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灸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88例颈椎病患者,经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88例颈椎病患者分为病例各为44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结合针灸和牵引治疗法予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所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联合应用针灸与牵引治疗颈椎病患者时,予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腺瘤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88例,以2015年8月~2016年5月为样本选取时段,以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予以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实验组,经不同的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切口长度明显较小,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术后引流量明显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同时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另外,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RP、RBP、PA均明显较优,以上2组比对数据差异均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在甲状腺腺瘤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比实验,探讨减轻患者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痛苦、提高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56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四快法”(进针快、回抽空气快、推药快、拔针快)注射;实验组:“三快一匀法”(进针快、回抽空气快、缓慢匀速推药、拔针快)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后的疼痛程度,最终得出结论。“三快一匀法”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注射成功率,安全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和整理了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整四年在某院住院以及门诊治疗的所有案例。挑选出55名患者。试验观察组,该组患者都是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组员人数为27名和对照观察组,该组人员采用常规治疗,组员人数为28例。给对照组患者一般都经历清理创伤、复位、外加固定、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治疗组的患者除了给予上述治疗外,比对照组患者多的项目就是固定术后2周采用骨折治疗仪进行八个到九个小时的辅助治疗。结果:1、骨折患者的固定时间有长有短,时间范围在55天到280天之间。2、治疗康复周期:常规治疗的对照组需要用(11±1.4)周;而用骨折治疗仪需要的时间(9±1.5)周。3、治疗效果:常规治疗的对照观察组患者的愈合疗效有15例可以达到"优"的标准,有7例可以达到"良"的标准,有6例达到"尚可"的标准;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愈合疗效有23例可以达到"优"的标准,有2例可以达到"良"的标准,有2例达到"尚可"的标准。4、治疗痊愈时间(关节能只有活动恢复原来的功能即为愈合):治疗组平均时间为(17±2.8)周,对照组平均时间为(19±2.6)周。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4.57,P0.02),即治疗组患者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更短。经χ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4.58,P0.05)。证明效果很明显。结论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能够明显的缩短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和牢固愈合时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服壮骨方联合五方散脐贴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对照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内服壮骨方联合五方散脐贴,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三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BMD)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65%),实验组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B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服壮骨方联合五方散脐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微针经皮给药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行改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随着微针对于疫苗接种、多肽给药、蛋白质给药、DNA给药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微针经皮给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采用微针给药具有安全无痛、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文中主要对微针经皮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寻求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筋膜释放技术训练方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康复科就诊的5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及腰部功能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筋膜释放技术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及腰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用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采用原有缺血性中风病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在此基础上加入南宁市中医医院特色药棒循经推按联合康复疗法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0)
目的:评价CO_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的就诊于我科门诊明确为浅表性瘢痕患者38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立即予以硅酮凝胶药物联合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一共治疗三次。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分别比较各组瘢痕的温哥华量表评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温哥华瘢痕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高达100%,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制品透皮给药技术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郭喜荣 《大众科技》2015,(3):111-112
观察保守治疗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胸腰椎MRI、腰椎CTQ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保守治疗组30例;B组:椎体成形术治疗组30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VAS评分,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分组,无神经损伤、大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半年后,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在A组、B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终末随访VAS评分,住院时间在A组与B组方面对比,提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方面,两者均能起到满意治疗效果,但椎体成形术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引导射频治疗系统对102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监测治疗全过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杲:102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患者症状改善,术后复查肿瘤缩小,血供消失,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导引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满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针刀对比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广西柳州市鹿寨县中医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跟痛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比术后1、6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显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66.7%,术后6个月(远期疗效)实验组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显效率56.6%。两组治疗显效率(术后1、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整体疼痛VAS评分术前分别为6.70±1.16,6.65±1.22;术后1个月分别为0.97±0.73,1.32±0.85;术后6个月分别为1.63±0.88,2.33±1.12。两组治疗后1、6整体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显著、持久,能显著改善患者足跟疼痛和肢体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重症肺炎的老年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预见性护理应用的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016年期间罹患重症肺炎的老年患者8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处理如止咳祛痰、吸氧(高压氧治疗)、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及其他支持等护理措施。针对呼吸道衰竭的病患则要进行机械式通气供应,之后。对两组病患的具体情况和护理效果做整体记录,以便于后续剖析工作进行。结果经有效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症肺炎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后,进行及早的处理与护理,并增加对他的关注程度,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67名骨科创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0名、37名患者。其中实验组应用循环驱动仪与中药桔术四物汤的方法展开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应用中药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经过治疗之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而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后,总有效率达到了67.57%,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占3.33%,而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4.32%,两组数据对比之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驱动仪与中药桔术四物汤结合、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结合,前者治疗骨科创伤后的下肢肿胀效果更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透穴刺法组和药物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巴氏指数(PADL)客观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透穴刺法组的愈显率85.00%,药物组63.16%。结论:透穴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150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加服益气活血方,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60d、出院后180d观察两组MIDAS评分、超声心动图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的差异。两组治疗疗程为3个月,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功能均较入院时改善,但在出院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具有明显差异性,出院后180d时实验组的生命质量和心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MIDAS评分在出院后180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出院180 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在6个月的随访中,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出量、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MACE发生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PCI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心功能,且益气活血方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炎性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低温液体诱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寒颤的发生频率,进而从该侧面评估此疗法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并行低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低温液体+常规低温诱导组)及对照组(常规低温诱导组)各48例,比较两组病人低温实施过程中寒颤发生频数的分布差异。结果:基于寒颤分级系统(受限于摘要篇幅,具体见正文)对两组病人实施寒颤分级,其中,实验组病人中0级27例,1级10例,2级8例,3级3例;对照组中实验组病人中0级26例,1级14例,2级6例,3级2例;两组病人寒颤病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77.00,p=0.453)。结论: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寒颤发生率。静脉输注低温液似乎并未增加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寒颤的发生频率,基于该指标,静脉输注低温液体诱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温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总结在神经内科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抽取自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2例,随后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61例患者。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有效护理情况,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住院护理中采用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喜爱,应加强其在临床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统计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积极护理;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97.1%,比对照组的77.1%要高(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并发症率是25.7%,明显比实验组的5.7%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归纳左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本文挑选我院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乙胺丁醇联合链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其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