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激活,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影响着,激励着受教育人的生命成长,而自己也不断成长。单纯的教书匠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位教师要通过自己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向教育家方向发展。我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对自己班上学生习作,进行分析,了解到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刚开始工作时,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地一直是复习、导入、讲授、作业、批改、评讲这几个环节,过着平淡的教书匠生涯。直到10年前临时接手初二年级一个所谓的"差班"政治课,我的教育教学方式才开始发生变化。这个班从初一开始就因为没有人愿意做班主任而被称为"差班",老师被称为"老弱病残",不少学生因为看不到希望都转走了。这个班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不仅各科考试成绩是全年级最差的,纪律也是全校最乱的。由于原来的政治老师生病要长期住院,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虽然高三每周已有14节课,  相似文献   

3.
人的所有"精神"部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悲天悯人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由有老师担心善良会让学生吃亏,我想到了宁玮等我的学生。我在想,其实"吃亏"与否,关键是看你追求什么?同样一件事,在一些看来"吃亏"了,在另一些人看却谈不上"吃亏"。宁玮认为,生活的幸福就是朴素恬淡地过好每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师要学会沟通,用微笑滋润孩子心田"。就师生关系而言,微笑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在学校,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的脾气好,对学生时常保持着微笑。学生也经常用"和蔼可亲"来形容我。但这并不是说——我不会对学生严厉。我在这里所说的微笑,是针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进  相似文献   

5.
李亚玉 《辅导员》2013,(16):70-70
<正>自从我登上三尺讲台那一刻,爱就已起航。我的人生格言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家长信赖的朋友"。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做教师的辛苦,但也找到了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捷径:那就是爱自己的学生,如今爱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而且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那么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我有三点体会:1.从学校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细心照顾好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寒假,王金刚老师工作坊组织大家拜读了付守永老师写的《工匠精神》一书。从看到书的第一眼,我们心里就打起了一系列问号:匠人还有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教书匠有精神吗?那是什么?做教书匠还是做教育家?…………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一口气读完了《工匠精神》。书中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我开始重新审视"教书匠"这个称谓了。从《工匠精神》一书可以看出,"工匠"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泥匠、瓦匠、木匠等。"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的精神。弘扬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登上三尺讲台那一刻,爱就已起航.我的人生格言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家长信赖的朋友". 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做教师的辛苦,但也找到了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捷径:那就是爱自己的学生,如今爱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而且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那么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我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蔡美云 《现代语文》2005,(4):127-128
"蔡芸芝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真谛的"最使我难忘"的好老师,"我很‘依恋'她".课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说:"哎,我怎么这么笨呢,怎么就不能多想几种方法,让你们能够理解呢!"也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啊,天哪,这道题我讲了不下于三遍了,怎么还是错那么多呀!"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果?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做哪些变革和调整?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打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只有真正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0.
累,也幸福     
金煜 《班主任》2011,(11):13
做老师,普普通通,但我却拥有着喜悦心情;做老师,忙忙碌碌,但我却收获着快乐幸福。那一个一个平淡的日子,那一点一滴积累的繁琐,我珍藏着,只为那一声"老师",我便已心满意足。真的,做老师真的很累!多少次因为连续上课而喉咙沙哑,为了上好一堂展示课而深夜不眠,多少次因为各种学生问题绞尽脑汁、未雨绸缪,可多少次又因为优异的成绩而欣喜不已。而这一切都源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从事教育事业有很多个年头了,有人曾经问我:你是一名好老师吗?做一名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说真的,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很多老师都梦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成为名师。我也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是一名好老师吗?我与名师有多远?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当一名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一个真诚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个小孩子,一个弱智者,见到老师问候道:"早上好!"当时是晚上,老师笑后,提醒学生现在是晚上。学生改口说"老师,晚上早"。当听到孩子错了,这位老师首先想到在知识层面更正学生,这就可能忽视了与学生当下的交往。这个情景中,那个弱智的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知识的正确——他可能学10遍也依然不会,比这更重要的是表达,是与人交流中的自信。这就是人文层面的教育。人是一切教育问题的中心。人的存在总是在三个层面展开:最基本的层面,是作为实体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爸并不是我所认识的当爸里最伟大的一个,但他是最给我撑足面子的人。每每到教师节,我爸的身躯就越发的伟岸起来。小时候成绩并不好的我,唯一荣耀就是来自我爸,因为他的原因,小时候的成绩册里面班主任都不得不给安排几科优。这个当了几年校长教过乱七八糟各种科目但坚信语文是最难教的教书匠,吃了大半辈子的粉笔灰,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英语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  相似文献   

15.
黄志忠 《家教世界》2013,(8X):167-167
<正>面对社会、家长对小孩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育主管门严格要求学生的在校时间不准超过七小时、不得组织补课和晚自修的矛盾现状,我们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无限"的课堂效益!我想一堂课不外乎是"老师借助课堂这平台以某种途径让学生学到知识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现在本人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感悟从"教师、课堂、学生"这三方面讨论一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一)向课堂的组织者———老师要效益老师是一堂课的导演者,一堂课的效益如何他起着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6.
应秀峰 《教育》2014,(30):79
在学生时代,就非常羡慕教师职业。因为在我的心中,老师是那么的博学多才,无所不知,简直就是万能的,形象伟大至极。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老师的课我非常讨厌,长大了才明白,并不是讨厌学习这门课,而是不喜欢某些老师上课的态度、方式、语言、表情,这些与学习内容无关。转变方式,寓教于乐如今我也成为老师,并且从事教育教学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快乐课堂、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成为我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个班级,总有几个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有的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叫老师省点儿心?我这班主任就是给你们几个当的!"的确,这些学生的存在时时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耐性。但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永远处于平庸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我的教育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努力学做教书匠,二是努力做好教书匠,三是努力不做教书匠。如何不做教书匠?最好的方法是教育写作。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一是教学研究。去年,我从资料上看到一篇翻转课堂的文章,仔细研究后,我觉得它作为发源于美国的新生事物,至少在当今的中国农村学校是没有土壤的,是无法翻转的。思索,成稿。很快,《翻转课堂与南橘北枳》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二是教育案例。学生在严寒的天气里迟到是很正常的事,但仍然有少数教师对学生严厉惩罚——罚学生站到教室门外,任凭风吹雪打。我想,教育做到这个份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常听有人说,老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我们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批改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但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歌、一部电视剧,而我要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