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你们听明白了没?"老师在讲台上用殷切的目光看着学生. "嗯."这个时候,谁好意思主动站出来说"不"呢?然而,有这样一位老师,跟着他学习,你全然不会有传统课堂上的拘谨.如果一遍没听懂,那就让他再讲一遍吧,只要你轻点按钮即可.况且,他是从不"出镜"的,你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 就是这样一位从不"出镜"的家教,却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众多商界明星和科技领袖也成为他的拥趸,比尔·盖茨就是其最狂热的粉丝之一.这位家庭教师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相似文献   

2.
"这道题昨天才讲过,还是有许多学生不会做。""这道题刚讲过,你都不会。""这道题讲了三遍,还有一半学生会做错。""这次期末考试的题目,复习时基本上都讲过,可是考出来的成绩却令我非常失望。"这些话,许多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都说过,而且表情往往都是无奈、惋惜,甚至是愤怒。教师责怪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表扬学生:"你读的真棒!""你做的真好!""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老师之所以这么做,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可是这样简单的赞扬的评价,虽然也有激励作用,但指向性不强,久而久之只会流于形式,没有一定的针对性,究竟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聪明在什么地方?学生无从知道。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暂时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但由于学生不明白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受到表扬,更甚  相似文献   

4.
"老师,这是什么?""老师,这个怎么做?""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老师……"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我们永远不知道孩子接下来会问出什么问题。但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是无视?直接回答?还是……今天,我就从我与孩子的一个故事讲一讲我对于孩子问题的理解和问题背后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老师讲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课后,安排了一次校园内生物的调查。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同一株花叶小腊长出两种枝叶,且这一现象在另外13棵这种植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是生活环境导致它们长成这样,还是另有原因?在请教了老师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设计实验研究,推测影响植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希望从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解惑释疑《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在课堂上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就想:为什么蒲公英妈妈有降落伞?为什么孩子们乘着风就能出发?它们去哪里呢?一放学,我就跑回家问爸爸那些问题,并说:“爸爸,你快告诉我答案,快点!”爸爸笑着说:“瞧你满头大汗的!  相似文献   

7.
张若彤 《科学大众》2014,(1):I0013-I0013
下雪后,地上堆积的雪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干净的雪,一种是混合了泥沙等杂质的混合雪。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过这样一种现象:在同样的数量、同样的温度下,两种雪的融化速度不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我很好奇,不由得就想寻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11):23-23
老师:“你的语文太差.我让你把这些宇写10遍.你为什么只写了8遍?”  相似文献   

9.
心意     
他不记得父亲这一生在子女受到挫折或得到荣誉的时候曾经以拥抱来鼓舞或嘉勉他们;至于"我爱你"这三个字,这辈子是否曾经从父亲的嘴巴里冒出来过,他更始终存疑。在母亲年纪比较大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以玩笑的方式试探着问她:"妈,爸爸这辈子有没有跟你说过‘我爱你’?"没想到他母亲的回答竟然是:"他?如果他跟我这样讲,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很火的文章——《妈妈在这四点上越懒,孩子越成功》,作为一个教育者,深有同感!有时候妈妈为孩子做得太多,反而把孩子教"懒"了,教"笨"了,聪明的妈妈不会帮孩子包办一切。其实,老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时候,老师讲得越细,学生越不会思考;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是依赖;老师管理越严,学生主动性越差。有时候老师"懒"一点,学生反而会"勤快"一些,"聪明"一些,学习也更越主动些!一、在课堂上"懒"一点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教学的疑问,来自于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式。历史教学是教会学生历史知识吗?显然不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就是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但在忘掉知识的同时还留下了一点什么,这留下的一点东西就是教育。"我认为历史教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含义,历史教育并不仅仅指记住或懂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后能产生让你终身受益的内在的东西,即思维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  相似文献   

12.
爆笑作文     
《发明与创新》2008,(8):55-55
星期一到了。小英在交完作业后,中午马上被老师叫去罚站,附加念500遍"我以后不敢编谎话欺骗老师了。"为什么这名老师要如此残忍地对待这名柔弱的小学生?我们来瞧瞧她的作文是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往往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但广州华师附中的学生们却提前为自己"策划"了一个葬礼。该校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一道作业题: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在你的葬礼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如何回忆你?学生们交来的作业让老师感到惊讶。死亡教育,从本质上讲也是生命教育。一个人只有对死亡有了认识而非恐惧,他才  相似文献   

14.
“说题”一般指说题者就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的定义、定理和公式,以及例题和课堂练习直至其他作业题,到老师或同学那里讲一遍,展示你的思维过程。说题一般指学生说题,偶尔也可用于老师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也许你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老师"声嘶力歇",学生"沉默似金",课堂"死气沉沉",成绩"人神共愤"。我以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在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中,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构建自己的和谐课堂呢?一、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注  相似文献   

16.
曾给许多朋友测试过这几道题,无人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你也不妨来试试。请看题  相似文献   

17.
<正>错误是找到正确答案的前提,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错误"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错误资源如不能及时的记录和积累下来,它们将稍纵即逝。因此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使用错题本。把某一科的错题整理在一个错题本上,写出正确的答案和思路,顺便剖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按照上面的步骤和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到"错题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思维习惯的训练,学习效率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谭安洛 《情报杂志》1991,10(2):57-60
下面是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凡的事件,却是相当令人玩味的。你不慎遗忘了一件普通的物件。尽管你冥思苦想,把早先你做过的一切都回忆了一遍,但还是茫茫然不知道自己把物件丢在哪儿了。傍晚,当你坐在劈啪作响的火炉旁出神时,问题的答案忽然撞上心头,原来你把它丢在了工作台上。问题的突然解决,其实是右脑正在处理左脑提供的信息密码,是右脑思考的结果。与此相反的是,在情报研究中,往往只有逻辑思维的地位,即只承认左脑的功能与作用,对右脑功能不予承认,至少是不重视。这是现阶段我国情报思维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大缺点,直接导致了情报  相似文献   

19.
笑不笑由你     
脸上的雀斑英语课上,老师问小明:"小明,你知道eye是什么意思吗?"小明说:"不知道。"老师指着自己的脸提醒他:"你看我鼻子两边是什么?"小明答道:"那是雀斑。"不敢笑老师见花花一脸平静,好奇地问她:"大家都在笑,你为什么不笑?"花花答:"我不敢笑。"老师又问:"为什么呢?"花花振振有词地说道:"您经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我今年10岁,一笑不就没了!"最佳人选某班决定派一名学生去美国留学,班主任让学生们说说谁去最合适。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众》2011,(Z2):42-42,38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这首歌谣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你是否知道,歌词里的泉水为什么会流动呢?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给我们来信吧!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刊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