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人物系统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贾珍、贾琏等红楼公子与贾宝玉形成一种对比关系;王熙凤、探春的才干与贾宝玉的“无才”形成另一种对比关系;黛玉与宝钗,袭人与晴雯烘托了贾宝玉的政治理想;贾母与贾政是贾宝玉性格形成中的一个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二十回,写李嬷嬷在宝玉房中撒泼:骂了袭人;宝玉去劝,又和宝玉吵起来;宝钗、黛玉等好言相劝也没用,因为这老太太仗着奶过宝玉,又倚老卖老,谁也不能奈何她。正闹得不可开交,来了凤姐。她只几句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济,便说得“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儿走了”。在《红楼梦》故事中,这不过是芥子般的  相似文献   

4.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情恋姻缘关系中,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宝玉对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同袭人的关系格外亲密;能像关注黛玉那样关注袭人;在对待袭人与对待晴雯、宝钗、湘云态度异同的比较上宝玉更看重的是袭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缘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地一百四十多个个性鲜明,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晴雯与她身边的宝玉、黛玉、袭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原著所描写的具体事件中来探讨晴雯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反奴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读了《红楼梦》,有的喜欢黛玉的多愁善感,才华出众;有的喜欢袭人的温柔和顺,处事稳重;有的喜欢湘云的意气风发,争强好胜…… 我读《红楼梦》,则喜欢宝钗.我喜欢宝钗够聪明,懂得适者生存;我喜欢宝钗够成熟,懂得经世致用. 不喜欢宝钗的人,皆因她太聪明,一个人步步为营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能恰如其分,这使旁人觉得恐惧.特别是在电视剧宝玉大婚一集中,黛玉命在旦夕,可宝钗却面带笑容,那笑容中还隐藏着几分得意,可想而知宝钗是何等自私.因此,宝钗城府深、心机重、冷血无情的形象深深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7.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 :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 ;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 ;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 ;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 ;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 ,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问题是学者们热心探讨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林黛玉之死有人认为写得好,也有人不同意。本文从文本出发,依靠“内证”,将黛玉之死和前八十回中金钏儿、晴雯、尤三姐之死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证明黛玉之死这部分文字是违背前八十回创作思想的,是败笔。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五篇《柳絮词》不仅语意丰厚而且饱含深蕴。它们出自六人之!zr却同写一物,同述一物又各有不同,在“柳”与“我”之间的变换过程中呈现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曼妙情境。这组词中“韶华”与“东风”两词的反复出现,不仅表现了黛玉和宝钗赛词的“对撞”,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宝琴、黛玉和宝钗三人写作水平及其异样情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宝钗的无奈     
从小看《红楼梦》就偏爱黛玉而厌恶宝钗,希望自己能做个像黛玉般的人: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长大后才明白宝钗的无奈,也略懂了做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人物宝钗、黛玉都是大观园中诗才的冠首。她们赋诗不仅题目新、内容新、立意更新,而且论诗也不乏独到见解。黛玉的《五美吟》翻古人之意,新奇别致;宝钗的《柳絮词》力摒陈调,独抒新意。钗、黛赋诗评诗各有精识卓见,黛玉强调做诗立意第一、意趣要真;宝钗认为要善翻古人之意,莫随他人脚踪。她们的主张与创作无不体现着曹雪芹的"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各出己见,不与人同"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13.
晴雯、袭人和平儿,是《红楼梦》着墨最多的三个女奴形象。这三个女奴在《红楼梦》中性格各异,形象丰满,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晴雯、袭人和平儿,是《红楼梦》着墨最多的三个女奴形象。这三个女奴在《红楼梦》中性格各异,形象丰满,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不是系统、全面研究代词修辞作用的文章,只是想把平时阅读中记下来的零碎材料写在下面,略加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对“代词的修辞作用”的重视。《红楼梦》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先后去看他,在安慰、规劝宝玉时,她们各自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同宝玉的亲疏关系出发,选用了不同的代词,细细体会,很有启发。(原文较长,只摘其要)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的众丫鬟里,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女孩儿,她就是被称为"俏丫头"的晴雯。在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中,晴雯的地位仅次于袭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作者以博大的爱心关注末世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青年女性的悲剧命运,这种关注不仅仅表现在对贵族小姐们的婚姻悲剧和人生悲剧的深刻描写上,也表现在对丫环们的人生悲剧的成功描写上。她们之中,对晴雯、鸳鸯、袭人三个大丫环的描写尤为突出。 一、勇晴雯饮恨夭风流 “晴雯,晴雯,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最动人的女性形象。”这是红学家蒋和森在《晴雯赞》中的由衷赞叹。受这个小人物感染的读者岂止蒋和森一个人!请看,王昆仑先生写在 1944年的短文《晴雯之死》中的这一片断:“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里写了大大小小不下上百个丫鬟,其中有数十个是"人物"级的,像服侍贾宝玉的袭人、晴雯、麝月、碧痕、秋纹、檀云、茜雪、蕙香、春燕、五儿;服侍林黛玉的紫鹃、雪雁;服侍薛宝钗的莺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如影随形,黛玉在第三回中进了荣国府,宝钗后脚就跟来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偈语始终在矛盾与冲突中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宝钗深知对手的强大,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使尽了手段。我们且看宝钗之三“借”。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侗乡侗族人民在建设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时,善于吸收汉文化,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大量引用汉族文学故事到本民族的文学作品里,运用于日常的社交活动之中。从侗家人写的三首诗《题宝钗黛玉》、《赞刘姥姥》、《评凤姐》和从江县佰伍花桥里的《红楼梦》人物画,可以看到《红楼梦》在黔东南侗乡的传播和侗乡人对《红楼梦》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