难处理废水之一。一般微生物很难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因此需要耐盐菌对其进行处理。本实验研究了从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分离的耐盐丙酸杆菌对苯酚的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丙酸杆菌能够在pH6.5~9,盐度5%~10%的范围内降解苯酚。其中最佳pH和盐度分别为pH7.5和10%。有无营养物的添加对苯酚的降解效率无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此菌在12天内能够完全降解200mg/L的苯酚。本文对于研究在高盐环境中对于苯酚污染物的处理前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某产业园区废水排放量大,且污染物浓度高。为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对园区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污染物的去除原理和工艺的分析结果,选择"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砂滤池"的工艺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园区废水达标排放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对改善当地环境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以下简称PAH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芳香化合物。经长期研究,发现多环芳烃其对环境、土壤有持久地污染,不易降解并且十分容易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体的致癌及致畸性或致突变而引起了广范关注。美国因多环芳烃对人及生物的致癌、致畸性,在土壤及环境中不易降解及长久地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将其定义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对  相似文献   

13.
水体沉降物系指江、河、湖、库和港湾、河口等水体底的表层沉积物质。水体沉降物污染由工矿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和大气中污染物沉降而引起,它会导致水质的二次污染,此外这些污染物也可通过农作物和底栖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水体沉降物能记录给定水环境的污染历史,反映难降解物质的污染情况。对水质、水生生物有着明显的影响,为天然水是否被污染的重要标志。所以,水体沉降物样品的采集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0)
以具有内分泌干扰性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细菌1a51的生长曲线以及对水中MeP的降解。结果表明,菌株在R2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小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60小时后进入稳定期,随后进入凋亡期;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适降解温度为35℃,随着目标污染物MeP浓度的提高,一定时间内的降解率逐渐降低后达到稳定,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降解影响不同,Cd~(2+)对菌株降解MeP的抑制效果最明显,Zn~(2+)对降解几乎没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防腐剂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催化活性高、可见光效果好、稳定性好、无毒无害等特点,在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弱光等的激发下产生活性自由基和负氧离子,迅速分解空气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对人体无毒无害,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可用于汽车内环境空气净化治理、杀菌消毒。研究表明,在光照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可以降解车内主要有机污染物甲苯、二甲苯、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  相似文献   

16.
土壤污染的植物根际修复通常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分泌物紧密相关,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土壤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可能是对土壤污染成功进行植物根际修复的基本过程.本文介绍了有关根际微生物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有机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根际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方法解决了DDNP生产废水中含有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问题,对改善区域水体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方法解决了DDNP生产废水中含有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问题,对改善区域水体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生物技术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环境工程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是利用生物体或其组分,与工程学结合建立生产工艺,净化污染物,生产可再生资源的技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降解、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可再生能源开发等环保领域.本文主要介绍环境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比例大致为2:4:4;③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间接人文驱动力可以概括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2007年常州市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足迹分别为54943.78hm2、75627.14hm2和36619.45hm2,三者对常州市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大致为33%、45%和22%。研究表明,污染足迹模型通过对区域污染物排放的定量模拟,实现了对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和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充分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贡献差异,实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评估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